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41 返回首页    go 搜狐


诸葛亮英明一世,为何不能阻止关羽、刘备犯错,还错用马谡?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为着名的名士之一,后世关于他的传说也颇丰,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进一步塑造,其智慧形象彪悍古今。

近现代有很多好事学者从负面来研究诸葛亮,我认为是闲的蛋疼,只有宵小之辈才愿意搞这些研究。

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盘,即便有也很快失去了。比如刘备曾经一度占据徐州,朝廷诏命徐州牧,可惜他不敌曹操用兵,很快就失去了。

一晃很多年过去,刘备四处奔波,终于在荆州新野落足。刘备的治民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名声大都是这样被传播开的。然而论及军事,恐怕就难以在三国排上名号了。

彻底改变刘备对文士的态度的事件是他在荆州被蔡瑁追杀,请的徐庶出山后打了几场漂亮的战役。所以才有了他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出山的佳话。

诸葛亮出山后,果然没有令刘备失望。经过曲曲折折的策略,孙刘联盟形成,并且在赤壁打败了气势如虹的曹操大军,并且趁机占据了荆州。

荆州在诸葛亮、关羽的治理之下,东吴虽然有气但也不敢有所不轨,北方的曹操吃了赤壁败仗,心理上也有阴影,也不敢进犯。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关羽都收了义子,他们大概不愿意留给世人重色的名声,没有着急的生育下一代。倒是便宜了曹操等人,一边打仗,一边抢人家的老婆,一边生育,真是一举三得。

攻下益州后,诸葛亮被调往益州,吞并汉中,刘备的地盘变大了,且在汉中之战中击溃了曹操大军。三国之中,刘备的势力锋芒正盛。

一直闲着的关羽,终于忍耐不住了。在他看来,自己还没有立下寸功,却受到封赏,有损忠义之名。于是推倒了多米诺第一个小小的骨牌,蜀汉形势迅速急转直下。

同时关羽也触发了因果,以当时荆州的力量自守有余,进攻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悍然发动了针对曹魏政权的全面战争,这是一个巨大冒险,也难以坚持旷日持久的战争。

那么刘备为何没有制止关羽的单方面行动呢?我想这主要源于他们浅薄的自尊心。

想象一下,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刘备等人的追求已经变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过去他在军事等人才的辅助下可以纵横天下,但是这种功劳是众人的功劳,他们需要的是那种英雄主义。毕竟当初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他们就是这股英雄气走到一起的。当形势发展到某个程度,他们浅薄的自尊心已经不足以匹配。

他们看不起年轻的孙权,一个乳臭未干的、处处受制于大都督的傀儡而已,只是曹操呢?过去他们只能从骂他是汉贼而获得一种心理平衡,但是说实在的曹操深谙兵法,虽然有赤壁的败笔,但是官渡之战等等都足以令他载入史册。关羽甚至说自己的女儿是虎女,而孙权的儿子是狗,犬子焉可配虎女乎?

在拥有了匹敌的力量之后,他们岁数也不小了,正是证明自己也能用兵如神,也能纵横天下的时候了。他们考虑的只是个人的荣辱成败,对于整个局势缺乏关心。

如果关羽不死,逃到了益州,也并非最好的归宿,以他们英雄气,可能转而攻打东吴,关羽最后的结果可能也只是战死,全其名声。

关羽的死,荆州的丢失,让刘备肉疼不已,他考虑到自己如果去攻打曹魏,非一朝一夕之功,自己年岁已经老了,有孔明等人一起出战,自己的英雄气何日展现?

所以关于的死、荆州的丢失为刘备的英雄气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所以他抛弃孔明等人不用,自己作为总指挥浩浩荡荡的攻打东吴去了。他完全不担心东吴杀了孔明的哥哥一家人,大不了他砍了孙权的头。

可惜他忘记了,自己单干似乎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不过他或许是这样想的,对战曹操他或许没有必胜的把握,对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孙权,还不是打狗一般?

