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2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抓好這個關鍵 五部門部署儲能技術十年發展“路線圖”

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官網掛出的《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未來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相關工作,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其中,到“十四五”期間,儲能項目廣泛應用,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係,成為能源領域經濟新增長點。《意見》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

“儲能技術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國內某電力企業的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我自己也正在學習這方麵的知識。”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儲能技術的突破是下一個能源時代的關鍵。他曾指出,無論風能還是太陽能這些離散的能源都可以聚沙成塔,轉化成高密度的電能,聚集變得簡單,使用起來也簡單。這種密度的電池既可以供應每一個家庭的能源消費,也可以裝在汽車上作為動力。

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據《意見》介紹,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係統、“互聯網+”智慧能源(下稱“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儲能能夠為電網運行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需求響應支撐等多種服務,是提升傳統電力係統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儲能還可以提高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支撐分布式電力及微網,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也是構建能源互聯網,推動電力體製改革和促進能源新業態發展的核心基礎。

《意見》稱,近年來,中國儲能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抽水蓄能發展迅速;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儲能和超級電容,鉛蓄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儲能技術研發應用加速;儲熱、儲冷、儲氫技術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中國儲能技術總體上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加快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對於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係,推進中國能源行業供給側改革、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同時還將帶動從材料製備到係統集成全產業鏈發展,成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意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儲能領域。結合電力體製改革進程,逐步建立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和靈活性資源的價格形成機製,還原能源商品屬性,著力破解體製機製障礙。

“十三五”期間,要建成一批不同技術類型、不同應用場景的試點示範項目;研發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主要儲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立儲能技術標準體係,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範和標準;探索一批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儲能產業發展進入商業化初期,儲能對於能源體係轉型的關鍵作用初步顯現。

“十四五”期間,儲能項目廣泛應用,要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係,成為能源領域經濟新增長點;全麵掌握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儲能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部分儲能技術裝備引領國際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技術和標準體係並擁有國際話語權;基於電力與能源市場的多種儲能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儲能在推動能源變革和能源互聯網發展中的作用全麵展現。

杜絕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

《意見》提出了五項重點任務。一是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範。二是推進儲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應用示範。三是推進儲能提升電力係統靈活性穩定性應用示範。四是推進儲能提升用能智能化水平應用示範。五是推進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應用示範。

與此同時,鼓勵各省級政府依照已出台的智能電網、微電網、多能互補、“互聯網+”智慧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配電網建設、電力現貨市場等相關政策對儲能進行支持,並根據實際情況出台配套政策、給予資金支持和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儲能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將儲能納入智能電網、能源裝備製造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技術與政策機製綜合性區域試點示範,鼓勵清潔能源示範省因地製宜發展儲能。

《意見》特別強調,各地能源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結合實際,研究製定適合本地的落實方案,因地製宜,科學組織,杜絕盲目建設和重複投資。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就對外公布了《意見》的征求意見稿。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處長齊誌新在當時還強調,未來《意見》印發實施後,各個地方要結合實際,研究製定適合本地的落實方案,儲能產業不能一哄而上。

最後更新:2017-10-11 20:03:23

  上一篇:go 德生科技網上申購中簽結果出爐 中簽號碼共有60012個
  下一篇:go 10月11日周三《新聞聯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