閱讀35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李白因《蜀道難》而得名“謫仙人”

那些年,我背誦過的詩詞 之

李白因《蜀道難》而得名“謫仙人”

於輝

《蜀道難》是李白的成名作,但其創作時間卻被曆代學者認為是千古之謎。唯有四川平武學者曾維益在其新著中認為:李白少年早慧,“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在四川江油生活進二十年中不可能不寫詩,而詩中“所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是對開元四年吐蕃第三次攻鬆州的關注與表現——李白時年16歲。也就是說曾維益認為《蜀道難》是李白16歲時候創作的(最起碼是創作出來了《蜀道難》的草稿)。

曾維益的研究發現是不是曆史真相,我們無從知曉。我們從曆史資料中讀到的佳話是:李白攜《蜀道難》的詩稿奔赴京師長安(今成都),在長安,李白結識了任太子賓客的老詩人賀知章。當時的賀知章雖已年逾古稀,李白的《蜀道難》卻激起了心如古井的他的感情狂瀾,賀知章認為此詩隻有神仙才寫得出來,因而稱李白為“謫仙人”

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勐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最後更新:2017-10-08 08:18:31

  上一篇:go 譚鬆韻現機場,28的年齡,18歲的臉,網友:這是真嫩不是裝嫩!
  下一篇:go 張柏芝母子和紋身男一起看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