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
搜狐
從追隨者到爭當帶頭大哥,阿裏巴巴1000億研發投入背後的曆史分水嶺
中國企業做了三十年的科技追隨者,今天終於要爭當帶頭大哥,對於這一份擔當來說,1000億,不多!
如果說雙11盛會是代表阿裏以前輝煌的頂點的話,那麼現在的雲棲大會已經成為外界觀察阿裏未來世界的最重要窗口,沒有之一。
去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提出了新零售,成為整個中國互聯網界在“互聯網思維”之後最引發關注度的重要新概念,並迅速引發一場江湖大風暴級的變革,而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又再次拋出重磅炸彈:阿裏巴巴創立全球研究院阿裏巴巴達摩院,以進行基礎科學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預計3年內投資1000億人民幣用於技術研發。
這是半個月之前阿裏放出的第二個1000億。在此之前的9月26日,阿裏巴巴宣布對菜鳥網絡進行增持,將在未來繼續對菜鳥投入1000億元,以推進智能倉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
兩個接憧而來的1000億似乎使人對巨額數字神經麻木,但二者之間的區別卻是巨大的。以巨額資金投入物流建設這在業界並不罕見,也很容易理解,回報也在可期之內。但出資1000億用於“基礎科學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卻聽起來比較模煳,在以往,對基礎科學研究如此巨額的投入,不該是政府牽頭的事情?
在中國企業界,對研發進行巨額投入並不罕見,比如華為,對研發投入的力度就不低於阿裏。
但以巨資投入基礎科學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卻是近期中國企業界一個標誌性的巨大變化。
在過去,明智的企業也有拿出大筆資金進行研發投入,但一般都是投入到很快就能產生效益的“刀刃”上。投入基礎科學研究,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是奢侈的、乃至荒唐的。就像馬雲自己所說:“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我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實驗室的。前麵十年誰都不能跟我談實驗室,絕對不能跟我談微軟研發部門、IBM研發部門,我認為這些研發部門走不長。”
馬雲與12位頂級科學家同框
華為在中國企業中是研發投入最多的一家,2016年研發投入為764億元(110億美元),但其中實際上約有70%是用於產品開發,用於研究和創新的隻有約20~30%。
但現在的1000億和達摩院,證明馬雲的觀念轉變了,而幾乎在同時,華為也在改變,要把華為的研發重點從工程教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層麵,真正推入基礎理論研究。
為什麼中國最偉大的兩家科技企業同時把注意力聚焦到基礎科學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曆史進程中,中國經濟與中國社會已經走在了水到渠成的一個節點。
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國國力的增強,要求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必須取得與之相匹配的突破性進展。由於種種原因,當前中國基礎研發力度雖然加大,但仍存在投入不足,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等問題。在這一背景下,阿裏巴巴、華為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同時也是中國科技的龍頭企業頂上去,作為中國科技企業國家隊代表,在中國創建科技強國道路上發揮積極作用屬於理所當然。
如馬雲所言,在沒有能力的時候硬要逞能,很可能會得不嚐試,但一旦條件成熟,則一切將順風順水。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企業實力的增強是曆史大勢,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在這一背景下,阿裏巴巴拿出1000億投入研發就屬於順勢而為。
沒有必要妄自菲薄,現在的中國就像19世紀晚期的美國,雖然存在諸多客觀困難,但確實處於國力的上升通道中,隻要曆史趨勢不被打斷,該有的一切都會有。
19世紀的美國在文化上與歐洲相比還是鄉下般的粗鄙之地,1870年,一群銀行家、商人、藝術家發起要建立一個美國人自己的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大都會博物館會在下個世紀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甚至美國政府也沒有進行刻意的大力資助與推動,但隨著美國國力的增長,富有的美國公民不斷的在世界各地購買珍貴藝術品,不斷的捐贈,不知不覺之間,大都會博物館已經踏上世界之巔。
隻要不斷富強,相信中國人總有一天也會擁有自己的世界頂級博物館。
另外一重大背景,是在某些領域,中國企業已經悄然站立在世界最高處,成了行業領軍企業,使中國企業既擁有了重視基礎研發的內在驅動力,同時也必須肩負起引領技術創新的責任與義務。
以前我們是老二,是追隨者,我們可以模仿,但當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之巔,還能追隨模仿誰呢?
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告別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擔負起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這既是新一代中國企業麵臨的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曆史機遇。
阿裏巴巴也一樣。在過去的十八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裏,阿裏巴巴曾經是亞馬遜等美國企業的追隨者,但現在,哪怕在市值上,阿裏巴巴也已經與亞馬遜不分上下。告別追隨者角色之後,過去幾年,阿裏巴巴用實力證明自己是一家電商、技術和科技完美結合的公司。從b2b到淘寶,到天貓、聚劃算,雙11,阿裏作為商業模式創新引領者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證明。事實上,商業創新背後需要大量的科技創新支持,過去十年阿裏其實一直在悄悄儲備著自己的技術力量。到今年,厚積薄發,從nasa到達摩院,成為科技創新引領者。
在阿裏巴巴這1000億背後,還有一重背景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國企業家的情懷化,在習慣了財富數字的增長之後,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群體,其人生意義已經從對財富數字的追逐,轉向家國情懷的實現。
你看馬雲在宣布1000億研發投入時所說的那些話,除了曾經多次講過的“為世界提供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馬雲又提到,任何一家公司都有生命期限,如果阿裏巴巴沒了,希望能給世界留下三樣東西:研究院,把技術留下;阿裏湖畔大學,把商業智慧留下;公益基金會,把社會責任留下。
達摩院的名字本身就別具意味,在馬雲酷愛的金庸小說中,達摩院是代表武學的最高研究機構,從阿裏達摩院取名中你可以看隱含其後的“家國情懷”、“世界擔當”、“俠之大者,利國利民”。
提起阿裏的達摩院,就很容易想起幾年前曾經在中國學界備受推崇的“掃地僧”李曉小文院士,他也曾經成為企業界創新、研發精神的代言人。
這些,都是新一代中國科技企業的情懷!
最後更新:2017-10-12 13: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