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給孩子取名“王者榮耀”是種怎樣的心態?

通常而言,一個人的名字會伴隨著TA從出生直到死亡,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社會符號。中國人呢,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給孩子起名字,也特別會給孩子起名字。

——這個“會”的意思是,在幾千年的曆史裏,人們把「取名」做成了一門學問

無論啥時候,學問總是有探討空間的。就在前兩天,不少媒體相繼報道,市麵上的兩字名越來越少了,以前罕見的四字名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主流。

話說咱們編輯部都是四字名啊!

問及原因,除了家長們有心讓孩子的名字與眾不同,還有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兩字名的重名率太高,連管理戶籍的工作人員都如此建議。

@芝芝老大lol:上次去戶政部門谘詢了一下,除了生僻字以外,建議我們不要取兩個字,建議取四個字,因為重名太多。

嗯……說起四個字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一陣霸占新聞頭條的女嬰“王者榮耀”——

多年後,當小榮耀長大成人,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該如何跟新認識的朋友介紹這款老遊戲。她的腦海裏,應該還會閃過爺爺王文革怒罵爸爸王浩宇沉迷遊戲的畫麵(誤)。

是的,小編之所以把這個腦洞精確到了爺倆的姓名,是因為就取名來說,中國人的習慣真的很雷同,梳理梳理都能出一份「中國取名史」了。

從古至今,從國家大事到百姓生活,每一段曆史裏的取名方式都有著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征,想想還挺有意思的。

開天辟地的盤古、采石補天的女媧、嚐遍百草的神農,這些都是中國神話裏的名字,來源和發展無從考證,也跟老百姓的取名沒啥關係,咱們暫且不提。

要追溯整個國民性的取名習慣,應該從一統天下的秦始皇說起。

帝製時期,中國老百姓取名最主要的時代因素就是「避諱」——強製性的,不僅要避君王、避聖賢,還要避家裏的長輩。

舉個栗子,秦始皇正月出生,取名趙政(趙正),當上皇帝之後,老百姓的名字裏就不能有“正”這個字了,就連日曆裏的“正月”都變成了“端月”。

避聖賢主要指避孔子和孟子的名諱,因孔夫子名孔丘,清朝就曾下令:凡是天下姓“丘”的,從此以後,都要加個耳字旁,改姓“邱”。

而避長輩諱就更好理解了,像是詩人杜甫,父親叫杜閑,母親名海棠,為了避諱,杜甫寫了一輩子的詩,卻沒在詩中用過“閑”字,也沒有詠過海棠。

另外,有的朝代也會用限製取名這種方式,對老百姓進行洗腦管製,比如王莽的新朝。

以前看《三國演義》時會好奇,為什麼裏麵的人物都是兩字名?之後才了解,當年王莽篡奪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他開始複古改製,實施“二名之禁”。

新朝覆滅後,雖然人們不用遵守法令了,但取兩字名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除了這些強製性的因素,國人取名還深受當時的社會風氣影響

比如魏晉南北朝玄學盛行,喜歡以“之”命名,舉幾個例子,書法家王羲之、畫家顧愷之、數學家祖衝之;

而清朝常年安逸,上到滿族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歡用福、永、泰、全、常、祥這類的吉利字眼命名,詳見各種清廷劇。

但社會風氣總是會變,有的家族會堅持使用“字輩譜”命名法,百年前就排好了譜,一代一代地循環著,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之後,新中國的父母們在給孩子取名時,習慣記錄國家剛剛/正當/即將發生的大事,建國、解放、援朝、躍進、文革……這些不是字典或教科書上特有的名詞,而是戶口本上一個個普通的中國人名。

同時有女權主義者分析,中國近代流行的女性名字中,淑芬、秀娟之流是女性得不到係統教育、被要求賢良淑德的證據;招娣、亞男則更直接地表露出了重男輕女的落後觀念。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一點就是不再囿於集體主義,對應到取名上:不會過於考慮用姓名銘記曆史的功能了,更多的是回歸人性層麵,哺以文化意蘊

