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3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深深的知道,中國人喜歡新概念和數字崇拜

т

# 文章 #

這幾天是不是被馬雲的“1000億”和“達摩院”洗腦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各個大佬的朋友圈,全是1000億刷屏的文章。同樣做一場活動,提出一個目標和概念,為啥馬雲總能引起原子彈一樣的轟動,而其他企業,隻是普通大炮的效果?

01

其實,也就是9月底,馬雲還有一個1000億計劃,未來五年給菜鳥投資1000億,實現全國24小時到達,全球72小時到達。

你可能會感歎,馬雲這是多壕啊!感覺花千億,就跟去小賣部買了一瓶水一樣。每個月都能公布一個千億計劃,而到下個月(11月),全國媒體的頭版,依然會被馬雲創造的數字占領。

也就是在兩年前,有媒體在對比華為和聯想的時候,說華為一年投資(2014)華為研發費用投入408億元 占收入14.2%,聯想十年才44億美元,這個研發對比把楊元慶氣的夠嗆。

不管怎麼說,拚研發投入,是一種特別的政治正確,尤其未來AI的大趨勢下,研發決定成敗,所以說,媒體對比聯想研發投入太少,楊元慶能不生氣嗎?當然,具體投入多少,就沒有後文了。

如果楊元慶有馬雲的營銷頭腦,這時候也甩出一個未來五年投入千億在研發上,立刻成為國內外的科技英雄,那可是2015年的時候,企業層麵,提出千億的數字,還是極少極少的。

你想想看,未來五年,每年千億,對比聯想的體量,也不多嘛!至於到底能投入多少,沒人會算這個賬的。

就算是馬雲提出千億計劃,難道外界就真的算的過來嘛?自媒體《開柒》在評論這1000億的時候,有一段分析:

“你仔細推敲一下,你確定這1000億就是現金投入?……阿裏的大數據、流量和阿裏雲的服務算不算錢?我覺得應該算吧,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馬雲也說了達摩院要有自己的獨立盈利能力。”

“你確定這1000億全部投入到達摩院這樣的研究組織?我看不見得吧。2016財年阿裏的研發投入是170億元,那以後曆年的研發費用是不是也在這裏麵?那翻得也不算多啊。”

所以你看,1000億一旦具體較真,那還真說不清楚,外界隻需要知道“馬雲未來三年投資1000億做達摩院”這個震撼的消息就行了,這是媒體喜歡的,也是讀者喜歡的。

馬雲(可能)深深的知道一個大的數字帶來的意義,如果改成每年投資300多億做研發,那幾乎沒什麼傳播力了。

02

哎,等等!

不對啊,就算阿裏一年投入技術研發300多億,也不如2014年的華為啊,華為在2014年就408億的研發投入了,據悉,在2016年全球研發投入排名前十的企業中,華為名列第九,約92億美元(約630億元人民幣),已超過蘋果、思科等巨頭,而2017年,據說將達到770億左右。

好奇怪啊,華為一年研發投入超過770億,國內媒體居然都沒什麼動靜,而馬雲一聲未來三年一共投入1000億,就會變成爆炸新聞,你不覺得,有點奇怪嗎?

研發,要在千億級以上才有爆炸性。

為什麼菜鳥是五年千億?為什麼達摩院是三年千億?中國人有數字崇拜的情結,對GDP的迷信,以大為美,這是抓住記憶點的要領。

大家隻看到了阿裏有錢,幾十個億萬富翁誕生在阿裏,覺得說千億也很正常,但是,一番對比你會發現,這個數據顯然是經過設計的。

如果,再對比下京東,你就更明白這個設計的意義了,劉強東在今年年初12年總結的時候說,未來,京東就是一家技術公司了,未來12年,就靠技術立身了,最近還推出了全球第一個無人倉,講真,東哥的確挺下功夫的,但……

還是太實在了,說自己要搞技術,就說未來自己就是技術公司了,但是,馬雲似乎從來不會這麼直接,而是先包裝成1000億,豪言壯語,都在這1000億裏,隻有業內人士對阿裏未來要做一家什麼公司感興趣,但是,所有人都會知道1000億太巨大了,這可能就是專業話題突破圈層的傳播手法了吧?

03

但,隻用數字還不夠。按說,華為一年投入770億做技術開發,夠牛X了,雖說不是千億,但也夠厲害的了,但你看,傳播效果很一般。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大腦左半球控製著身體的右半邊,還控製著說話、寫字、邏輯、推理、科研和數學能力。相反,大腦右半球控製著身體的左側,並且與想象力、空間感知、麵容 識別、藝術。

有了一個巨大的數字,還要有一個具備想象力的概念,理性與感性結合,才更具備爆發力,達摩院這個眾所周知的概念,加上1000億的翅膀,就成了新概念,而我們中國人,對新概念一向很喜歡,尤其在轉型時代、混沌時期,是新概念誕生的最好溫室。

不過,誇張的數字、新的概念,都是在玩虛的,做傳播有用,但做研發,還得靠實打實的去做,搞技術,不能打嘴仗!

本文可以轉載

但請標明出處與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丨戲哥

戲哥推薦:(點擊文字或圖片均可閱讀)

最後更新:2017-10-14 21:21:21

  上一篇:go 除了達摩院的名字和1000億投資 馬雲還想做什麼
  下一篇:go 成龍17歲女兒近況,在林鳳嬌麵前沒有辦法接納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