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最嚴資管新規出爐:公募基金或成長期受益者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也就是業內俗稱的資產管理行業“大一統”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重點針對資管業務存在的多層嵌套、杠杆不清、監管套利、剛性兌付等問題,設定了統一的標準規製,也是我國資管行業首個統一的監管標準。在這其中,多項規定涉及公募基金。

有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體來看該文件比較符合預期。“大多數條款和規定與2月份的初稿相同,基金公司很多都已經在照著做了,所以對公募整體的衝擊不算大。新規出台後我們公司還沒有正式進行具體討論,但是下一步投研、產品方麵肯定要進行相應調整的。”

監管提速:或將對股市債市造成長期影響

《征求意見稿》出台後,市場和各大機構已經從多個視角出發對其影響做了解讀,下麵我們就從公募基金的角度來看看新規對市場的影響。

萬家基金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複中表示,百萬億資管是股市、債市的最重要參與主體,體量大,資管新規出台預計將對股市債市形成長期影響,監管提速需重視。不過設置了過渡期,類似4~5月劇烈衝擊情形難現。

具體來看,對於股市,萬家基金認為,“主要影響在於對分級杠杆等限製,監管落地衍生的不確定性,與監管提速的心理影響。監管提速等因素疊加,未來一個季度,股市需防風險”。

債市方麵,萬家基金方麵表示,監管提速的影響預計還會持續存在,但由於債市已經疲軟一年多,已經部分反映了監管預期,且有過渡期,債市利率繼續大幅上行空間有限,“要關注低等級信用債的風險,中長期債市決定因素將回歸基本麵”。

長期利好公募基金:主動管理能力愈發重要

一位華南大型公募人士表示,其實大家都知道會有這麼一天,“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產品裏麵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銀行理財了,新規實施後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或許從此消失,預期收益型的產品也將消失,打破剛兌、銀行理財不再是沒有風險的投資品了。通道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銀行理財資金池會收縮,而且不會再走通道,隻能主動管理。”

另一位滬上公募基金經理則總結道,新規下打破剛兌等措施是長期利好公募的,“所以主動管理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也是回歸了資管行業的本源”。

萬家基金方麵指出,資管新規的出台時間早於預期,預計其他監管文件或會很快出台,強監管落地時代加速來臨。疊加高執行力,對金融行業影響剛剛開始,對資產價格影響也將持續存在。“套利土壤消失,大套利時代落幕。打破剛兌動真格,對理財影響深遠,公募等有競爭力的資管機構或產品將受益。”

多維度解讀:公募產品將受到這些影響

具體到基金產品,新規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1、從投資比例上來看,《征求意見稿》規定金融機構應當控製資產管理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集中度。

眾所周知,過去公募基金在投資比例上有個著名的“雙十原則”,即一隻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10%、一個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該股票市值的10%。按照新規,同一金融機構發行的全部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者單隻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或證券投資基金市值的30%;而單隻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者單隻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產管理產品淨資產的10%,這一點保持不變。

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在其研報中指出,這表明新規之下FOF投資單隻公募基金的比例會進一步受限。2016年,監管機構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中對於FOF投資單隻基金有“雙二十”的規定,即基金中基金持有單隻基金的市值不得高於基金中基金資產淨值的20%、除ETF聯接基金外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中基金持有單隻基金不得超過被投資基金淨資產的20%。

“結合《征求意見稿》來看,公募FOF的投資比例將進一步受限,即公募FOF投資單隻公募基金的比例不得超過FOF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所有FOF投資單隻公募基金的比例,不得超過該公募基金淨資產的20%。”

上述華南公募人士指出,不僅是FOF,公募資管產品的定製基金也將受到影響。在9月份出台的流動性管理新規中,明確規定“基金管理人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50%的,應當采用封閉或定期開放運作方式,且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於3個月(貨幣市場基金除外),並采用發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中進行充分披露及標識,且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而《征求意見稿》則將這一比重進一步限製在了30%,在50%的基礎上再次加大約束力度。

2、在投資範圍方麵,明確不得投資未上市股權,可投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而從市麵上基金的情況來看,有一些正是投資了此類產品,因此也麵臨非常尷尬的處境。正如李真所說,“封閉式基金在另類投資上的創新或被終結”。

3、分級產品或將麵臨轉型或強製清盤的可能性。

《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公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而在李真看來這限製了公募基金重新發行分級產品的可能。“在嚴監管下,分級產品在過渡期後麵臨轉型或強製清盤可能更大,考慮到這一點,當前折價分級A或將迎來機會”。

資深基金評價人士王群航也建議,(分級基金)規模大的,請轉型;規模小微、迷你的,請清盤。

上述滬上公募基金經理則表示,分級產品的明確處置方式“仍需等待更詳細的規定出台”。

4、最後,資產管理產品的持有人不得以所持有的資產管理產品份額進行質押融資、放大杠杆,這一則新規或將影響股票ETF作為兩融標的及債券ETF質押式回購的功能。

投資者啟示:新規下挑選基金的注意事項

多位受訪的公募人士表示,“最嚴資管新規”意味著公募基金在投資範圍、投資比例、產品分類、產品分級、質押融資等方麵將麵臨諸多調整,這些都與基民有著莫大關係,“也迫使投資者更多地去了解公募產品吧”。

首先,廣大基民們要弄清楚此次新規發布的一個重要前提和目的,那就是打破剛性兌付、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當然了,聽到這裏大家沒必要慌張地以為自己的錢沒保障了,打破剛性兌付的目的和深遠影響都不在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為,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分清自己買的是理財產品是哪一種,並且根據不同風險偏好來進行選擇。

隨手舉個例子: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新規將資管產品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而在公募產品中,也分為中高風險的股票型、混合型等權益類基金和中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類基金。新規之下,投資者更要在了解基金特點之後再做出投資決定,並且最好能根據不同的基金特征完成一定資產配置。

上述華南公募人士就表示,《征求意見稿》中對於基金投資的個股比重、投資範圍都有了新的規定,投資者可以將此作為選擇甚至監督基金的依據。

相對於此前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產品,一直實行淨值化管理的公募基金在投資者教育方麵的壓力似乎來得小一些。不過該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方麵金融機構也要出一份力”。一位第三方評價機構人士則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一定要避開新規中明確表示禁止或者不鼓勵、多數都較為小眾的產品。“還是要選擇較為普遍的、有長期業績作為參考的基金。”

(原標題:最嚴資管新規出爐:公募基金或成長期受益者,基金產品將受到哪些影響)

最後更新:2017-11-22 01:48:49

  上一篇:go 前10月國企利潤增長24.6% 有色鋼鐵增幅大
  下一篇:go 倫銅創逾一周新高 得益於庫存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