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86 返回首页    go 搜狐


诸葛亮六出祁山 姜维九伐中原为何都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那么姜维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

其一,西蜀后期,尤其是诸葛亮死后,刘备精心培养和选拔出来的良将忠臣已经基本上丧失殆尽,西蜀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时,无论姜维有天大的本事,他也再无力支撑起“大厦将倾”的局面。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姜维在蜀国后期举步维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先帝刘备的西蜀政权与曹魏政权忠奸斗争、“忠不胜奸”的继续;姜维自杀而亡,只不过是彻唱完成了这场悲剧而已。

其二,姜维和诸葛亮虽然都是尽心竭力地为西蜀政权服务,但刘备活着时候的西蜀政权与后主刘禅当政时的西蜀政权在本质上已有了很大不同。先主君臣精诚团结,共扶大业,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体现了一种“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而后主刘禅则荒淫腐败、懦弱无能、任用奸臣、排斥忠良,不但根本不能体现“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反而和姜维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忠奸”矛盾。

尽管姜维在前线为西蜀政权效命,但却抵不上宦官黄皓受宠,黄暗受邓艾贿赂,散布谣言,“说萎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于是姜维便星夜被宣入朝,不得不放弃与魏军斗争的有利局面,受制于小人。这样,除了与曹魏忠奸斗争、“忠不胜奸” 的悲剧之外,姜维之死的第二重含义就是与后主刘禅以及宫中小人斗争,“忠不胜奸”的悲剧。

最后更新:2017-10-08 06:27:36

  上一篇:go 诸葛亮当年为何不能统一天下?毛主席却一言道破原因
  下一篇:go 三国骂人最高境界:诸葛亮气死3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