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李白最具江湖風氣的一首詩,曾被金庸引用為小說名

《俠客行》是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遊齊州時所作的一首詩,當時遊俠之風頗為盛行,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甚至,一生都不離劍,堪稱是“文武全才"。

《俠客行》

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前八句描繪趙地俠客的形象與行為。詩人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遊俠的服飾開始寫:“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僅二十個字,仿佛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是俠客的氣勢、風貌,全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了。“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用《莊子》典故,誇劍之鋒利,詩未言殺何等樣人,不過所謂俠客,總是殺不義之人,為人報仇之類。“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是俠客解人之難不求回報的節操。這幾句高度概括了俠客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的高尚人格。

在渲染俠客精神後,“閑過”兩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將俠客與戰國時期信陵君這樣的“明主”聯係起來。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接著十句寫信陵君救趙用兩位俠客的故事。寫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兩位俠客為信陵君的大義和感情所感動,意氣慷慨激昂如白虹貫日,許下比五嶽還重的諾言。讚揚朱亥揮錘擊殺晉鄙而震驚趙國,雖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聲名,俠骨傳香,不愧為當世英雄。詩人不僅在熱烈地頌唱侯嬴和朱亥“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末二句以揚雄反襯俠客精神的崇高和偉大。

李白《俠客行》一詩雖在禮讚俠客精神,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此詩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的豪情壯誌在詩中表現無遺。

最後更新:2017-11-07 05:54:28

  上一篇:go 劉詩詩這是怎麼了?越來越短了,再也看不到昔日的她!
  下一篇:go 馬雲的偶像,身價高達3百億遠超成龍趙薇,如今身患重病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