但很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所謂的文化意蘊隻能風靡一時,不能長期留存。

比如被瓊瑤坑了的一輩人,當時的取名界有著四大天王:子/梓/、雨/宇、軒/萱、翰/涵,無論男女,隨意混搭後一個班上能有三分之一叫這名兒的。

是了,與他們那代人的父母成長軌跡同步的,正是港台、日韓流行文化開始進入內地,一邊席卷影視市場,一邊影響當代青年。

最顯著的一個表現就是,等到當年的迷弟迷妹為人父母,難免會將電視劇小說裏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複製到孩子身上。

隻不過,當大家都以這樣的風格給孩子取名,就很容易讓這些穿越而來的名字“殊途同歸”

這也印證了咱們開頭講的,國人的取名習慣多少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子軒、詩涵隻不過是繼建軍、淑芬後的國民取名2.0版。

前者說是矯情做作,後者說是俗不可耐,那還能怎麼辦?取名字的也很絕望啊!

於是,這一波之後,老百姓們決定放飛自我了。

除了一些兩字、三字的順口詞匯,像是周末、農好帥,新生代的父母還會考慮在名字裏加上一些符號和字母,比如王@諧音我愛他,趙C的靈感來自於魯迅。

對了,各種生僻字也是在這個尷尬期漸漸出現在了國人名字中。

2012年,一個叫王冫冖的姑娘一出現,便吸引了網友的眼球。名字讀作王(冰)bing(蜜)mi(諧音),是當編劇的爸爸和作為畫家的媽媽,在翻了康熙字典後定下來的,含有‘冰雪聰明、甜甜蜜蜜’的意思。

王冫冖說:“這兩個字太怪了,人們連讀錯的機會都沒有,根本就讀不出來。”

於是,取名的尷尬又回到了原點。

兩個字的容易撞,三個字的容易俗,那就四個字唄,怎麼與眾不同怎麼來,像是前幾天頻繁上熱搜的王者榮耀小朋友。

在這條不尋常的取名之路上,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改編各種成語了吧?看起來很有文化,對孩子抱有很大期望的辣種——

呃,取名前有查過字典嗎

類似的還有徐徐上升、彭程萬裏、楊柳聞鶯、尹航高歌、何田美玉……嗯,這幾個看起來是要比栩栩如生更適合當人名。

雖然創意和寓意是有了,也足夠吸人眼球,但旁人喊起來總覺得十分微妙。

同為固定搭配,成語之外還有很多四字名詞也很受大家的歡迎,沒啥特別的原因,就是另類得很好記。

像是爸爸姓黃、媽媽姓蒲,家裏想鍛煉孩子、孩子自己也不愛紅妝愛武裝,妥了,一首黃蒲軍校送給各位——

如果覺得一個女生叫這名兒太硬朗了,那麼白雪公主、郇珠格格、常娥仙子可能更適合小姑娘——

有點safufu?別著急,也有充滿貴族氣息的選擇——

你以為王者榮耀是遊戲影響姓名的第一人嗎?並不,很早之前就有沉迷遊戲的爹娘啦——

那一天,人們終於回想起了被冰晶蝶靈·玥藍·嵐櫻· Q·紫夢雪雅支配的恐懼——

當然了,還有一種是我們完全不能理解的四字名,湊一起的感覺像是取名時腦子突然抽了個風——

emmmmm……很顯然,這還不是腦洞最大的,你一定見過更不可思議的選手。

總的來說呢,兩字名越來越罕見,四字名也慢慢地登上了中國人取名的曆史舞台,那六字名、八字名的時代還會遠嗎?

最後更新:2017-10-08 13:01:45

  上一篇:go 王者榮耀:一分鍾學會搶體驗服資格的正確姿勢,這次絕不錯過!
  下一篇:go 王者榮耀臥龍解說肉牛奶牛鬥牛!團隊爸爸牛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