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A股大漲!股指期貨再鬆綁發出哪些信號?

股市簡報

周一(9.18),滬深兩市雙雙低開,盤初滬指迅速拉升翻紅,在平盤線上方窄幅震蕩,創業板表現較為強勢,盤中漲幅超1%。最終收盤,滬指漲0.28%,報3362.86點,深成指漲0.82%,報11153.53點,創業板漲1.02%,報1894.80點,兩市合計成交量5162億元。盤麵來看,芯片、汽車製造、充電樁、儲能概念、釀酒、新能源汽車漲幅居前,摘帽概念、機場、鐵路運輸、化肥等領跌。

一周基金回顧

上周,國內各類型基金都有所上漲,QDII和股票型基金表現相對較好,分別上漲1.41%和0.48%。貨幣和債券型基金表現相對居後,漲幅分別為0.05%和0.01%。

股票型基金:低估值為盾,主題為矛的“啞鈴配置”或是基金組合的優選。低估值建議關注金融地產、回調後的消費,主題建議繼續關注環保、國企改革和周期股的二次上車機會。

債券型基金:整體來看,在基本麵利好,監管逐步平穩,以及資金麵可控的預期下,債市階段性交易行情或延續,但仍需警惕月末MPA考核帶來的債市情緒麵影響。

QDII基金:建議投資者注重資產配置,可適當關注港股和海外高息債類產品。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研究中心,QDII淨值截至日為2017年9月16日

投資參考

消費主題基金近3月表現強勢

數據顯示,消費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消費主題基金近3月業績仍強勢,多隻基金大幅跑贏上證綜指。近3月以來,56隻消費主題基金均取得正收益,11隻消費主題基金收益在10%以上。中海消費主題精選拔得頭籌,近3月回報達23.68%。多家機構均表示,周期板塊彈性弱化,市場風格或將再次轉向消費股。消費的結構性機會或逐步轉向與宏觀經濟活動相關度更高的細分行業,如酒店、白酒、大眾消費品等。

黃金淨多倉“九連漲” FOMC決議前空頭回歸

CFTC數據顯示,黃金投機淨多頭頭寸增加1.5萬手至26.4萬手,為去年9月底以來最高。而在多頭持續增倉同時,空頭倉位兩周增加8896手,比重接近17%,市場似乎對黃金的未來走勢存在分歧。本周可能對金價產生影響的大事件莫過於美聯儲會議。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維持短期利率在1%-1.25%不變,同時預計美聯儲將啟動一個縮減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進程。投資者也將關注耶倫對近期的通脹數據作何解讀,從中尋找線索判斷12月是否可能加息。如果耶倫對通脹回升表現出更多信心,美元可能因此獲得更多上漲動力。

中國8月樓市進一步降溫 15個熱點城市無一上漲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8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均下降0.3%。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環比持平,廣州和深圳環比分別下降0.7%和0.4%。二手房方麵,除了廣州環比持平以外,北京、上海和深圳環比均下跌,北京降幅最大,達到0.9%。另外,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宅漲幅繼續收窄。8月商品房銷售增速接近3年以來最低水平,德意誌銀行分析師Jeffrey gao在周一的報告中表示,隨著信貸收緊,中國住宅銷售在第四季度還會繼續走低。

財經要聞

股指期貨再鬆綁發出哪些信號:吸引更多長線資金入市

自9月18日起,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目前合約價值的20%調整為15%;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由萬分之九點二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六點九,降幅25%。

小牛點評:時隔7個月,股指期貨迎來了年內的第二次鬆綁。雖然鬆綁力度不如今年2月份,但鬆綁時間略超市場預期,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股指期貨市場活躍度。另外,本次調整未涉及中證500股指期貨的保證金比例,維持30%的比例不變,反映出現階段監管層仍保持謹慎態度。

3000億逆回購也未打起水花 市場流動性饑渴仍然難解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3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創7月24日以來新高,但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況絲毫未有緩解。路透援引上海一銀行交易員稱,“ (逆回購)3000億也沒見什麼水花,還是緊,跟上周五比感覺還更緊了呢,因為對衝MLF到期後,實際投放量也沒多少。”“今天繳稅走款規模還算比較多的,正常到20號左右結束,還得再繼續扛一兩天看看情況吧。”

小牛點評:目前正值十一假期之前以及季末流動性敏感期,節前居民現金需求巨大,央行通常也在每年此時加大流動性投放。而本月又有2.3萬億元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NCD)到期,讓近期流動性形勢更加讓人關注。申萬宏源認為,鑒於季末、節前的需求以及大量NCD到期,央行預計將加大流動性投放,這在當前時點加大流動性投放有助於維護市場穩定。

漲知識

MOM

9月8日,建信、南方等6家基金公司申報的FOF產品獲批。在多家基金公司對於FOF的宣傳中,都強調基金經理的重要性。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與MOM產品出現了重合。

MOM(Manager of Mangers):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模式,也被稱為精選多元管理人,由 MOM 基金管理人通過長期跟蹤、研究基金經理投資過程,挑選長期貫徹自身投資理念、投資風格穩定並取得超額回報的基金經理,以投資子賬戶委托形式讓他們負責投資管理的一種新投資模式。簡而言之,MoM是找最優秀的投顧組成團隊、分配資金、操盤投資,既發揮團隊力量,又不限製個人風格。

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目前FOF基金的操作並非完全複製MOM的模式,正是由於目前公募行業基金經理的離職率較高,一隻基金可能出現數任基金經理,而不同的基金經理的表現也不一樣,研究基金表現就勢必會追溯到每一個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FOF基金經理對於子基金的基金經理並沒有管理權,不能由於自身的要求使其進行調倉或進攻防禦性操作,而MOM則是上下互通,“MOM可以經常調整旗下基金經理的操作,持倉情況、風控反應都相對及時,而FOF基金依舊要根據公開數據進行操作。”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經理表示,如何在配置中選擇更好的基金,有兩方麵關鍵因素,一是基金經理的表現,二是基金公司的平台實力。

FOF本身是以優選基金為主的配置,除了有本身FOF基金經理的管理,還有投資標的基金經理的另一重“保險”,可以有效降低持有單隻基金的風險;通過係統的數據分析和準確的擇時,更容易獲得比長期擁有單隻基金更高的收益。

免責條款:本報告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係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於公眾號 “好買商學院”,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專業解讀

戳我好好學理財!

最後更新:2017-10-08 06:49:50

  上一篇:go 社科院:利率債、藍籌股成為安全資產的首選
  下一篇:go 晚19:30分重磅消息:A股黑魔咒已破除,戰略反攻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