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搜狐
进步越来越小,iPhone 8除了贡献恶搞段子外,还能给消费者其他说服力吗?
文 | 恶少恶言
中国人看春晚的感受你知道吗?万众期待,看完就骂。
9月13号凌晨的苹果发布会,跟春晚也差不多了。
据说,今年苹果抛出的新东西还算是挺重磅的,既有期待中的iPhone8系列,又有可以彻底甩开手机打电话的Apple Watch 3,更有划时代的iPhoneX(先不说那个和中国市场关系不太大的电视机)。但今天一起床,中国网民刷屏的却是各种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段子。
点击播放
GIF/1003K
扳着手指头算一下,iPhone十年,一共出过15部手机,别的苹果产品如果不谈,你真正记得的有几部?第一部iPhone,iPhone3G以及2010年的iPhone4算是跨时代的共同回忆,而其余的12部手机,我们能记住的寥寥……
iPhone系列已经让我们丧失记忆点,但“徕卡双摄”“前后2000万”“柔光双摄,拍人更美”这些国产手机广告反而变得让人耳熟能详。如今,哪怕工程师说苹果跨时代的A11处理器有多酷炫多迅猛,Super Retina HD OLED屏幕(其实三星等很多安卓手机以及苹果自己的手表已经在用这个屏幕了)的每个像素发光技术有多清晰,人脸识别和无线充电的技术难度有多高……但我不知道,这些玩意儿跟我到底有几毛钱的关系。
网友恶搞的大佬盆友圈日常
回顾前十几部iPhone,苹果通常都不是技术的首创者,但苹果通常都是把那个技术的成熟、稳定以及衍生功能做得最好的——苹果不是手机拍摄的发明者,也不是双摄像头的发明者,甚至连App Store模式也是诺基亚的首创,但无疑这些技术都在苹果身上做到了最成熟,甚至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行业标杆。
而近年来苹果的一些技术革新,在我这样的非专业吃瓜群众看来,已经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举几个小例子。
苹果取消了耳机插孔,而让大家把耳机插进电源插口。每当我需要一边充电一边开电话会议或听音乐时,我感到很绝望。我的一个朋友,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不得不买了苹果的蓝牙耳机,于是当小偷已经拿着他的手机跑到街对面时,他还陶醉在蓝牙耳机的音乐声中不能自拔。
还有,你们说的那个划时代的无线充电。你可知道,我现在可以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手机,我还能走来走去。如果改无线充电,我必须把手机放在固定的地方,这难道不是把手机变座机的节奏吗?
我不是工程师,无法准确判断在这些技术革新后面的科技含量是多么高,我是吃瓜用户,在乎的只有好不好用。
我也在想,为什么某以自拍着称的国产手机一句“前后2000万”“柔光双摄“会让人记得特别牢,原因是它直击了中国用户使用手机的痛点——手机自拍的时候前置摄像头像素太低。也许苹果工程师对这个改进很不屑,但如果发起一个用户投票,多花1000块钱,将iPhone前后摄像头从现在的1200万/800万提高到前后2000万,会有多少人投赞成票?花1000块钱将处理器从A10换成A11(据说A11处理器快70%),又会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投下赞成票呢?反正我选像素,这0.1秒和0.03秒,我们的肉眼凡胎真的感受得到吗?
点击播放
GIF/121K
iPhone X1200 万像素双镜头的一大亮点就是人像光效
这是一个创新的逻辑路径问题,到底我们是以工程师,以技术界的标准去追求纯技术的创新,还是以用户的角度去追求用户体验的创新。至少现在看来,苹果坚定不移地走向了工程师眼中的创新。
点击播放
GIF/577K
iPhone X摄像机新增AR现实增强技术
也许在乔邦主的后继者们看来,人类是愚蠢的,用户眼光不够长远,因此需要由工程师来引领消费者去实现现在想不到、不敢想的东西。但手机毕竟是每天要用的易耗品,我还没等到你手机上的高性能前瞻性被一一应验呢,就不得不再换一部了。
我是一个“双修”用户,一边,我放不下IOS系统的便利,舍不掉App Store中很多非常好用的软件;但另一边,我也承认,从试试看到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喜欢用国产手机,我就爱它们的实诚。某国产名牌手机,和徕卡合作的双镜头产品,据摄影师们反印是现在双摄产品中拍摄效果最好的,也是唯一可以拍RAW格式的。另外一个我爱它的地方,是当你翻了几百条朋友圈,突然想看看朋友圈顶端的信息的时候,苹果用户在异常流畅的OLED屏幕上翻动了几十屏,而我,只需要轻轻地在屏幕上方敲两下。
点击播放
GIF/1028K
如此的小细节功能还有很多,我们甚至无法把这些功能叫作“技术创新”,但摸着良心说,这些功能对我来说要比一辈子可能用不上几次的无线充电要重要得多。
iPhonex其实不读“叉”,而是读10,这象征着十年iPhone史和对乔布斯的致敬,苹果公司考虑得挺高大上的,但为什么到了消费者这里,就只剩恶搞了呢?
转载请后台联系周刊君,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最后更新:2017-10-08 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