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VS宗慶後,新和舊的對立?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丨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丨作者:華商君

當地時間9月15日,馬雲在彭博社的采訪中,被問及“如何看待宗慶後關於電商摧毀製造業的說法”時,馬雲稱,他遇到過很多像宗慶後一樣的人,這是技術的進化革新,“他們就像躲在繭裏,依然喜歡舊經濟模式”。並表示沒有興趣對銀行進行購買或改造:“你可以推動他們!”

如此關於馬雲和宗慶後的爭論從去年就開始了,其實也不算爭論,隻是他們都中心思想極其明確,而且觀念明顯對立。

資本和實業誰重要,實體和虛擬誰重要,傳統經濟和新經濟誰重要,甚至誰正確?

說句不得罪人的話,大家都重要,都正確,大家不要爭,要合作共贏,才會更正確,才能更好地刺激和滿足人類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繼續向前走,社會才能更和諧與美好。

說句更正確的話,從國家和社會整體發展說,實業更重要。雖然資本和虛擬都重要且正確,但實業才是根本,實業創造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實業興邦。資本和虛擬應該是工具、是服務,是手段,它本身不直接創造財富,它的財富應該來自於服務直接創造財富者,在直接財富的增長中分一杯羹。

當然,隨著物質財富的增長,物質需求的滿足,虛擬的精神需求的滿足和產品的生產也是有價值的財富的一部分,但現階段,它應該還是個補充,而且這是另外一個話題。而且,說到底,也是物質比精神更重要,你得活下去才有精神。

至於傳統經濟和新經濟,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今天的傳統經濟是昨天的新經濟,今天的新經濟或許就是明天的傳統經濟了,是沒有必要的爭論。

甚至包括資本和實業,實體和虛擬,也是沒必要爭論的。無論宏觀和微觀,任何經濟體、企業乃至個人,都是虛實的結合體,隻不過結合的程度不同,而且有個誰主誰次的問題。炮轟電商的董明珠也做電商,馬雲也進軍實業,比如投資了機器人,而且他也多次強調,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不是對立。

既如此,為什麼還要爭呢?甚至他們不爭,也有很多人製造話題,讓他們爭?

個人認為,核心的原因大概是三點。第一,主次出了問題,資本和虛擬經濟原本應該是工具、是服務、是手段,是跟著吃肉的,但現在成了主流甚至是主人,甚至讓實體沒肉吃;第二,要捍衛自己的地位,為自己爭點東西,讓自己變得更重要,繼而得到更有利位置;第三,從大局出發,為社會考慮,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要說出來。

中間這個說法有點小人之心,但卻不是一件小事,其結果也不隻是嘴巴和麵子上的輸贏。

因為這些領軍人物的爭論,會影響到更多的相關利益者和決策者,甚至影響到決策者的政策,甚至變成經濟路線和方針。

值此實體經濟終於備受關注的時刻,我們希望有關人士能對互聯網和新經濟之於整個經濟大局的利弊多一份清醒,不要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交易創新”而不是生產與創造來唱主旋律。即便宗慶後們思想落後,馬雲們也該等等實業的腳步了,甚至要有請他們等等實業的腳步了。“交易創新”是我瞎整的詞兒,我以為,我們現在追捧的很多創新,基本上都是交易創新。

我曾拜訪一位企業家,她的祖父是一位民國時期的民族實業家。她說,她祖父曾經告訴她,國家要富強,民族要強大,一定要發展生產,而不是做買賣(交易)。個人覺得,我們今天的交易稍微多了點,在很多領域都是。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企鵝號】,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就在華商韜略!

最後更新:2017-10-08 13:54:40

  上一篇:go 馬雲厲害了!讓“華爾街狼群”暴虧98億美元!
  下一篇:go 張柏芝公開祝福王菲謝霆鋒,王菲卻回了這霸氣的7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