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搜狐
2017年險資舉牌僅8起耗資超300億 一半標的為港股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繼續降溫。
中國保險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險企共披露8項舉牌公告,耗資超過300億元。
險資舉牌潮始於2015年。東方證券的研究顯示,2015-2016年間,上市公司的273條舉牌公告中,有68個舉牌方為保險機構,占比1/3,耗資超過1700億元。2016年8月後,監管措施密集出台。一係列新規後,保險公司減少了激進投資的行為,舉牌次數占資本市場舉牌總量的比例,從2015年的38.1%下降至2016年的9.1%。具體數字方麵,根據Wind統計結果,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2016年該數字下降為15家。
今年的8項舉牌,其中3項來自中國人壽,5項來自中國平安。中國人壽舉牌的3家公司分別為京能電力、青島港H股和中國聯通,中國平安舉牌的5家公司分別為旭輝控股、工商銀行H股、日本株式會社津村、萬國數據和匯豐控股。
從所屬行業看,8家公司分布於能源、電信、醫藥、港口、地產、銀行等不同領域。
從舉牌風格看,今年險企更青睞高股息分紅股。被平安舉牌的旭輝控股,以穩健的派息政策,曾在今年被納入“恒生高股息率指數”。舉牌匯豐控股時,平安公告表示:“匯豐經營業績優,分紅好,符合平安資管管理的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匹配原則。”另外,對於投資京能電力,中國人壽也曾表示,該公司具有良好的分紅曆史,符合保險資金的收益偏好。此外,險企還偏向於股權分散的公司。中國人壽在京能電力、中國聯通的舉牌公告中稱,“將投資納入股權投資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險企會再用舉牌方式,更多是在符合財務投資原則,能帶來穩定投資收益是險資選擇舉牌標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能滿足業務協同需求,或是險資舉牌著重考量的另一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家被舉牌公司中,有4家為港股上市公司,包括青島港H股、旭輝控股、工商銀行H股、匯豐控股。
興業證券此前發布的報告稱,中資是港股的真主力,其中險資買港股是最強的力量。2016年9月,保監會允許保險公司通過港股通渠道購買港股,險資2016年11月起開始對港股進行規模性配置,至今年初,部分存款及投資項目到期,險資遂重新配置資金,安全性兼高回報的港股成為險資的主要目的地。保守估計今年有3%的保險資金配置港股,即至少2500億增量資金。
根據港交所數據,目前,泰康保險集團、平安保險集團、太平財險、陽光人壽等十幾家保險集團與保險公司持有近30家港股上市公司股份。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資金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的規模已達到1743.58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規模為1117.46億元,通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的保險資管產品投資規模為626.12億元。
最後更新:2018-01-01 09: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