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34 返回首頁    go 搜狐


說好的不買科技股 巴菲特為何20天“吃下”80億美元蘋果股票

作者:老虎證券CEO 巫天華

這篇是受邀在知乎回答了關於“巴菲特為什麼在2017年1月大舉增持蘋果”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回溯一下巴菲特麾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在2016年對蘋果的頻頻出擊。

大約在一年前,投資者首次發現伯克希爾哈撒韋買了蘋果股票:

· 2016年5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持倉信息,公司在2016年第一季度買入了981萬股蘋果股票,耗資10億美元,平均成本在102美元左右。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 2016年第二季度,伯克希爾增持蘋果542萬股,總持倉達1523萬股。這也不算什麼。

· 重頭戲在2016年的第四季度,伯克希爾大舉加倉4213萬股蘋果,這一季度增持比例接近4倍,總持倉達到5736萬股。

下圖為2016年四個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對蘋果的增持數據:

下圖為伯克希爾哈撒韋截止2016年12月31日的持倉情況:

截止2016年12月3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5736萬股蘋果,市值76.5億美元,平均持倉成本110美元左右。

2017年2月27日,巴菲特在CNBC的專訪上說道,他在年報公布之後再度增持蘋果,其中提及非常重要的三點:

1. 截止到訪談當天,伯克希爾持有蘋果股票高達1.33億股;

2. 蘋果財報後,就停止買入了;

3. 起初是由巴菲特的副手之一先買入1000萬股,而後巴菲特才追加的。

蘋果於1月31日發布業績,財報後跳漲6%。由此可見,巴菲特在2017年1月的20個交易日就買了7000萬股的蘋果(1.33億股減13F公布的5736萬股),按照1月份蘋果股票均價計算,巴菲特買入的蘋果股票市值超80億美元。但是蘋果業績公布後,巴菲特說,因為漲太多,沒有再買入。

有意思的是,一開始,蘋果隻是被巴菲特旗下兩名基金經理(Ted Weschler & Todd Combs)之一相中,並買入了1000萬股,但是巴菲特沒有說明是哪一個。

(左起:巴菲特/Ted Weschler/Todd Combs)

隨口提一句,這位在去年一季度建倉蘋果的基金經理買在了蘋果股價52周低位附近,作風極為符合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別人貪婪是你恐懼,別人恐懼時你貪婪”。按照2016年第一季度的持倉成本102美元,現價140美元的蘋果已經獲得接近40%的回報。

坊間傳聞,Ted和Todd是巴菲特的準接班人,而巴菲特曾在2015年度公開表揚的人:“雇傭這兩個人是我最棒的決定。”對此我查了一些資料,Ted和Todd分別於2012年和2011年加入伯克希爾,分別掌管了10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巴菲特多次表示,季報中小額的投資幾乎是出自這兩名副手的決策,他們的投資決策不需要經過巴菲特。

值得注意的是,Ted和Todd的投資領域與巴菲特大為不同,他們更多介入巴菲特從未涉及的領域。巴菲特不買科技股,他表示自己不懂如何為高科技公司估值。但是他找到了懂的人,並且給了他們自主決策權。Ted去年曾在訪談中提及蘋果,稱自己看好蘋果,因為很多客戶離不開蘋果。

盡管巴菲特沒有透露具體是誰首次買入的蘋果,看起來更像是Ted的決策,巴菲特並不知曉,隻是在加倉過程中引起來巴菲特的關注,巴菲特深入研究,給予重倉。換句話說,巴菲特可能是被拉上船,突然發現這正是自己的航向,很巧。所以在2016年第三季度,伯克希爾對蘋果的持倉跟第二季度是一樣的1523萬股,我們一度以為,就這樣了。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巴菲特才真正意義上“操盤”了蘋果,因為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買入量是之前的數倍。

(左起:巴菲特/Ted Weschler/Todd Combs)

巴菲特在CNBC訪談中說道,目前蘋果在伯克希爾的持倉占比中與可口可樂不相上下,因為他看好蘋果。

為什麼看好蘋果?巴菲特在訪談中這麼說:

1. 雖然蘋果具有很強科技屬性,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個消費品;

2. 費雪的《如何選擇成長股》對我影響很大,我用了書中的“閑聊法”(Scuttlebutt method)去找人問,找人聊這家公司,找很多人,不斷的問,聽大家對它的印象;

3. 蘋果產品的黏性實在太好了。我帶我曾孫們去吃DQ冰淇淋,看他們沒人都拿著一部iPhone,他們的朋友也這樣,這些年輕人的生活都圍繞著蘋果,如果出新機,他們會一窩蜂的換成一樣的;

