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
團貸網
名師:2014海澱區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
2013年11月5日下午,北京海澱區高三年級第一學期地理期中考試結束了。現就此次地理期中測試做試卷分析。
一、試卷總體分析
本試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選擇題(25×2分=50分),第二部分是綜合題(50分)。地理單獨成卷,考察了幾乎必修一自然地理所有章節的內容,對重點章節有所傾斜,比如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和地圖、大氣的受熱過程、等值線、天氣係統的變化、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水循環、岩石圈的物質循環、板塊學說、全球氣候變化、地理信息技術的運用等。總體來說,重點強調基礎,考查基本能力,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必須的地理知識,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另外,該套試題較好的反映了地理學科特色,突出了地圖的重要性,注重讀圖和地理過程的考察。地理高考一大特性就是圖形化。地圖、地理圖表是地理高考中最常考的內容,是知識量最豐富的載體,地理圖表的閱讀、分析、歸納、概括是培養和發展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
總體來說,此次期中測試延續了以往考試的方向,知識覆蓋廣,強調能力,對知識死記硬背很難拿到高分。
二、試卷解析
1、選擇題部分
1、【C】難度易。A選項錯誤:天體係統分為總星係、銀河係、太陽係、地月係四個層次;B選項錯誤:天體係統的質量與自轉速度無關。C選項正確:地球上有生命的重要原因;D選項:太陽係的行星自轉周期不是相同的。
2、【A】難度易。B選項錯誤:太陽黑子的平均周期是11周年,但是不是11周年可見的。並且太陽活動的主要標誌除了黑子,還有耀斑;C選項錯誤:內力作用的能源來自於地球內部;D選項錯誤:1月地球位於太陽的近日點,受太陽影響較大。
3、【A】難度易。B選項錯誤:正午太陽高度與緯度相關,經度相同的點正午太陽高度不同;C選項錯誤:線速度大的點位於低緯度,晝夜長短變化較小。D選項錯誤:晝夜更替的時間是恒星日,是24小時。
4、【B】難度易。很明顯甲乙兩地為地中海氣候,不可能受信風的影響,A選項錯誤;B選項正確:地中海氣候冬季在零度以上;C選項錯誤:根據圖,甲地氣溫年價小於乙地;D選項錯誤:甲地年降水量大於乙地。
5、【D】難度中。珊瑚礁隻能在低緯度地區,此地沒有珊瑚礁,A選項錯誤;B選項錯誤:此處地貌很明顯不是風力侵蝕,而是流水侵蝕;C選項錯誤:地中海氣候為常綠硬葉林;D選項錯誤:中間地勢高,島嶼和半島河流一般都符合這個特征。
6、【C】難度易。A選項錯誤: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左右;B選項錯誤:上海地處平原,應該以洪澇為主。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西寧最高氣溫才22°,中暑的可能性較小。
7、【B】難度易。上海氣溫低是因為多雨,是因為雲層後,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所以B選項正確。
8、【A】難度易。土地濕度大,很明顯和降水,和東北緯度低蒸發若以及凍土解凍慢有關係,而土壤粉沙性強,含水會少,與題目矛盾。選擇排除④。
9、【A】難度中。B選項錯誤:東北地區以平原地形為主;C選項錯誤:春季東北地區還未達到雨季;D選項錯誤:發生淩汛的河流東北隻有鬆花江,並且和春澇關係不大。
10、【C】難度易。監測災情的擴展,正是利用遙感技術,答案選擇C。
11、【A】難度中。洪澇分析,主要是與水有關,要結合降水,結合當地水係,結合地形考察排水狀況。而地質構造與土壤類型關係不大。
12、【B】難度易。21日21時台風中心距離深圳600千米,風雨區半徑是300米,也就是說雨區離深圳300米左右,天兔的速度是20千米每小時,則需要15小時左右,也就是第二天12點左右,答案選擇B。
13、【C】難度易。A選項錯誤:北半球熱帶氣旋中心氣流應該是逆時針符合;B選項錯誤:台風不能引發海嘯。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南方受台風影響強,損失大。
14、【B】難度中。A選項錯誤:長江三峽沒有變質作用;B選項正確:喜馬拉雅山就是板塊的相向運動。C選項錯誤:泰山斷裂抬升,但不是風力侵蝕形成;D選項錯誤:卡斯特地貌是沉積岩,是流水侵蝕與溶蝕作用形成。
15、【A】難度中。根據“三進一出的為岩漿的原則”可以判斷c為岩漿,則d為岩漿岩,則a和b為沉積岩和變質岩,丁地貌是沉積岩,則所以對應A選項。
16、【D】難度中。A選項錯誤:長江為外流河,降水的主要來源為海水蒸發;B選項錯誤:珠穆朗瑪峰降水不豐富,海拔較高,水汽不充足。C選項錯誤:很明顯乙地區溫度較低,參與水循環不活躍;D選項正確:甲和丁受東南季風的影響,符合題意。
