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三國風雲錄:諸葛亮為什麼必須要斬馬謖?僅僅是為整頓軍紀?

說起馬謖,在他的身上總會伴隨著兩個標簽“街亭失守”和“紙上談兵”。不僅如此,連劉備在病逝白帝城前夕關於馬謖還有這樣一句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可惜諸葛亮並沒有把劉備這句話聽進去,導致最後“揮淚斬馬謖”,也許在斬殺之時可能想到了先主劉備囑咐,但一切都晚了。

今天凡人將給大家聊聊馬謖身上的一個標簽,街亭失守。為什麼諸葛亮在街亭失守後一定要斬馬謖,他究竟做錯了什麼?

諸葛亮一定要斬馬謖,難道僅僅就是因為街亭失守?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敗仗就把馬謖殺掉?顯然沒這麼簡單!

要知道,馬謖長期在諸葛亮身邊從事參謀工作,兩人經常秉燭夜談,馬謖的多條建議曾讓諸葛亮稱讚有加,諸葛亮對馬謖可謂是寵愛有加。因此斬馬謖不僅僅是為了整頓軍紀,還應該有個重要的原因!

凡人認為這個原因要從蜀漢當時的內部去找尋。蜀漢這個政權有三個部分的勢力組成,分別是:第一、劉備和諸葛亮帶來的“荊州幫”,這一勢力占據主要的位置;第二、劉焉父子入川從東州帶過來的親信,這些人可以稱為“東州幫”,就是益州前一任主人遺留的勢力;第三、益州本地的豪強等德高望重的士族,簡稱“士族”。

這三股勢力在劉備病逝後,諸葛亮對著三股勢力的主要態度是:自己的荊州信任,東州團結,士族不冷不熱。但當諸葛亮開始接管蜀漢軍政時,他推行的政策與士族產生了極大的衝突。

這點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明白蜀漢的危機在內部。蜀漢與曹魏和孫吳相比差距不小,這也是諸葛亮做出北伐的根本原因,“以攻代守”。

眾所周知,當一個國家發生戰爭時往往能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極大地緩和國內矛盾,進而實現國內團結的目的。但是這也有一個前提,必須打勝仗!

就在這時,自己最信任的馬謖卻把自己最為看重的街亭弄丟了,致使第一次失敗。馬謖弄丟街亭,不殺馬謖必定會加劇蜀漢內部三股勢力的矛盾,這樣下去蜀漢將更加的危險。

因此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最後隻能殺掉馬謖!凡人認為馬謖是當時蜀漢內部階級鬥爭的犧牲品。

最後更新:2017-10-09 01:59:50

  上一篇:go 三國風雲錄:諸葛亮很牛但有個讓人卻讓諸葛亮自歎不如,他是誰?
  下一篇:go 毛主席親自為此人改姓名,彭老總稱其“諸葛亮”,我黨少有的雙料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