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77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马云爸爸说“要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这想想就很美!

作者:王彬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峰会正在无锡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惊艳”亮相。马云大大的演讲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那句“我们未来的人应该更加活得像人,机器更加像机器,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这不是他第一次如此说,但现在再次出现,还是撩拨了一下我的小心弦,让我有点小心动、小憧憬。因为其魅力实在太大,好似光芒万丈一般,温暖着你我他。

如果真能实现,不仅万物相联能成为现实,更意味着人类能够脱离机器的束缚,进而真正掌控机器,成为“人上人”。实现个体的解放与解脱,能更好的追求自我,追求天马行空的个性,这也会消解时代的一些焦虑感,增添许多幸福感,让人想想就很 “美”。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太扯谈了?先别急,等你拨开自己生活的迷雾,真正感受到我们时代的“火箭式”变化,就知道是不是扯淡了。

“让机器更像机器”这一说其实是针对现代人担心“机器更像人”的精神恐惧而来的。就说这几年最火的Alpha Go和人下围棋这事,人类不仅因为围棋败了而沮丧,还有对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沮丧,即使我们都明白再怎么厉害的人工智能也逃不掉人类的“五指山”但我们还是会害怕,机器更像人,超越人甚至掌控人的焦虑挥之不去。再加上现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些高端牛逼又让人看不懂的东西频繁出现,做了个“好助攻”,也把很多人“忽悠”的进一步魔症了,恐惧便容易由心生。

其实,人类不是怕机器更像人,而是怕机器背后难以预料的技术,怕被技术对所随意支配。但这一认知路径是错误的,就像马云大大说的那样,人要清醒认识,机器会比人力量更大,不要为此而沮丧,如果这是沮丧,那你的沮丧会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对技术有顾虑,但不必对其恐惧,这份恐惧应该化成尊重。而战胜我们对技术的心魔,那让“让机器更像机器”的目标就成功了一半,因为随后我们就可以心无旁骛的让机器真正归于机器属性。当然,等到目标实现,也自然意味着我们战胜了对技术的恐惧,便可以嗨,但也不能无下限,你懂的。

至于“让人更像人”,虽然听起来有点奇葩,但翻翻老黄历就会发现,其不仅不奇葩,还很戳心。我们回味一下人类跟机器的“前世今生”,就能从中明显感受到,这段缘分里有的可不只是浪漫,还有无趣的劳累、焦虑和茫然无措。这话怎么说呢?先看前世,两次工业革命使得蒸汽机和发电机闯入了人类生活,不否认这些机器确实让人类更轻松,也更有钱,可以说一开始浪漫的不得了。但之后发现,人类变成了机器的 “服务生”,无休止的重复做工,无趣的生产。一离开就生活无计,一回去就得忍受那些折磨,渐渐的就没了精神气,人就好似个傻子、呆子,这消磨的就是生命力。从电影《摩登时代》中工人查理(卓别林饰)的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等经历也可窥探一二。 “机器掌控人类”的说法也凸显出来,人开始不像人了。

再说今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把我们带进了互联网时代,这一代新技术确实将一部分人从工厂机器里解脱出来,但同时其也让更多人陷入到了电脑、手机等新机器的魔爪之中,人的焦虑延伸了到人际等社会层面。人容易没了灵魂,只留下了躯壳,人真的不像人了,像 “行尸走肉”。

在如此前世今生下,如果说现代人自我性在变强,那真是开了宇宙级玩笑;如果说现代人更加渴望自我,想找回人性光辉,找回灵魂,那倒是心里话。因此,人需要更像人,打破历史和现实的枷锁,回归纯与真。

让机器更像机器,让人更像人。说白了就是要让机器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机器,让人感受到使用机器的快乐,而不是被机器所驱使。对于人类来说,再牛逼的机器都是浮云,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它们;当然,越来越牛逼的机器也是云梯,能承载人类看到更美好世界。如此,技术进步才真正有意义。

《互联网时代》中有句话我很喜欢:“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经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斥的获得接纳;孤独的不在孤独,卑微的不在卑微,每一个生命绽放的声音,从来没有像这样韵味深长。”这句话不止适用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更适用于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也就是“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在好的路径依赖效应中,希望每一个人能活出自己,得到自由的绽放,沿着心灵的足迹找到归属。

最后更新:2017-10-08 10:52:32

  上一篇:go 刘诗诗百货公司厕所内换衣 被导演大赞不做作
  下一篇:go 邓超参加活动,开启撩妹模式,刘诗诗面色娇羞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