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發100月工資年終獎都不安生,《王者榮耀》“去汙”之路還很漫長

導讀

人人都知道“王者榮耀100個月工資年終獎”是假消息,但還是忍不住地區討論它,因為它完全符合了人們對《王者榮耀》賺錢的想象。

刺蝟公社 | 段宜飛

前天,脈脈上有人爆料王者榮耀年終獎為“100個月工資”,並有加V的騰訊員工似糾正、又似調侃地說,自己是“120個月的工資”。

消息雖然“太離譜”很快被騰訊官方否認,但還是不妨礙“王者榮耀年終獎”登上了微博熱搜。不管是不是遊戲媒體,很多對這條“假消息”進行了報道。

100月的工資,完全符合了人們對《王者榮耀》賺錢的想象。

早在今年6月中旬就有消息稱,王者榮耀團隊領到82個月工資的年終獎。同月,香港媒體報道“王者榮耀之父”姚曉光斥9800萬港幣,在香港買下了一棟2064平方英尺(約193平方米)的豪宅,一時成為人們八卦的對象。

根據中關村在線一篇文章的估算,《王者榮耀》一季度營業收入在60億元左右,如果參照騰訊控股整體的29.34%的銷售淨利潤,《王者榮耀》一季度就為騰訊控股貢獻了17.6億元的淨利潤,金額超過3212家上市公司。

這樣一來,《王者榮耀》團隊的年終獎被人八卦,也確是情有可原。不過有趣的,是評論區的三種反應:

一種,是看熱鬧的吃瓜群眾——“還招人不?我王者打得賊熘!”

還有一種,是部分孩子家長的罵聲:

在這種評論下,又多半會有這樣反駁的聲音:“自己管不好孩子別怪遊戲。一家遊戲公司,難道不是把遊戲做得更好玩嗎?”

更有用力過勐者反問:“為什麼要消滅《王者榮耀》呢?為什麼不消滅未成年人呢?”看來是在遊戲裏被未成年人坑過太多次。

不管怎樣,每個人心裏都明白一個事實——《王者榮耀》真的很賺錢。

在騰訊官方否認消息的當天下午,刺蝟君的微信朋友圈中,一位騰訊公關發了“100個月工資年終獎”的配圖,半調侃地宣傳騰訊公司的福利有多好。晚上,這條朋友圈已經被悄悄地刪除了。

每到年底,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年終獎都在“放衛星”,“100個月工資”年終獎的說法不是沒有過。一般,各大公司的媒體策略都不會否認,而是“讓消息先飛一會兒”。金額越高,傳播效果越好。

但是,這次騰訊官方出來否認的速度出人意料的快,距@第一財經日報 微博求證不過2分鍾。距原博主發出消息,不過一個小時零六分鍾。

“年終獎100月工資”、“500萬人同時在線”、“新增2000萬注冊人數”、“3億鼠標的槍戰夢想”……中外遊戲公司,無不慣用這樣的宣傳話術,公布一個聳人聽聞的數字,利用人的從眾心理,達到遊戲推廣的目的。

《王者榮耀》的媒體公關,顯得格外保守,甚至有些“反套路”。

春節後不斷有消息稱,《王者榮耀》“在走下坡路”了,麵對這樣不利於遊戲推廣的言論,騰訊官方沒有做出正麵回應。迄今為止,除了今年3月底公布的財報中的“5000萬人日活”,騰訊官方再也沒有主動公開過《王者榮耀》相關的數據。各類報道中的數據,大多是第三方監測得出的數據,而最常被引用的“王者榮耀日活8000萬”的消息,則是引用外媒路透社在8月14日報道。

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原因隻可能是:騰訊在《王者榮耀》推廣方麵,主動選擇了“能不顯擺就不顯擺”。

首先,是《王者榮耀》的體量已經足夠龐大,龐大到已經可以不用“日活XX萬人”這樣的套路進行遊戲推廣的程度。

除了驚人的日活、月活數據,根據Sensor Tower商店情報平台數據顯示,9月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綜合收入最大的30款APP中,《王者榮耀》排名第三。