17、【C】難度易。A選項錯誤:很明顯巴基斯坦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B選項錯誤:莫霍界麵深度平均17千米,以上為地殼,以下為地幔,而軟流層位於上地幔的頂部,結合地震的深度,可知在軟流層以上。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震級相同,但是烈度不一定相同,與地表建築物和岩層的牢固程度有關。
18、【C】難度中。A選項錯誤:丹江口水庫的集水區為漢水和丹江的流域一部分,此水庫為中間截留而成;B選項錯誤:渭河流域位於秦嶺以北,為黃土高原,含沙量大。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南水北調工程對於流域範圍沒有改變,注意流域的概念。
19、【A】難度易。A選項正確:漢中位於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B選項錯誤:此處為秦嶺,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C選項錯誤:渭河平原是斷裂下沉之後流水堆積形成;D選項錯誤: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是黃土堆積之後,流水侵蝕形成的。
20、【C】難度易。很明顯沒有經過亞熱帶季風氣候,排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1、【D】難度易從亞洲到歐洲,體現的是地理環境的經度地帶性問題,主導因素是水分。
22、【D】難度中。A選項錯誤:坡度大小不會導致某個自然帶缺失,一定是由於水熱條件改變導致的;B選項錯誤:乙的自然帶海拔低,是由於山麓的海拔高度低決定的。C選項錯誤:雪線與降水成反比,丙坡的雪線高,是由於降水少;D選項正確:帶譜數量決定於緯度,也決定於山的垂直高度差。
23、【D】難度易。很明顯天山不是ABC的分界線,而是我國暖溫帶和中溫帶分界線。
24、【B】難度中。A選項錯誤:此處地形平坦,不是減小坡度起伏,而是為了減少占用耕地;B選項正確。C選項錯誤:此處是為了跨越河流,並且雲貴地區卡斯特地貌廣布,岩層不堅硬;D選項錯誤:此處為凍土,岩層堅硬度較差,特修建橋梁。
25、【D】難度易。A選項錯誤:幹旱對交通建設影響較小,而京滬高鐵沿線受洪澇影響也較小,整體處於北方,降水不是特別多;B選項錯誤:杭州處冬季在零度以上,無海冰影響。C選項錯誤:風沙影響較小;D選項正確:青藏地區凍土廣布,生態環境脆弱。
2、綜合體的解析
綜合題分值重,比例大,向來是文科生最為頭疼的一環,確實,地理答題需要根據題目中的圖表中的隱含信息來作答,難度確實大,確實需要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做好,這就需要同學們平時多總結,多積累。
26題考察的是地球運動相關知識,但是考察相對較為基礎,但是對於學生文科答題素養考察較大,語言不規範,很難拿到高分。
(1)考察晝長和日出早晚的關係;從兩個角度,A的緯度較低,此時為夏季,越往北側白晝越長,則日落的地方時較晚;另一個就是A在東側,根據時間的東早西遲原則,東邊日出早,日落早,西邊日出晚,日落也晚。
(2)考察晝長的大小變化,屬於較為基礎的題目,依據時間,6月10日到8月10日,中間過了一個夏至日,則晝長從6月10日到6月22日晝長逐漸變長,到6.22日達到最長,之後再逐漸縮小。
(3)此題考察較為新穎,通過影響推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與影廠成反比,所以得出6月10號到6月22號影長變長,正午太陽高度變小,之後到7.17日,影長變小一直變為0,所以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注意要寫出變大為90°,之後影長變長,正午太陽高度變小。
具體請看答案:
26題答案:
(1)喀什比A地緯度高,(1分)夏季白晝時間更長;(1分)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1分)
日落更晚。(1分)
(2)6月10日至6月22日,晝漸長;(1分)6月22日,晝最長;(1分)
6月22日至8月10日,晝漸短。(1分)
(3)6月10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小;(1分)6月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大到90°;(1分,隻答變大不得分,必須答出到90°。)7月17日至8月10日,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小。(1分)
27題考察等高線地形、剖麵圖,自然災害等相關知識點,總體較為基礎。
(1)注意地形地勢答題的角度,很多同學在此過程中不知道答題點,通過圖中地勢的高度範圍可以得出是丘陵為主,看圖中可以得出地勢中間高,向南北遞減。
(2)通過等高線彎曲方向即可以得出河流的流向,注意圖中方向的指向標。長度就可以根據量算長度,對應比例尺即可。
(3)剖麵圖可以通過起點高度在200-250之間,排除BC,通過兩個鞍部的剖麵就可以選擇A選項。
(4)此處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注意是答地質災害。結合地勢較陡,有河流流經,夏季易發生暴雨,降水集中地特點即可以得出答案;注意答題的規範性
27題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1分)地勢從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勢從中部分別向南、向北降低)。(1分)
