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61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司马懿夺权时,跟随曹操起家的旧部为什么不帮助曹氏维权?

网友炭烧39:

在曹叡当皇帝的时候,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功劳非常强大,为人处事十分低调的人。但是不管司马懿怎样低调、怎样谦和,他毕竟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曹叡并不是不信任司马懿,他只是更加信任宗室。尤其是曹芳年幼的情况下,即便出现君权旁落的情况,曹叡也宁愿它旁落到宗室大臣手中,而不是姓司马的人手中。

更何况,曹叡还记得曹植的上疏和高堂隆临死前的遗书以及祖父曹操那句“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所以曹叡死前,立曹芳为太子,并列出了顾命大臣的人选: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这五个人,大将军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关系极好,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夏侯献是夏侯渊的孙子,而秦朗虽然不是宗室,却是曹操的养子,也跟宗室差不多。 很明显,这份名单没有司马懿的份儿。全是他们家亲戚。

曹宇担任大将军的第一天便奏请曹叡下诏不许司马懿进入洛阳城。这一想法跟曹叡不谋而合,洛阳城里有五个权力即将超过司马懿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比司马懿能力更强,功劳更大。这种时候放司马懿进城,简直是引狼入室。 于是曹叡一道诏书,就把司马懿赶回了长安。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跟咸鱼真的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咸鱼也会有翻身的时候。不管是曹叡还是五大辅政大臣都没有想到,他们忽略了一个细节,一个致命的细节——确切地说是两个人:刘放和孙资。 这两人是曹魏老牌秘书。早在魏国建国初期,两人就同时担任了曹丕的秘书郎,后来这两人同时转为左右丞。黄初初年,秘书被改成了中书,于是刘放被任命为中书监,而孙资被任命为中书令,各加给事中。曹叡即位后,这两人的地位愈加尊崇。

这两人跟司马懿的关系很不错,司马懿从不拉帮结派,但他知道什么人该接近什么人不该接近,而身为领导秘书的刘放、孙资二人正是他结交名单上的第一名。 相反,宗室大佬们就不怎么待见刘放、孙资二人,尤其是夏侯献、曹肇和秦朗根本看不起刘、孙二人,相互关系闹得特别僵。 所以刘放、孙资也一直把司马懿当作自己人,而宗室亲族则是外人中的外人。在他们心底,是最希望司马懿能够成为辅政大臣的。

必须把这些膏粱子弟搞下去,把“自己人”司马懿搞上来! 刘放、孙资作为机要秘书大部分时候都陪伴在曹叡身边,但是大将军曹宇等人也死守着曹叡,一步都不肯离开。 最后,曹叡病重,两人让曹宇赶紧去叫人,然后放一边抹眼泪一边启奏道:“陛下百年之后,打算把天下托付给谁?” 曹叡虽然快死了,但脑子还很灵光,立刻知道二人想说什么,不耐烦地一口堵回去:“不是说了,让燕王辅政吗?” 刘放没有在意曹叡的语气,他早就打好了腹稿,乘此机会开始慷慨陈词:“陛下难道忘了先帝‘藩王不得辅政’的遗诏了吗?” 这句话对曹叡毫无杀伤力,在曹叡看来“藩王不得辅政”这道遗诏本身就没什么道理。 当然,刘放还没说完:“陛下您知道吗,您刚得病那会儿,曹肇、秦朗就调笑、戏弄您的爱妃们。而燕王在城南屯兵,不让大臣觐见陛下,这根本是竖刁、赵高这类权奸才会干的事情啊!”

这句话杀伤力就大了。自己还没死,曹肇、秦朗就调戏自己的老婆们,曹宇就打算独揽朝纲,这简直与谋反无异! 曹叡听得心头火起,刘放正好上纲上线添油加醋:“如今皇太子年幼,国家却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陛下不做长远打算,却因为一己私恩把祖宗基业托付给这么几个平庸之人,臣下恐怕社稷危险啊!” 刘放这番话又说到曹叡心里了,还揭开了曹叡最大的疙瘩。

曹叡何尝不知道五位辅政大臣才能平庸,根本不是安邦定国的贤才。他只是希望这五人能看在宗亲的分上竭力保存曹家社稷。

网友挑梁ZK;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搞笑,因为在现在人们的眼中(具体来说实在东晋五胡十六国之后)司马懿都是个白脸大奸臣,是个篡权夺位挟天子令诸侯的大坏蛋。可是在五胡十六国之前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大忠臣。这一点在《三国志》中可以体现的。

当然也有人说陈寿是晋朝人,因为政治原因可以美化司马懿。我觉得这个论调有一定的依据,可是也有很多问题。第一,陈寿是公认的良史,为了巴结权贵美化一些坏人他没有干过。第二,陈寿对司马昭的评价很客观,骂你老子夸你爷爷,用这种操作巴结当朝者基本上是早上没睡醒。

首先我们认为司马懿有篡权夺位之心,主要是因为高平陵诛杀曹爽的事。但是说实话,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主要还是为了保命(保一家的命)而且曹爽本身就不是个好东西。干掉曹爽颇有点清君侧的意思。关键在于司马懿在干掉曹爽之后干了点啥。

