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搜狐
三季報窗口期監管出擊 “清倉式”減持漸少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師在10月16日向記者表示,“我們近期也有注意到9月到現在的減持潮,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9月解禁規模大,以及節後反彈行情導致的。”他認為,對清倉式減持不必過分憂慮。“上市公司減持行為已經逐漸符合監管要求,目前出現的清倉式減持屬個別現象。”
10月13日證監會再度向違規減持“亮劍”。證監會明確表示,對於股東與董監高濫用信息優勢和控股地位,在重大虧損內幕信息發布前拋售公司股票;以及清倉式減持等違法違規減持行為,監管層重拳治亂,嚴厲打擊。
自今年5月底監管層頒布減持新規後,減持降溫效果明顯,大宗交易熱度下降。而在“十一”國慶節後,A股迎來小幅反彈,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減持計劃,甚至有“清倉式”減持。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規模小、家數少,對市場暫不構成影響。
違法減持緊箍咒
近期監管未放鬆對違規減持的檢查力度。上市公司股東與董監高濫用信息優勢進行減持的行為,受到監管層的重點監控。
10月13日證監會依法對山東墨龍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山東墨龍控股股東、董事長、實際控製人張恩榮,所持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累計減持5%時,未及時履行相關的報告和公告義務,也未停止買賣上市公司股票。
同時,張恩榮是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發生重大虧損並持續至2016年全年重大虧損這一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張恩榮賣出“山東墨龍”3000萬股,避損金額約1625萬元;副董事長、總經理張雲三賣出750萬股,避損金額約1434萬元。
無獨有偶。隨著時間步入三季報發布窗口期,仍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或董監高,在敏感期間內“頂風作浪”減持。
根據深交所在10月13日發布的市場監管動態中指出,電廣傳媒(000917.SZ)副總經理陸曉亞、歐普智網(002711.SZ)監事黃誌強、瑞豐光電(300241.SZ)監事簡小花配偶何德祥均在2017年三季度報告披露敏感期賣出公司股票。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合夥人10月16日表示,在敏感期減持,無論出於何種減持目的,都是利用信息優勢做內幕交易,不顧及中小投資者利益。在他看來,目前個人減持違法成本過低,監管應加強打擊力度。
據了解,在海潤光伏案例中,四位高管預先知道公司年度業績預虧的內幕信息,隨後在敏感期內減持。減持最多的一名達1240.62萬股,最少的減持54萬股。四名未能實現避損,最終證監會對個人均處以60萬元罰款,並分別采取市場禁入措施。
清倉式減持仍屬個象
在點名批評利用內幕信息進行減持以外,證監會在13日亦重申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清倉式減持行為的態度,表示重拳治亂,嚴厲打擊。
在“十一”國慶長假以後,就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清倉式減持計劃。
10月10日晚間,蘇試試驗(300416.SZ)公告稱,股東張俊華出於個人資金需求,計劃於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間“清倉式”減持其所持有的3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3.11%。
同日,陝天然氣(002267.SZ)表示,股東西部信托於9月14日至10月9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共計1000萬股。本次減持後,西部信托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12日宏盛股份(603090.SH)公告稱,股東鹽城中科擬減持不超過37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75%。據了解,375萬股均為公司IPO前取得的股份,在今年8月31日解禁,鹽城中科計劃全部“清倉”。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師在10月16日向記者表示,“我們近期也有注意到9月到現在的減持潮,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9月解禁規模大,以及節後反彈行情導致的。”他認為,對清倉式減持不必過分憂慮。“上市公司減持行為已經逐漸符合監管要求,目前出現的清倉式減持屬個別現象。”
前述深圳私募合夥人表示,近期的清倉式減持案例規模不大,不會對A股產生不利影響。但他指出,上市公司減持需求不可忽視。“新規導致減持戰線拉得較長,因此一旦股票解禁,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麵不算特別好,大部分股東的心態是能減多少是多少。”
事實上,招商證券分析師侯春曉認為,自從減持新規發布後,“清倉式”減持已經出現大比例的下滑。
根據其對前8個月的統計,當減持量占流通股比例的閾值設為1%時,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減持新規1.0版與2.0版之間)該階段的清倉式減持次數占比達到18.18%;隨著6月發布後減持新規後,6月至8月期間清倉式減持次數占比隻有9.33%,下滑幅度超過一半。同時,在規模上看,前一階段清倉式減持市值占比為72.83%,後一階段僅為55.89%,占比下降約17%。
分析師侯春曉表示,主要是因為2017年的新規則堵住了大宗交易減持的監管漏洞。
(原標題:三季報窗口期監管出擊 “清倉式”減持漸少)
最後更新:2017-10-17 06: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