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容縣人注意!微信上這些事千萬別做!三言兩語就足以送你坐牢……

10月14—15日,京東華南巡展容縣站將在容州古城舉行!1、現場特邀嘉賓,金牌主持,精彩表演,歡迎光臨!2、現場家電多多,價格降到冰點長按上麵二維碼可搶先下單抽獎!3、現場手機掃碼,即有禮品免費送送送!4、現場High翻天,有著數,有精彩,您一定要來哦!

現在是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

朋友圈更給大家提供了這個便利

當心!

這些小小舉動沒準就能給你帶來“災難”

微信群裏侃侃大山、開開“玩笑”,

如不當心,三言兩語就足以送你坐牢......

10月8日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開始施行。新規明確,互聯網群組“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以後,微信上哪些消息不能再發了?

除此之外,微信上還有哪些事情做不得,容縣人你都清楚嗎?

微信代購彩票被判刑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日前審結一起微信代購彩票刑事案件。被告人羅某、王某、李某、劉某在未取得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授權的情況下,利用網絡社交平台擅自發行、銷售彩票,分別被判處一年六個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羅某、王某、劉某、李某違反國家規定,未經批準,擅自發行、銷售彩票,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經營罪。據此,法院遂作出上述裁判。

微信上不可銷售香煙

福建小夥張某未獲煙草專賣許可,通過利用網絡微信、QQ等方式與他人交易並郵寄發貨,非法經營香煙數額24萬餘元,違反國家法律禁止性規定而被公訴。

近日,安徽省舒城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張某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3萬元;非法所得10萬元,予以依法沒收,

煙草作為特殊商品,必須持有煙草專賣許可證才能進行銷售,而且必須“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微商們千萬不要通過微信等互聯網形式銷售香煙,這是法律法規嚴厲禁止的。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製買賣的物品的,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微信代購醫療物品需相關資質

有人因售賣美瞳被起訴

日前,江西南昌西湖區人民檢察院發布消息,擅自銷售美瞳的網店店主盛某某,被檢察院以非法經營罪依法提起公訴。

據悉,2015年至2016年7月間,被告人盛某某在未取得相關資質的條件下,在淘寶網店“海外代購超市”購進美瞳產品,並在網絡平台對外銷售,非法獲利1萬餘元。

據了解,美瞳屬於醫療器械產品,直接接觸眼角膜,有較高的風險,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審批,在獲取《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後方可開展銷售。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開辦第一類醫療器械經營的企業,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開辦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的企業,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準,並發給《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

根據該條例,未取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經營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的,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罰款或追究刑事責任。

微信上這9種消息千萬別發!

已有多人被拘留

從10月8日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開始施行。

新規明確,互聯網群組“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2016年9月4日晚,張強(化名)在北京昌平區回龍觀半壁店一出租房內玩微信。當他使用“本·拉登”頭像在某微信群聊天時,一個網友說了句“看,大人物來了”。於是,張強就順著這句話,發了一句“跟我加入ISIS”。因這一句開玩笑的話,他卻被追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遼寧沈陽青年吳某用微信建了一個100餘人的微信群。群員馬某在群中每天都發布“有大片看”的信息,向群員收取數十元會費,每天向交錢的人發送淫穢視頻。群主吳某因視而不見,涉嫌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被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微信上任何發言都要擔負法律責任,

所以夥伴們今後說話一定要注意!

以下這9種消息千萬別發!

1、政治敏感話題不發

2、不信謠不傳謠

3、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

4、涉黃、涉毒、涉爆等不發

5、有關港澳台新聞在官方網站未發布前不發

6、軍事資料不發

7、有關涉及國家機密文件不發

8、來源不明的疑似偽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視頻不發

9、其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

位置信息、孩子照片統統曬不得!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曬車票、護照、飛機票等,但這些票據上的二維碼或條形碼都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借助特殊軟件,便能輕易讀取。

“陌生人叫出孩子名字搭訕”的新聞屢見不鮮,不法分子很可能是通過父母的朋友圈知道的。家長發布孩子照片、文字記錄時,無意間會泄露孩子的相貌和姓名。

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

其實都是可能存在隱患的!

記住的點個

來源 | 人民日報 工人日報等

關注是一種鼓勵|分享是最好支持

最後更新:2017-10-15 23:09:12

  上一篇:go 微信朋友圈唯美早安經典句子
  下一篇:go 微信小程序再升級 增加拍照攝像等多媒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