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團貸網
全球寬鬆齊轉向:英國或加息日本“隱形縮減” 中國降杠杆
摘要
6月,美聯儲的行動似乎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加息、縮表計劃齊上陣。然而,這種寬鬆的明顯轉向並不僅僅發生在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已經有了苗頭。
6月,美聯儲的行動似乎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加息、縮表計劃齊上陣。然而,這種寬鬆的明顯轉向並不僅僅發生在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已經有了苗頭。
周三,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霍爾丹表示,支持下半年減少部分措施,令市場加息預期再起,導致英鎊快速走高,富時100指數跌幅也一度擴大到0.7%。
此外,日本央行也似乎在“悄悄”縮減資產負債表。今年前五個月,日本央行國債持有量增加了僅30萬億日元,據美銀美林估算,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國債的同比增幅已下降到約70萬億日元,低於80萬億日元的目標。如果按照當前的購買速度,該增幅將繼續下滑。
同時,中國央行作為另一個全球主要央行,穩步去杠杆的趨勢已經成為了共識。
近期,世界清算銀行(BIS)研究主管申鉉鬆(Hyun Song Shi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美聯儲是最早開始緊縮的,歐洲和日本還沒有,但這兩個經濟體的增速不斷上升,歐洲和日本的失業率都已經下降至接近充分就業的水平,尤其是日本,這些地區的貨幣收緊應該已經箭在弦上。”
美聯儲“追隨者”或現
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升至1-1.25%,美聯儲計劃年內開始縮表,縮表的最終上限為美國國債300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為200億美元,總計500億美元,縮表的起步上限為每個月1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主席耶倫認為,盡管留意到數個核心通脹率數據疲軟,但美聯儲仍然認為美國通脹率具備上升的條件;在16名美聯儲決策者中,八人預計2017年還將加息一次,四人預計會進一步加息兩次;盡管美聯儲尚未決定具體收縮時間,但耶倫表示可能會相對迅速地實施資產負債表計劃,以避免滯後於形勢和太過迅勐地加息。
其實,與美國同步,其他經濟體也在不斷複蘇。之所以霍爾丹發出了如此罕見的鷹派信號,與英國不斷上升的通脹數據息息相關。5月英國以CPI衡量的通貨膨脹由4月份的2.7%升至2.9%,為2013年6月份以來最高,且高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值。分析師此前預期值為2.7%。
英國統計局稱,通脹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於英國遊客前往海外度假等的成本提高。其實,這與英鎊在英國脫歐後的劇烈貶值不無關係。
然而,令英國央行左右為難的是,政治風險仍然在不斷抬頭,這又可能在未來影響到經濟,因此此時是否加息就變得令人難以抉擇。
尤其是,去年6月宣布脫歐後,英國經濟主要得益於英鎊的大跌,發展出人意料地好,在七國集團(G7)中增速最快,但今年年初經濟增長已跌入低穀。隨著英國大選後,保守黨失去了絕對主導地位,這可能削弱未來英國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的優勢。未來,如果對內投資和來自歐盟的技術移民減少,政府收入和經濟發展都可能放緩。
此外,日本也的確在“悄悄”縮表。摩根大通統計,日本央行5月隻買了7.89萬億日元(約合716億美元)的國債。若不計到期債券,這是2014年10月以來的最小購債規模。摩根大通測算,如果按照5月的購債速度,今年日本央行的總購債規模將為55萬億日元。這將遠低於80萬億日元的購債計劃。
市場分析認為,除了由於私營部門可購買債券量減少限製了日本央行購買規模外,日本央行減少購債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和其貨幣政策重點轉向“收益率曲線控製”有關。該行力圖保持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零,當收益率接近目標時,意味著日本央行可以購買的債券更少了。眼下,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0.06%。
中國去杠杆進行時
這一輪全球貨幣周期驚人地同步,中國也仍然在去杠杆進程之中。
各大機構都認為,5月的金融數據顯示,“去杠杆”已經持續顯現成效。5月的金融數據有三個特點,一是M2增速跌破10%,與社融之間的缺口擴大;二是社融完全由貸款貢獻,其他融資方式被“去杠杆”政策擠出,轉向表內信貸融資;三是企業融資和企業存款之間存在缺口,盡管企業貸款仍然較高,但是由於其他融資方式為負,新增貸款實際上大多數被用來實現債務滾動,而不是進行投資。
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監管趨嚴的趨勢不會改變。申鉉鬆也對記者表示,如今美元指數仍在97的低位徘徊,海外經濟金融環境較為平穩,這也將是中國進一步推進去杠杆和其他改革議程的黃金窗口期,短期的陣痛是為了長期的穩定發展。
不過,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薑建清近期也建議,“從監管部門來說,去監管的同時要做到平衡,戰略上非常堅定地去杠杆,但戰術和操作上一定要以比較穩健的方式來達到戰略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平衡好各方麵的關係,對於監管部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6-23 00: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