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0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陳小春應采兒:兩個暴脾氣的父母,為什麼能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書米”們早,休息了幾天,終於又見麵啦。

這個假期,書單君除了外出遛娃,還補看了近幾期挺火的《爸爸去哪兒》

其中,陳小春父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為出了名的脾氣火爆型奶爸,在第一期裏,陳小春動不動就對兒子Jasper發怒,那凶巴巴的樣子一度還成了微博的熱門話題。

中國傳統文化裏一直有“嚴父慈母”的說法,我們周圍也不少見“陳小春”式的中國爸爸,他們經常發脾氣,管教孩子的方法也很簡單粗暴,更談不上溝通的藝術。

為什麼很多中國父親不懂如何妥帖地表達情緒,又該如何改造或治愈他們呢?

今天書單君跟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心理谘詢師、壹心理創作者周周。無論你是為人父,還是為人母,她以陳小春為個案的分析,相信都會對你有啟發。

Jasper對陳小春說:

爸爸,你慢慢來

最近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節目裏,最引人注目的,非陳小春和他的兒子Jasper莫屬。

有網友說,這次的節目由於有他們父子參加,應該改名為《爸爸長大了》,因為陳小春的表現明顯比他兒子“遜多了”。

從節目組在陳小春家裏的拍攝,大概可以看出他們家庭的氛圍與分工——

陳小春常年在外忙工作,應采兒則和雙方父母一起照顧孩子,因此孩子依賴媽媽,和陳小春有距離。

對於參加節目的態度,三人各持一詞。

應采兒充滿擔心,Jasper說希望媽媽也一起去,隻有陳小春因為聽說參加過這類節目的爸爸和孩子的感情都更深了,所以他對此行充滿期待,並笑稱“要將兒子找回來”

口號響當當,但對於一個照顧孩子從未超過6小時的爸爸來說,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很大。

第一天,他就以火爆爸爸的形象,讓觀眾為Jasper捏了一把冷汗——

Jasper對擴音器感興趣,多玩兩下,他就瞪著眉毛問:“你在幹什麼?”言下之意是,“你趕快放下!”

Jasper走錯路,他二話不說,一隻手就將他拽下了台階。

Jasper人小腿短走路慢,他非但不等,還隻會大嗓門重複“快點,快點!”

Jasper忘記穿鞋將腳踩在地上的時候,他又立即臉紅脖子粗地訓他:“你把襪子踩髒了,馬上去床上待著!”

如果你遇到這樣動不動就河東獅吼的爸爸,是不是嚇得肝都顫了?

然而Jasper的回應是這樣的——

爸爸不讓玩擴音器,我就關掉,不玩好了。

走錯路,爸爸拽一下,我也不反抗,偷偷生會悶氣就好了。

爸爸催我快點走,我腿短實在快不起來,就讓他催去吧。

爸爸責怪我不穿鞋子就踩在地上,我明明是口渴要去拿水杯忘記穿鞋的嘛。

可是,他還是不依不饒想罵我,我實在忍不住了,必須提醒他幾句:今天真是生氣的一天,爸爸你生了好多次氣!

這句話成了點醒陳小春的靈丹妙藥。

當他因小事朝兒子吼叫和命令的時候,Jasper問一句:爸爸,你能停止生氣嗎?

陳小春就立即從黑臉爸爸變回滿臉歉意的好爸爸。

所以,很明顯,陳小春和Jasper的關係好像有種錯位感,以至於出現了這張受到很多網友認可的海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家庭裏,年齡不是衡量成熟的參照物,情緒才是。

誰在家裏發泄情緒的頻率越高,誰就更像孩子;誰在家裏情緒更穩定,誰就最接近成人。

顯然,在這個家庭裏,陳小春更像個任性急躁的孩子,而Jasper像個溫暖懂事的家長。

應采兒:我又當媽,又當姐,

最後才是當老婆

陳小春和應采兒結合的消息公布之後,大家對這對年齡相差16歲的CP的想象是這樣的:大叔理應照顧蘿莉,在家裏,應采兒一定是十指不染,被老公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嬌妻。