童話中,鬆鼠這樣體量小的動物過河,才會講究策略;而在商業世界中,《王者榮耀》這樣的巨人,過河是不需要講究策略。

其次,《王者榮耀》已經不再單純是一款娛樂遊戲,它已經嵌入到人們的社交關係中。即使它本身不想被新聞關注,也會有新聞主動找上門來。

今年上半年發生了數次關於“青少年沉迷《王者榮耀》”的報道,雖然來來回回就那麼幾件,但被媒體文章多次引用。

7月初,人民網以《王者榮耀》為話題,連續發表三篇評論文章,討論遊戲的負麵影響,新華社、人民日報也持續跟進,把對《王者榮耀》的討論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7月14日,馬化騰專程“做客”人民網,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騰訊的“危機公關”。

對王者榮耀的主要批評主要集中於兩點——未成年人沉迷和遊戲內容架空曆史。

對此,《王者榮耀》推出了所謂“史上最嚴格的防沉迷係統”,進行玩家的實名認證,限製18歲以下青少年的遊戲時間。

麵對中國曆史人物在遊戲中“大亂鬥”的局麵,《王者榮耀》還專門開設了《王者曆史課》的視頻節目,邀請馬東、蔡康永、馬伯庸、鸚鵡史航等名嘴講述曆史故事。

甚至在99公益日的前夕,《王者榮耀》做起了公益,認捐了1000米的長城修繕。

這些舉動,雖然有人說是王者榮耀洗白、“農藥排毒”,但從公司治理的層麵來看,這都屬於《王者榮耀》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活動的一部分。

這背後是一種公司的治理文化的表現——利益相關者文化。

所謂利益相關者文化,是指管理者公司不僅要對股東負責,還要向利益相關者負責。遊戲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除了股東,最容易看見的“利益相關者”就是玩家。而受這類文化影響的典型人群,就是開頭提到的“騰訊掙黑心錢,孩子沉迷農藥,真想把手機砸了”。

與利益相關者文化相對應的,是股東文化。簡單講,就是公司管理者要對隻對股東負責,在合法的範圍內,給股東掙到更多的錢,其它都不重要。

文章開頭的質問“一個遊戲公司,難道不應該把遊戲做得更好玩嗎?”就是股東文化的典型思想。在股東文化中,甚至有經濟學家認為CSR是對股東利益的損害,因為管理者把給股東的利益,分給了社會其它人。

而根據2013年收錄於《公共事務期刊》中的一篇論文《玩遊戲:企業社會責任與遊戲產業》,作者Peter Jones等三人對2012年遊戲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的網站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根據經濟學家薛兆豐對公司治理文化的判斷:整體上看,在美國奉行的基本上是股東文化,而在歐洲和日本奉行的主要是利益相關者文化。論文對遊戲公司的研究,得出來的結論和薛的判斷整體相符。

論文發現,任天堂、科勒美、南夢宮、索尼、世嘉和微軟六家公司都有專門的CSR活動報告,動視暴雪、EA隻有部分相關信息,而育碧、Take2官網上完全沒有CSR的信息。

如果現在重新做研究,騰訊很有可能在調研結果中中出現。不過目前,刺蝟君暫未發現有關國內遊戲產業CSR方向的統計研究。

而騰訊選擇執行利益相關者文化,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但不可否認,社會輿論其中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選擇保持低調的媒體策略,其實是配合了公司治理文化。

兩種文化理論之間,並沒有孰高孰低、孰對孰錯之分,二者在邏輯理論推導上都行得通。但一旦落在現實的公司實踐中,選擇哪種策略,能否行的通,隻有當事人最為清楚。而最終產生的社會效果,需要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裏進行評判。

就這種年終獎事件來看,《王者榮耀》的“農藥”之名,還要背負很長時間。

段宜飛

關注遊戲、直播領域

添加時煩請注明姓名、機構、職務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台,關注領域包括紙媒和數字出版、互聯網資訊和社交平台、視頻音頻平台、影視文娛、內容創業和自媒體、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來內容發展方向。

點擊播放 GIF/1980K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微博 @刺蝟公社

最後更新:2017-10-13 20:18:08

  上一篇:go 王者榮耀:新賽季皮膚無畏之靈,全是介紹成都美食!S9賽季吃烤串!
  下一篇:go 王者榮耀:這5個英雄將要出新皮膚!3個新英雄名字偷跑,一個比一個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