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4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劉備東征趙雲反對無效,諸葛亮歎若法正在就好了

劉備在曹丕篡位以後的六個月,聽說漢獻帝已經被弑,才由許靖、糜竺、諸葛亮等人的推戴,而在“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子日”,殺了黑顏色的公牛(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祗”,“與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嗣武二祖(太祖高皇帝與世祖光武皇帝),龔(恭)行天罰”。

劉備“龔行天罰”的對象,在這篇祭告天地的文書裏所說的,不是孫權,而是曹操父子,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曹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

既然“龔行天罰”的對象,是已死的曹操與篡位的曹丕。劉備做了皇帝以後,便應該出兵北伐,而不該丟開曹丕不管,反而以全力親自東征孫權。

趙雲就曾經以如此的話,對他進諫,他卻聽不進去。

在人們的心目中,趙雲是劉備的馬仔。所謂桃園三結義,後續趙子龍。戲曲中,趙雲是劉備的四弟,在人們的心裏,這四個人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那麼既然如此,劉備興兵攻打殺死二弟關羽的東吳,為何趙雲進行勸阻呢?

這在三國演義裏記載的很明確,卻說先主欲起兵東征,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先主曰:“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雲曰:“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先主答曰:“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裏江山,何足為貴?”遂不聽趙雲之諫。

諸葛亮有沒有也公開表示反對,我們不知道。諸葛亮在心裏根本不讚成。諸葛亮曾經在事後說,劉備很肯聽法正的話,倘若法正不曾早死,他必能阻止劉備東征。

劉備本人當局者迷,一定要先給關羽報了仇,消滅了孫權,吞並了東吳,再談其他(也許,他自以為太了解孫權了。看不起孫權及其部下的能力,覺得有把握順流而下,一舉而克複南郡,進占江夏,席卷豫章、丹陽、吳郡;然後再轉師北上,討伐曹丕)。

劉備一生“多敗少成”,大都是由於在事前缺乏充分的考慮,丟開了當前的大敵曹丕,而先與孫權拚一個你死我活,這是大錯。即使想先打孫權,其實也不必親自帶兵去打。黃權勸他,派一員大將去就可以;黃權並且願意自己去冒險一試。劉備不肯采納。於是,禦駕親征,聲勢浩大;然而他所帶去的實在兵力.隻有四萬多人!以四萬多人的兵力,想一舉而消滅孫權,吞並東吳,真叫我們不懂。

最後更新:2017-10-22 18:25:51

  上一篇:go 馬超領銜勸劉備進位漢中王,諸葛亮、關羽、張飛竟不在前四名
  下一篇:go 2017年最貴明星出爐,鹿晗隻是第二,第一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