然而,我們想錯了。應采兒說,陳小春在她麵前完全是個什麼都不懂,又什麼都不會做的小孩。

燈管壞了,他不會換;下水道堵了,他不會通;家具螺絲要加固了,他不會弄;就連讓他找個護照,他都完全沒有方向。

原本有些少女心的應采兒,生生被他逼成了360度無死角的女強人。

“我明明是嫁了個老公呀,可到頭來又當媽,又當姐,最後才是當老婆。”

對於應采兒的甜蜜牢騷,陳小春從不反駁。而作為回報,他隻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掙錢,並心甘情願地將所有收入都交給老婆打理。

陳小春不愛笑,應采兒最愛笑;陳小春脾氣暴,應采兒脾氣也不好。但是他們倆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應采兒比較有分寸,懂得在關鍵時刻及時刹車,避免風險。

陳小春則莽撞很多,一旦遇到不合眼的,他會毫不客氣,立即發飆。一度因為他的臭脾氣,他和香港的娛記關係很僵,直到遇到應采兒之後,他的火爆才慢慢降了溫。

所以說,如果結婚是讓一個人經曆二次童年的話,陳小春真是太幸運了,找到一個願意為他笑,願意聽他叫,又願意無條件接納他壞脾氣的“好媽媽”。

應采兒也如此。在遇到陳小春之前,她還是個隨心所欲的女孩,可遇到陳小春後,她被對方激活了母性,她內在沉穩和柔軟的力量,都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

好的夫妻,會讓雙方都變得越來越好,這一點在陳小春和應采兒身上驗證無疑。

與之類似的,還有梁朝偉和劉嘉玲,李安和林惠嘉。

梁朝偉內向沉默,劉嘉玲外向開朗,梁朝偉曾說,劉嘉玲就像她身邊的太陽,讓他感覺溫暖又踏實。

而拘謹敏感的李安在遇到爽朗明亮的林惠嘉以後說,我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看太太朝我笑一笑。

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克裏斯托弗·孟曾說過:“婚姻就是回家,好的婚姻對於過往的遺憾和傷痛,都有自然的療愈作用。”

當然,如果我們遇到的伴侶,是個安全感極強, 又溫暖積極的人,那麼我們的療愈過程就會更加順利。

快樂是一種能力,童年我沒有學到

現在我需要你陪著我練習

我們知道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形成,又與童年的經曆密切相關。一個人如果童年裏安全感不足,又受過某些創傷,他成長的過程就會比較艱難。

首先,他很難對世界抱有美好的期待。

其次,他的成長過程中,要不斷尋找機會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如果釋放不了,就會形成更大的阻力,讓他在人群中始終不敢輕鬆地做自己。

陳小春的童年經曆,艱辛可見一斑。他出生在大陸一個極其貧寒的家庭裏,貧寒到什麼程度呢?

父母為了能換得幾千塊的生活費,將陳小春最小的弟弟賣掉了。

這成了他人生最大的遺憾,也是導致他不快樂的第一個原因(如今弟弟下落不明)。

小學時候,父親曾將他獨自放在農村種田,一放就是大半年,在那裏他飽受孤獨和饑餓,甚至被鐵鏈鎖過腳,還因為營養不良,幾次暈倒在地上。

這樣的創傷性經曆,是他童年難以快樂的原因之二。

第三,剛讀初一的時候,他被迫輟學,跟隨家人去了香港,隨後為了生計,不停跟隨父親外出打散工。

16歲那年,在一家餐館打工的時候,因為顧客投訴菜裏有蒼蠅,被老板當眾掌摑,甚至要求他當場吃下蒼蠅。

麵對如此羞辱,陳小春憤恨離去,但這件事,成了他青春期最心酸的經曆。

父母忙於生計,很少陪伴他,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被獨自留在鄉下幹農活,是孤獨和對外界不信任的原因;