(2)a-b河段流向為自東向西;(1分)a-b河段長度約為35.2千米(33.6千米至36.8千米之間均為正確)。(1分)
(3)A
(4)滑坡和泥石流(1分)
M處等高線較密集,(1分)坡度較陡;(1分)該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雨集中,(1分)所以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
28題考察的等壓線與天氣係統等相關知識,考察較為基礎。
(1)通過讀圖可以看出低壓中心向東移動,並且數值降低。
(2)根據天氣係統符號:此處為冷鋒,問過境時,注意所問時間段。冷鋒導致降溫、雨雪、大風、多雲等;
(3)讀圖,B處為高壓中心,注意等值距為8,很容易得出答案;高壓中心是反氣旋,注意氣流運動從水平和垂直兩個角度作答。考察基本的氣旋和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情況。
28題答案:
(1)低氣壓向東移動,(1分)低氣壓中心增強(或中心氣壓值降低)。(1分,隻答1012百帕以下不得分。)
C點風向:由東北風轉為西北風。(1分)
(2)天氣係統:冷鋒(1分)
天氣現象:風力增大,(1分)雲量增加,(1分)出現降雨。(1分)
(3)氣壓數值範圍:1012-1020百帕之間。(1分,不寫氣壓單位不得分。)
氣流運動特征:水平方向:逆時針方向輻散(或由中心向四周逆時針方向流動)。(1分)
垂直方向:氣流下沉。(1分)
29題是結合區域考察地理環境,設計洋流,板塊學說等相關知識。題目較為中等,尤其是題目中給出了圖例之後。
(1)兩處植被帶有差異,結合題目中所給的洋流圖例就可以得出答案,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題目較為容易。
(2)考察洋流對航行的影響,要注意從正反兩個角度作答:從B到C,結合圖例中的洋流流向,可以得出,是順水航行,此地區盛行西風帶,也是順風航行,說以速度快,節省燃料,但是要注意進入北冰洋海域屬於寒暖流處,易形成海霧,和有冰川,不利於航行。
(3)考察冰島的地熱豐富原因,是平時講課的重點,是板塊的生長邊界,注意特別答出地殼運動活躍,很多學生答題規範度較差。
29題答案
(1)A地,受拉布拉多寒流(或寒流)影響,(1分)降溫減濕作用明顯。(1分)
C地,受北大西洋暖流(或暖流)影響,(1分)增溫增濕作用明顯。(1分)
(2)有利影響:順風順水,(1分,順風、順洋流方向兩方麵寫全才能得分。)可以節省時間和燃料。(1分)
不利影響:可能遇到海冰、海霧,(1分)威脅航行安全。(1分)
(3)位於板塊生長邊界(或板塊張裂地帶),(1分,隻答板塊交界處不得分)地殼運動活躍。(1分)
30題考察河流含沙量和氣候的成因;較好的考察了學生的思維程度。
(1)河流含沙量大無非兩點,一是植被保護的較差,二是河流的侵蝕能力較強;此處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集中於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勢落差較大,衝刷能力較強,加之非洲植被保護較差,便可以答出答案。
(2)此處考察難度較高,考察索馬裏地區沙漠的成因,也是學校應該特別強調的離岸風導致的上升補償流,注意讀圖分析。高溫的原因從緯度較低,熱量高的角度作答,少雨則從離岸風幹燥,及其導致的寒流角度作答。
30題答案
(1)該河流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1分)雨季降水集中。(1分)流經地區地勢起伏大(或河流落差大),(1分)流水侵蝕作用強。(1分)
(2)地處低緯,(1分)太陽輻射強,氣溫高;(1分)夏季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或與海
岸平行),(1分)氣流幹燥;(1分)沿岸有離岸洋流,(1分)降溫減濕作用明顯。(1分)
三、補救措施及努力方向
經過此次考試相信很多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地理學科的殺傷力真的非常大,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內容非常之多,而且這隻是期中自然地理的內容,如果再加上人文地理,難度更是加大了。對於考的好的同學,不要驕傲,再接再厲,對於此次考試差的同學,我們也不要懊悔,查找不足。那麼我們該怎麼樣補救,怎麼樣努力呢?下麵給大家幾點建議:
給自己複習思考的時間
現在同學們是高三,學習壓力非常重,每天都很忙,有很多的試題要做,有很多的知識要記憶,大家都很忙,忙的不亦樂乎。但是希望同學們再忙,請一定要抽出一點時間來思考,來總結。溫故而知新。有時候多思考一下比多做幾道題還管用。要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及時消化,不要記了一大堆的筆記,最後都成為了筆記,而沒有消化到自己的腦海之中,沒有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很多同學來新東方上課,由於我們是三個老師輪流上課,第二次課和第一次課之間的時間差距較長,很多知識同學都忘記了,導致學習效果不好。要勤於複習、勤於總結。
