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5 返回首页    go 搜狐


iPhone 8的发布带火的无线充电技术到底是怎样的?

随着 iPhone 8的 发布,关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那么下面我们看看到底什么是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的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我们通常认为电和磁是相关联的,所以在论及无线充电的原理问题上,大多还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或者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目前,实现无线电力传输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磁场感应

给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此原理与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原理类似,在变压器的原边(初级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副边(次级线圈)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目前应用此种方式传递电能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小功率、短距离的无线充电市场,如电动牙刷、手机、相机等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般由充电底座对其进行无线充电。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

谐振

这种无线输电方式与无线通信原理类似,其发送端谐振回路的电磁波全方位开放式弥漫于整个空间,在接收端回路谐振在该特定的频率上,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这种输电方式在接收端输出功率比较小时可以得到较高的传输效率。但其存在电磁辐射,传输功率越大,距离越远,效率越低,辐射就越严重。

磁耦合共振

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是谐振式的加强版,它需要发射和接收两个共振系统,可分别由感应线圈制成。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发射端以某一频率振动,其产生的不是弥漫于各处的普通电磁波,而是一种非辐射磁场,即把电能转换成磁场,在两个线圈间形成一种能量通道。接收端的固有频率与发射端频率相同,因而发生了共振。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感应器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多次共振,感应器表面就会集聚足够的能量,这样接收端在此非辐射磁场中接收能量,从而完成了磁能到电能的转换,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MIT的一个实验室在2008年展示了一个实验,在两米范围内隔空点亮了一个60W的灯泡,他们将此项技术命名为Witricity,且该项目仍旧处在实验室阶段。当然,这种非辐射电磁场的范围比较有限,不适用于长距离,要求发射端与接收端在感应线圈半径的8倍的距离之内。

无线电波

我们都知道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那么理论上,只要频率够高,也可以传输能量。这种无线充电方式或许才是最接近人们想象中无线充电的样子,在电源处安置一个电磁波发生器,再通过发射天线将能量传输至接收天线,再将电磁波信号重新转成电能供设备使用。可这种电力传输方式也有着明显的弱点,比如电磁波受干扰大、传输效能低、对人体有辐射等。

虽然, iPhone 8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但从实质上看还是比较鸡肋,可是我们还是期待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有更大的突破,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更新:2017-10-08 14:08:31

  上一篇:go iPhone 8/8P首批订单最快9月22日到货:一大波朋友圈晒图大赛即将开始
  下一篇:go 仅需一个主题!就能让小米MIX2拥有“iPhone X”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