打工時被羞辱和打罵,是他很容易脾氣暴躁和憤怒的原因。

所以不是陳小春不愛笑,是他童年裏,笑的練習做得太少了。

應采兒的童年則幾乎是陳小春的反麵——

她出生在台灣一個健康穩定的家庭,而後舉家移民去了美國。與陳小春搬遷後艱苦的經曆不同,應采兒到了美國依舊過著快樂的學生生活,她說,自由平等是她童年裏最大的感受。

我們說童年裏從未得到過自由的人,還有幾次掙脫束縛、找回自我的機會,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中年期,最後一個是老年期。

顯然,童年飽嚐艱辛的陳小春,青春期也並沒有機會釋放自己。所以,他內心壓抑的情緒一直都在,他的潛意識也一直在引領他找到那個叫“安全感”的東西。

直到應采兒的出現。

他們第一次被記者撞到約會的時候,陳小春第一反應是將記者臭罵一頓,然後否認戀愛事實,反而是應采兒坦蕩磊落地說:“既然知道了,那就不要隱瞞,索性大大方方地談戀愛。”

或許正因為這句話,促使陳小春想要結束單身,給自己安一個真正的家。采訪中,陳小春多次這樣表達對應采兒的愛:“在她身邊,我覺得很舒服很安心,所以我凡事都願意聽她的。”

這句話足以證明,他從應采兒那裏,已經找到了他尋覓了半生的東西:安全感和被重視的感覺。

雖然外界給陳小春封了一個“妻管嚴”的稱號,但這其實是他們之間的一種默契。

之所以凡事都要請老婆定奪,所有錢都要交由老婆管理,很大因素是陳小春將自己的內在父母投射給了妻子。

因為兒時的他隻有聽從父母,將掙得的錢全交給父母,才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而他婚後,就自然地將這種模式複製到夫妻關係裏。幸運的是,應采兒恰好接受並認同了這種投射,她既接受陳小春的“乖”,也接受他偶爾的壞脾氣和孩子氣。

如果婚姻真有天作之合一說,那麼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一對。

而陳小春在Jasper麵前,耐心不足、脾氣暴躁的形象,並非他意識可以控製,一來是重複過去父親對待他的態度,二來是他找到了安全的港口,在釋放過去壓抑已久的情緒。

當然,若想治愈舊傷,除了控製情緒,當下的自我覺察也很重要。從陳小春不斷給孩子道歉的畫麵中,可以看出他已經有了想要改變自己的信心和決心。

而且,應采兒也懂得他,並會通過電話給他鼓勵:“爸爸今天表現很棒”

Jasper則說:“爸爸,沒關係,我願意每天,每天都和你做好朋友”

如果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從黑暗穿越到光明的那一刹那,那麼對於陳小春來說,他的圓滿正是來自於應采兒和Jasper這對天使的陪伴。

書 單 君 說

雖然陳小春常常控製不住對兒子發脾氣,但我卻在他身上,看到非常難得的一點——

每次Jasper提出抗議時,他能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真誠地道歉、請求原諒。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裏,父母總是代表著權威和正確,不容一絲反駁。倘若孩子指出家長的錯誤,家長不是惱羞成怒,進行更嚴厲的指責,就是敷衍搪塞過去。

而一個會認真說“對不起”的爸爸,才是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平等對待的。

我錯了,所以我道歉。

在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我們從不懷疑這個邏輯。但是,為什麼到了孩子身上,就不成立了?

與各位寶爸寶媽們共勉,願我們都能做會說“對不起”的父母。

--推薦一套適合親子共讀的好書--

這套書是由一位中國媽媽momo,跨越15個國家,采集當地最著名的繪本故事後編輯而成,這些國家不是主流的美日歐,但同樣不乏精彩的文化。

momo想借這套書告訴孩子,隻有懂得這個世界上不隻有“主流”國家,才會有真正寬容的世界觀,才不會隨波逐流,才能有獨立的思想。

最後更新:2017-10-08 17:04:15

  上一篇:go 張一山李易峰淩晨掃街道 這樣的他們最暖心
  下一篇:go 張一山大嫂徐冬冬三圍堪比柳岩,於微博中大現自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