这个时候的刘备再也不是当年带着百姓举家南迁的忠义主公,而是一个视生命为草芥的枭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有点羡慕曹操,如今自己也终于可以当总指挥打仗了。

可惜的是,陆逊的一把大火将他的梦想烧成了灰烬。如果说因为关羽蜀汉从几乎老大的位置掉到了老二位置,那么刘备的此战,彻底将蜀汉从老二的位置掉到了老三的位置。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名义上还是尊奉刘禅为帝。南平蛮夷,内修政务,发展经济,过了多年后他又开始了北伐曹魏的大业。可惜的是,曹魏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屯田令的推行,其经济总量已然稳居三国第一。

如果说关羽丢失荆州,丢失了荆州人才的离心向背,那么刘备的夷陵之败,丢失了益州潜在人才的存活。

诸葛亮的北伐一方面受制于粮草,因为荆州是东吴的地盘了,不可能提供粮草支持。另外一方面则是蜀汉人才凋零,相比于曹魏、东吴,只能相形见绌了。

那么诸葛亮为何北伐?仅仅是因为当初的承诺吗?因为他深知如此发展下去,不是曹魏灭蜀汉,就是蜀汉灭曹魏。以蜀汉的实力灭亡曹魏难度很大,但是可以以攻为守,说不定运气好,曹魏发生内讧,一举灭了对方也不一定。

诸葛亮的北伐逼迫了司马懿登上历史舞台,司马懿这个人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他不是为了争夺英雄气,他也不想当英雄。但是司马懿的确是诸葛亮的事实上的对手,从某种程度上也保全了司马懿。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曹魏就会谋求进攻,一旦战场拉入汉中进入蜀中,形势就对其十分的不利。历史证明,当剑阁守军被牵制,出一奇兵就灭了蜀汉。

不过街亭的失守,孟达的死亡,对蜀汉军事的打击是致命性的。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重要事件,为何蜀汉没有好好把握住呢?

首先就是街亭的失守。实际上以五千兵马对阵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失守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拖延一定的时间,诸葛亮调兵遣将将能够形成战略反攻,最终还是能够回到蜀汉的手上。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兵源不足。

在这个节骨点上,诸葛亮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任用马谡率领军队前去街亭镇守。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把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让马谡去镇守呢?

首先,诸葛亮是相信马谡的,从个人感情角度来说,马谡是诸葛亮的学生,诸葛亮虽然有点担忧,但是不至于怀疑。在诸葛亮的心目中,马谡就是类似于东吴陆逊一般的才能。

其次,以五千军队对抗司马懿十几万军队,无疑是以卵击石,这个战争是注定是失败的,诸葛亮要的是拖延对方。对于其他将军来说,谁也不愿意去打必然失败的战役。

再次,就是马谡本人自认为学富五车,一直没有展现的机会,看到很多人迟疑,他内心是狂喜的,他甚至在想,以五千兵马就可以打退司马懿的十几万大军。

而后,对敌手的才能估计不足,司马懿也是用兵的天才,马谡充其量就是一个菜鸟,论智谋可能也不下于司马懿,但是论军事实战,他就差远了。

最后,其他将军的顺水推舟,诸葛亮一下子无人可用了,如果否决马谡,马谡可能会自暴自弃,认为诸葛亮其实不信任他了。

于是马谡和副将王平带兵前去阻拦司马懿大军,马谡不想听话照做,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他甚至在想丞相百年之后,他就是真正的继位者。

结果司马懿大军以屠狗的方式很快就解决了这股不自量的蜀兵。而诸葛亮也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蜀国不仅军事败北,而且也丧失了一个智谋之士。

其实整个天下局势,从关羽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开始已然注定。诸葛亮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也只能坐视任性的孩子犯错好好教育一番,没有想到却是丧失了天下大势。

最后更新:2017-11-02 15:06:48

  上一篇:go 已经老到胡子花白的十大巨星,周星驰第四,张学友第七
  下一篇:go 《生活相对论》谭松韵亲制环保手工品遭卖货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