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萬億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流動性有隱憂 大概率緊平衡

稅期的擾動剛平複,月末效應又來襲,貨幣市場緊張氣氛趨濃。好在月末效應已是強弩之末,但本周逾萬億元的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給資金麵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本周央行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到期量高達10070億元,為年初以來第二峰值。機構分析認為,中短期內市場資金麵仍麵臨考驗,再考慮到平抑債券市場過度波動的需求逐漸上升,央行對到期逆回購和MLF進行適量對衝合理且必要。進一步看,低超儲率造成的製約依舊明顯,年底前內外不利因素仍不少,資金麵不乏隱憂,但在央行精細化調控的作用下,保持緊平衡仍是大概率事件。

流動性好景不再

今年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月中收緊、月末轉暖的一幕並未在10月份繼續上演。在有驚無險地扛過上旬的短暫波動、平穩度過整個中旬之後,資金麵的好日子在10月下旬戛然而止。

上周流動性趨緊,貨幣市場利率重新走高,至本周初仍未見緩和。交易員稱,30日,銀行間市場資金麵延續上一日趨緊的態勢,機構對中短期資金需求均旺盛,但大型銀行出資不多,供求緊張態勢有增無減,非銀機構融資難度較大,資金利率繼續走高。

30日,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間債券回購利率紛紛上漲,隔夜利率上漲2基點至2.78%,7天期回購利率因可跨季而上漲近10基點至2.96%,可跨年的2個月回購利率上漲30基點至4.57%,更長期限品種的成交稀少。

交易所市場債券回購利率波動更大,印證了月末非銀機構融資溢價上升的態勢。上交所各期限回購利率保持上行,隔夜利率連續第5日上漲,盤中漲幅超過8%,收報6.795%,上漲166基點;跨月的2天期回購上漲219.5基點,收盤站上7%。截至當日收盤,上交所7天及以內各期限回購利率全部高於5%。

在資金麵總體偏緊的局麵下,結構性緊張的特征較顯著。有交易員稱,月末銀行向外拆出資金意願下降,尤其是以質押信用債為主的非銀類機構融資難度加大,紛紛轉道場內市場尋求融資,階段性加大交易所市場供求矛盾,推動交易所市場資金價格大幅走高。

多重因素疊加

這一輪流動性波動發端於24日前後,同樣伴隨著財政收稅。

通常每月前15日為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種的征期。因國慶和中秋“雙節”假期,今年10月主要稅種征期截止日延後至25日,相應減少了10月中旬流動性擾動因素,加上央行從10月中旬開始投放較多流動性,在財政收稅影響集中顯現之前,市場資金麵一直保持平穩偏寬鬆。但到24日前後,隨著稅期影響加大,資金麵開始收緊。

盡管稅期延後,但10月央行沒有將流動性“填穀”操作延後。從10月13日一次性足量續做全月到期MLF開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連續實施流動性淨投放,到25日稅期結束也沒有停止。期間,央行還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操作,進一步豐富逆回購期限組合。

30日,央行開展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700億元7天期、300億元14天期和500億元63天期,在足量對衝當日1100億元逆回購到期之後,淨投放400億元。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2個交易日,央行通過MLF和逆回購累計投放資金22480億元,實施淨投放10285億元;全月淨投放超過5800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10月為繳稅大月,並且稅期後延,靠近月末,易造成疊加擾動。10月份財政稅收規模較大,過去4年均超過5000億元。

某券商債券投資經理表示,今年以來企業盈利狀況繼續改善,財政增收形勢較好,相應加大了財政收稅對流動性的影響。雖然目前繳稅影響消退,但銀行剛經曆一波超儲消耗,又迎來月末,自身資金也不富餘,向外出資更少,使得資金供求較緊張。

好在月末效應在跨月後有望消退,但本周超過1萬億元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或給下月初資金麵蒙上陰影。公開數據顯示,本周有8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五(11月3日)還有2070億元MLF到期,到期回籠量達10070億元,僅次於2月11日至17日當周的10515億元,為年初以來第二峰值。

麵對巨額流動性工具到期,央行如何應對無疑將是決定短期資金麵波動的重要因素。

央行有望對衝

因月末有財政支出,月初流動性擾動因素則較少,資金麵通常會有所改善,因此央行多轉向實施流動性淨回籠。但業內人士認為,鑒於本周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較多,有進行對衝的必要。

本周不光有不少央行流動性工具將到期,政府債發行量也不少。據已知信息,全周將發行4期國債,另外至少有4地將發行地方債,全周政府債供給或超過2600億元,發行繳款對流動性也會有一定壓力。

此外,10月以來債券市場走弱,短期波動較大,可能造成的風險也值得關注。因債市持續調整、收益率突破心理關口,一些機構麵臨止損壓力,投資者贖回資管產品的需求上升,市場上流動性需求可能增加。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預計跨月後,繳稅和月末因素的不利影響將消退,但資金麵仍麵臨一定考驗,再考慮到平抑債券市場過度波動的需求逐漸上升,央行對到期逆回購和MLF進行適量對衝是合理且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10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較大,市場對未來投放力度下降不無擔憂。前述債券投資經理表示,10月份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淨投放超過前兩月,且投放相對集中於中下旬,易引起一定誤讀,但全月淨投放量與財政收支差額可能相差不多,在9月超儲率進一步下滑的情況下,仍屬於相對中性的操作,沒有必要擔憂未來央行會大幅淨回籠。

該投資經理表示,年底前流動性內外不利因素仍不少。例如,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繳款產生的擾動將繼續存在;海外主要央行政策調整,可能重新加大資本流動不平衡;從往年來看,年底財政投放到位前,市場資金麵通常都不會太平穩,MPA考核、同業存單滾動發行、基金流動性新規實施等可能進一步增加資金麵不確定性。更關鍵的是,年中以來金融機構超儲率持續下滑,致使流動性內在穩定性下降,在麵對邊際擾動時,容易出現波動且波動幅度有所加大。這從以下事實可見一斑:10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大,但臨近月末流動性仍發生波動。

在低超儲環境下,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對流動性狀況仍有重要影響。從央行推出63天逆回購交易上看,未來一段時間,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仍是央行開展日常貨幣政策操作的主要目標。總的來看,年底前流動性雖不乏隱憂,但預計央行將繼續張弛有度地開展操作,“削峰填穀”熨平流動性波動,流動性總體狀況或將好於三季度。

(原標題:萬億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流動性有隱憂 大概率緊平衡)

最後更新:2017-10-31 06:33:33

  上一篇:go 鋼鐵板塊三季報逆襲 行業平均ROE增逾三倍
  下一篇:go 明星私募積極調倉換股 15大重倉股浮出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