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團貸網
人民幣創單月連漲紀錄 市場關注6.7重要心理關口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下長達一個月的漲勢紀錄,而我們相信大多數投資者都將關注6.7這個重要的心理關口。一旦突破,市場對於人民幣的看漲情緒將更加積極。”某外資機構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與人民幣的強勢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自從漲至103.8後,美元指數可謂節節敗退、城城失手,先是跌破了97的關鍵心理點位,再進一步下探到95的美國大選前低位,如今更是跌破了93。截至北京時間8月1日16:20,美元指數報92.72,美元/在岸人民幣報6.7173,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7225,相較於去年末逼近7的最弱點位,人民幣已對美元升值近4%。
“人民幣實現超預期穩定,主要因為國內經濟企穩、宏觀審慎管理強化、海外衝擊減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在“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就表示,上半年,外匯儲備上升463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則減少1252億美元,正估值效應導致外匯儲備止跌回升,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資本外流勢頭緩解。
眼下,機構認為,強美元周期並沒有完全終結,但在美國通脹沒有實現市場預期、特朗普政策無法兌現的背景下,強美元短期很難回歸。

美元兌人民幣分時圖

美元指數分時圖
內外因素助人民幣“超預期穩定”
管濤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打破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很重要。而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不僅沒有破七,反而止跌回升。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在岸人民幣(CNY)、離岸人民幣(CNH)分別較上年底升值1.6%、1.9%和1.7%;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下跌1.6%、2.1%和1.4%;境內外日均匯率差價144個基點,且大部分時間CNH相對CNY升值,可見離岸市場早前的悲觀預期已經徹底逆轉。

CNH和CNY匯差及二者走勢

”一籃子貨幣指數走勢
此外,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也推動外匯儲備企穩。今年一季度,外匯儲備資產減少25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少減98%;資本和金融項目淨流出(含淨誤差與遺漏)210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均下降了87%。