答案是……啥都没干,这一手搞得曹芳措手不及。他也感觉司马懿现在这么NB会不会拿自己开刀,主动示好封司马懿为丞相……结果司马懿不当。曹芳更懵逼了,心想是不是官给小了(东汉曹魏是三公九卿制和九品中正制,并无丞相,丞相在东汉曹魏不像个职位,而是一种“天子第一老子第二”的身份象征。所以你看到三国很多时候没有丞相,是很正常的)又封司马懿为王(加九锡),司马懿又拒绝了。曹芳以为司马懿是跟自己客气客气,继续坚持给司马懿封王。结果司马懿干脆称病不上朝了,一副宁死不受封的样子(装病专业户)。曹芳终于放心了,不再对司马懿起疑心而且时常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亲自到司马懿家请教司马懿。结果不知道司马懿是真病了还是真心退隐江湖,依然死都不上朝。

司马懿不上朝,当年曹爽手底下一些没有被清理掉的亲信就坐不住了,曹爽亲信王凌令狐愚叛乱,要罢黜曹芳(再次佐证曹爽是个什么东西)。司马懿终于不装病了,三下五除二把这对杂鱼给料理了(手段略残忍)。曹芳很感动,心想封司马懿丞相加司马懿九锡,司马懿为了名节断不会接受。就想封司马懿为相国,可是司马懿又拒绝了。曹芳这下不能忍了,这一天天的光你来救我了就不能让我赏你点啥?说出去别人会骂我的。一再坚持要拜司马懿为相国,封司马懿为郡公(比王低的爵位)。结果司马懿又不上朝了,跟之前不同的是,司马懿这次是真不行了。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马懿去世,谥号文贞(一说宣文),追封相国郡公。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请将各位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魏太祖庙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序。太傅司马懿因位高爵显,列为第一。

司马懿死后,借着九品中正制的关系。他的子子孙孙个个都是高官名将,朝中重臣。当然,其中出了个司马昭。这都是后话,跟司马懿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当年毌丘俭文钦,因为反对司马家族的不臣之心,举大军“清君侧”。在起事之前他们也写了篇讨贼檄文,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司马家族的敌人,都可以在讨伐司马家族的檄文中这么夸赞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当时留下的影响是多么的正面。反他?早上没睡醒吧!

网友乔春雨:

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反抗,司马懿的政变其实也有漏洞,只不过曹爽太无能了!

曹氏兄弟在洛阳城中还留有许多中下级军官和数量可观的军队。但这些大兵群龙无首,只需要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人领导,就能立刻转化为司马懿的武装力量。 司马懿想到了两个人选:高柔代理大将军一职,接管曹爽所部军马;桓范代理中领军一职,接替曹训所部兵马。

司马懿也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就是相信了伪装得很好的两面派恒范,司马懿静静等待曹爽的反应,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司马懿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几乎打乱了司马懿所有的部署: 桓范离开洛阳城,直奔曹爽而去!

理素质极强的司马懿立刻恢复了果决,命令老臣王观取代桓范前去收编中领军直属营,同时下令全军戒备,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见到曹爽,桓范也顾不得客套,立刻呈上酝酿多时的计策:“天子车杖在此,大将军打算如何利用?” 曹爽想了片刻,压低声音道:“天子年幼权弱,能有何用?” 桓范一跺脚:“大将军糊涂!天子才是唯一的求生之道!” “司马公所倚仗的乃是太后懿旨。但太后懿旨和天子圣旨,哪个分量重?” 曹爽心说“分量都不重”,但话没出口又咽了回去:“然则先生何以教我?”“护送天子车驾至许昌,号召天下勤王,与司马太傅武力决战!”(以天子诣许昌,徵四方以自辅)桓范斩钉截铁地说。 说完,桓范满怀期待地望着曹爽,曹爽却陷入了沉默, 废材就是废材。

另外说下,曹氏家族本身也已经非常弱了。曹操时代,多半依赖曹爽宗亲领兵,但是曹丕父子之后,几乎改变这样的情况,对曹氏宗亲进行最大限度的打压和防范,而且非常严厉,不仅没有任何实权,还要受到监视,几无异于困徒。

其中特别强调,不贤者不王,而且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国,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周围其他的封王来往;在国内,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着。再次就是利用徙封、夺兵等方式对诸王实行精神折磨。最后是不许他们统兵治民。

另外一点,曹氏宗亲之中,再无领袖人物,与曹氏关系最好的夏侯家族,除了夏侯玄和夏侯霸之外,其他基本上也没啥影响力。夏侯玄很快被召回京城软禁,夏侯霸则叛逃蜀汉。

最后更新:2017-10-13 20:28:59

  上一篇:go 跑男第五季收官鹿晗演技开挂,迪丽热巴成国民闺女挡箭牌
  下一篇:go 唐艺昕、迪丽热巴的新发型又叫自拍杀手!简单易学又好看,一起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