重書本抓主幹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而高考老師出題也是源於書本,所以一定要抓住教科書這最重要的學習資料。從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這些概念都弄清,千萬不要混淆一些概念,基礎知識,這點來說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這些基礎東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靈活運用。注重書中特別案例的學習,和特殊國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狀況的學習。不僅僅是高中課本,初中那部分基礎知識也很重要,初中地理是區域定位和世界地理學習的基礎。
重原理抓過程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係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地理的另一個學習方法就是注重過程學習,要掌握自然現象每一個過程的原因,結果和影響等等。比如水循環的過程以及影響。
勤歸納會比較
注重平時的積累,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用聯係的方法來表達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把平時遇到的區域的形成原因及影響因素常總結,把知識歸納成一個係統。同時還應養成比較的學習方法,比如,在複習天氣係統時,我們可以把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圖形、符號、過境前時後的天氣等做比較;複習氣候類型時,可以把各類型氣候的分布、成因、特點做比較;複習區域地理時候,可以把島國英國和日本的一係列地理特征做比較。還有,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的熱帶作物做比較。總之,隻要善於挖掘,總會發現有許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過各項特征的比較,我們能夠更好的把握比較對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的目的。
多讀圖勤思考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而且新課改的另一趨勢就是地理高考的圖像化,出現圖的比例遠遠大於高考數學,因此一定要學會讀圖,將圖中的隱含信息挖掘出來,我們要做到看清圖、看懂圖、理解圖。平時學習中刻意鍛煉自己讀圖的能力。我經常說學好地理要“圖不離手”,“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把地圖印在腦子裏,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同時要勤思考,注重不同內容的比較,和彼此知識的聯係。要看出題者都從圖的哪些方麵進行考察,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考遇圖不亂。
模仿答案注重規範
同學們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就是感覺每個題我感覺都有話說,但是就是答不到點子上,就是答不全,答題就是不如人家答案給的係統,老師您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在這裏老師給大家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考試答案。每次考試結束之後,再把這些題拿出來,對著答案,一步一步的模仿答案的寫法,答案的知識點,看看人家在哪裏設置考點,時間積累一長,你就會有所感悟,相信對你的幫助會是很大的,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另外答題規範、有條理是文科綜合的得分重要法寶,因此學生在平時就要注重培養規範做題的能力,以提高得分率。一定要規範語言,規範條理,尤其是綜合題36、39、40題,要想不丟分,一定是要規範,而且一定按照順序,一個個都不能差。係統性、條理性特別強,這是將來試卷發展的趨勢,把所有學的知識能夠靈活應用,必須有係統,有條理,這樣才能應用得心應手。同學還一定要注意要用地理的語言答題,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語言,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專業性。這都是平時積累的結果。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夠以此次考試為總結,真正做到查找不足,相信一定能夠有很大的進步的。總之,我們共同的期望,拿下高考的半壁江山,祝大家學習順利,高考提名。
課程推薦:優能中學寒假住宿班級、優能中學全部課程
(責任編輯:馬黎)
新東方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北京新東方網https://bj.xdf.cn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