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搜狐
王一鳴:提高質量與效率將成經濟發展主旋律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出席“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2017——十九大後的中國與世界”活動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已進入下半場,正處於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的重要窗口期。經過近40年改革開放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麵對國內外各種挑戰,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動力轉換、宏觀基礎、市場環境等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重大變化。在此情況下,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率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主旋律之一。
“今後一段時間,或有五個較為重大的趨勢性變化。”王一鳴表示,一是中國經濟還會延續新常態以來增速向中高速收斂的態勢;二是傳統產業的生產正在逐步達到峰值;三是城鎮化將繼續深度展開;四是能源和主要礦產資源需求會逐步達到峰值,能源消耗、排放與GDP增長將逐步呈現弱脫鉤態勢;五是中國經濟占全球份額還將明顯提升,經濟的外溢效應會逐步增強,與世界經濟的互動關係會進一步強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對此,他認為,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攻關期,需跨過前述的三個關口。具體來看,投資增速下降、消費貢獻上升、服務業占比提高、國內市場擴容,一係列重大結構變化對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打下基礎;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必然轉向追求更高質量和品質;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則為提升產品、工程、服務質量,實現上述轉變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與此同時,企業逐步適應中高速增長現狀增強了經濟轉型的微觀基礎。王一鳴分析說,這得益於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下,企業逐步適應日趨收緊的市場環境,加大成本控製力度,通過兼並重組提升集中度,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盈利能力等。
而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體製機製弊端為轉向高質量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尤其在經濟領域,一批基礎性改革措施改善了市場競爭環境,增強了發展空間。此外,隨著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與世界一流企業同台競爭,其產品和服務亦向國際標準看齊,這將倒逼中企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進一步為中國經濟向高質量轉變提供戰略機遇。
最後更新:2017-11-01 2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