資本流出及外匯儲備
眼下人民幣的走升與內外部經濟基本麵的支持密切相關。管濤分析稱,一方麵,國內經濟出現企穩跡象,進而貨幣政策轉向金融監管加強,另一方麵,外部衝擊對中國的影響減弱。此外,美元走軟,且今年世界經濟複蘇的勢頭比較好,外需複蘇帶動了中國的出口複蘇,這對支持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除了基本麵的原因,當然還有監管政策的調整,”他表示,“應對資本流出的壓力,無外乎用價格和數量工具,包括讓匯率浮動、用外匯儲備幹預市場和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今年上半年以來,擴流入、控流出的效果逐步顯現。比如個人購匯,去年服務貿易購匯同比增長16%,但今年上半年,服務貿易購匯同比減少2%;再比如,去年二季度以來,境外機構開始重新增加人民幣債券和股票資產的配置,境內企業和機構也重新增加了海外融資,特別是現在境內機構和企業外幣的外債已經超過曆史高點。當然,企業是否增加海外融資,關鍵還要根據自己的需要,然後做出理性的判斷。”
此外,今年人民幣企穩的重要因素更在於——保持匯率穩定的政策公信力有所增強。
“最近離岸空頭(借人民幣做空)基本消失了,做不動了。”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逆周期調節因子隻是調控中的一個技術性手段,主要還是對資本外流做了一定的審慎管理,緩解了人民幣貶值預期。”
也不乏海外人士質疑,“逆周期調節因子”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困惑,也有人質疑這是市場化進程的一種倒退,人民幣可能又將回到盯住美元的老路。
“對於什麼是最好的匯率政策,實際上是有爭議的,大家認為無論是固定還是浮動或者是有管理的浮動,都是有利有弊的。基本共識是認為,沒有一種匯率製度適合所有國家以及一個國家的任何時期。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和外匯儲備止跌回升是對看空、做空人民幣勢力最有力的回擊。” 管濤稱。
隨著人民幣漲勢如虹,海外投行也紛紛上調了人民幣匯率預測值。
美銀美林7月27日稱,上調三季度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預測至6.70,此前為6.95;上調今年底預測至6.90,此前為7.05元。瑞信固定收益研究和經濟部門亞太區主管RayFarris同日稱,上調3個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預測至6.71,此前為6.75;12個月目標價至6.73,此前為6.93.
特朗普再成“美元克星”
如今,比起美聯儲,特朗普的政策動向對美元的影響其實更大,畢竟上一輪美元起飛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特朗普。
“美國政壇經曆短暫的平靜後再起風浪,周一(7月31日)剛上任10天的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突然遭到特朗普的解雇,加劇了美國政治前景的不確定性,導致美元應聲下挫觸及去年5月來最低水平92.78。”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鍾越對記者表示。
在過去幾周,美國政治剛剛經曆了醫保改革議案被參議院否決,特朗普的發言人和前幕僚長均離職,“通俄門”調查等風波,導致美元指數在整個7月份下跌了3%,為去年3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今年累計跌幅超過10%。
鍾越認為,特朗普主政以來,政治因素成為打壓美元指數持續下跌的重要因素。圍繞特朗普爆發的各種風波令投資者對特朗普政府推出稅改、擴大基建支出等計劃的信心逐漸被蠶食,美元回吐特朗普大選後的全部漲勢。
此外,美聯儲在加息問題上的鴿派傾向也未能為美元提供支撐,而其他央行的政策收緊前景進一步加劇了美元對一籃子非美貨幣的下行壓力。例如,周一美元大跌幫助歐元對美元一舉突破1.1800關口,觸及2015年1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1.1845,在整個7月該貨幣對美元收漲3.6%,今年漲幅接近12%。
“昨日(7月31日)公布的歐元區7月通脹率年率升幅從1.2%升至1.3%,核心通脹率從上月的1.2%升至1.3%,為4年來最高水平。在全球主要國家通脹下滑背景下,該數據更顯歐元區經濟複蘇強勁,鞏固了歐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利漲歐元。”鍾越告訴記者。
“強美元周期終結”仍待觀察
麵對氣勢如虹的人民幣和節節敗退的美元,再看著歐洲央行、英國央行都有退出寬鬆政策的趨勢,各界不免要問——強美元周期真的結束了嗎?未來又會發生什麼?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謝亞軒表示,目前斷言美元強勢周期已經終結似乎為時過早了。
“當前,美元指數回到了略低於特朗普上台前的93、94水平,雖然較高點已經有顯著回落,但目前仍然處於強勢水平。本輪的美元走強核心推動因素是美國與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特別是歐洲國家)的分化,目前雖然歐洲經濟好轉帶來了利率的上升和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但一方麵美聯儲仍然在繼續貨幣政策正常化,另一方麵,從經濟短期的改善到寬鬆政策的停止再到寬鬆政策的退出,仍然是一個相對中期且存在不確定性的過程。”他稱。
“美元的投機性多頭持倉水平已經跌破了去年的低點,持續下行空間收窄,”如果稍有利好消息的推動,將導致美元出現快速上漲。福匯分析師瞿超對記者表示。
而值得關注的還有,本周五(8月4日)美國將公布7月非農就業報告,將對美元走勢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可能影響人民幣走勢。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超出預期,市場預料7月將放緩,但仍將保持相對強勁水準,這料將讓美聯儲繼續朝向年內第三度加息邁進。
回顧曆史:強美元是如何終結的?
1973~1978年,石油危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進口原材料成本大增使得貿易逆差也有所擴大,經常項目差額惡化可以解釋美元指數在此期間的幾次貶值。
1985~1988年,經濟基本麵的走弱、各國聯合幹預下的貶值和1987年的美國股災一定程度上抑製了資本流入,使美元終止了此前的強勢周期。
2002~2006年,美國經常項目逆差的快速擴大可能是這一階段美元指數走弱的核心因素。美國居民部門的杠杆率加速上升,美國居民消費需求向海外的溢出是經常項目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8-02 09: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