4. Tim Cook做的極好,尤其是在資產配置方麵非常聰明。

如上巴菲特所述。

首先,蘋果是IT行業市值最高的公司,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科技行業”的代表。然而從股票的角度看,蘋果公司(AAPL)的分類是非常有趣的。與我們熟知的微軟(MSFT)、穀歌(GOOG)、Facebook(FB)不一樣,蘋果在行業與板塊分類中是屬於“消費品”。廣泛使用的道瓊斯行業分類標準中,蘋果屬於“消費品”板塊、“電子設備”產業;在標普全球行業分類標準下,蘋果也是“可選消費”中的“電子消費品”。把這些公司行業板塊化成熱力圖,就可以發現,蘋果就在那家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之一”的百年消費品牌可口可樂(KO)的旁邊。

正如巴菲特所言,蘋果本質上是一個消費品。不買科技股的巴菲特是選了第二家“可口可樂”。

從投資的角度上來說,三個因素讓蘋果獲得巴菲特青睞,成為伯克希爾資產組合中的相當重要一部分:

1. 估值:足夠便宜;

2. 堅固的護城河;

3. 成熟、穩定;

4. 強大的現金流,巨額回購和派息。

這一切像極了當年的可口可樂。

根據彭博顯示,分析師對蘋果明年的一致預測,蘋果現在的預期市盈率僅15倍,當前股價$140,而巴菲特買入平均成本$110,估值更加低,僅12倍左右。對於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18倍,以及標普科技股指數的預期市盈率18.6倍,蘋果的估值都相當低。

從巴菲特對其產品的“閑聊法”調研得出,蘋果用戶對產品擁有季度的品牌忠誠度,在智能手機更新換代周期中,蘋果用戶還是會選擇蘋果。用戶的生活圍繞著蘋果,蘋果有著較為完善的生態鏈,鞏固蘋果金剛不敗的地位。今年的2月8日,蘋果發布了2017財年一季報,實現營收783.5億美元,同比增長3%,是過去四個季度以來首次收入增長。同時,iPhone、Mac、AppleWatch以及服務四項業務創下曆史新高。

巴菲特並不是唯一對科技公司“不太感冒”的投資家,芒格、索羅斯、彼得林奇等都對科技股持謹慎態度。他們並不是不懂科技的進步決定了人類的發展,隻不過投資的角度上來說,高成長性也意味著高不確定性。相比較在成長期高速發展的公司,巴菲特更青睞於成熟的大企業,畢竟公司發展前期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樹立自己的優勢並占領市場,能穩定地樹立堅固的護城河才能真正成為一家成熟企業。而如今的蘋果正是這樣一家已經從高速發展期成功過渡到非常成熟的時期,雖然沒有驚人的創新,但收入明確,管理能力強。

強大的現金流,一直是巴菲特喜歡的標誌。在最新財報顯示,截止2017年3月,蘋果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高達2568億美元,可謂富可敵國。而強大的現金流支持了蘋果的巨額回購和派息。蘋果上周宣布將季度股息從每股57美分增加至63美分,並宣布將股票回購計劃的規模增加350億美元,到2019年總計將投入2100億美元用於回購股票。而蘋果每年的派息總額將達132.2億美元,成為全球分紅最高的企業。

最後,今年是iPhone誕生十周年,恰逢是換機周期,市場對iPhone8充滿了期待,許多投行機構分分看多蘋果後市。Nomura Instinet 數據顯示,現在蘋果產品用戶比 2014 年增加45-50%,其中 iPhone6 貢獻 35%,iPhone6s與7僅貢獻5-10%。三年前的iPhone6位蘋果打下史上最強大的帝國,而經過這麼久時間,很多用戶已經到了不得不換機的時間點,這其中非安卓用戶能且隻能選擇即將麵世的iPhone8。 iPhone8會啟動超級周期,目前市場預計iPhone8的循環裝機量會比iPhone6時還多80%。現在距離iPhone8的發布還有一段時間,巴菲特在訪談中雖然說,他不會再買入蘋果,但也說短期不會賣出。

那麼,我們拭目以待。

老虎證券提示:證券投資是一項有風險的投資行為,投資者需要根據多方信息綜合分析製定投資決策,本文隻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知識學習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最後更新:2017-10-08 04:52:06

  上一篇:go 和姚明科比合影正確姿勢 楊冪真機智 陸毅夫婦照成wifi
  下一篇:go 楊冪小露香肩海邊戲水,清純嫵媚,怪不得劉愷威這麼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