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微信
快遞數據解讀網購趨勢,微信電商正在替代淘寶模式
東哥解讀電商
快遞的發展與網購息息相關,甚至與淘寶的崛起有著直接關係。2014年阿裏巴巴上市的時候,曾說過中國物流快遞行業,60%的訂單來自淘寶。
- 作者|李成東、趙騏
- 公眾號|東哥解讀電商(ID: DGJDDS)
京東從7月31日起暫停天天快遞服務。原因是在2017年上半年的綜合評比排名中,天天快遞在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方麵都得分較低,位於所有快遞公司中的最後一位,同時京東還發現其存在部分違反平台規則的行為。而蘇寧則認為商戶應自己決定是否終止與天天快遞的合作,濫用渠道霸權越俎代庖幹涉第三方的自主決定權,有可能觸及國家法律和行業管理的製度底線。
今年年初,蘇寧雲商公告以42.5億估值全資收購了天天快遞。近期,京東和蘇寧就天天快遞展開的口水戰持續發酵。兩家電商企業為一家快遞公司爭吵,這在1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事情。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速崛起,快遞和電商之間的關聯越來越深。
4月初,青旅聯合物流透露其已並購整合全峰快遞的進展。7月7日,深交所三泰控股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披露了子公司速遞易的重組協議,速遞易步入“國家隊”序列。物流行業受關注度越來越高,那麼物流和電商之間是什麼樣的一個關係?另外如何解釋2014年後物流和網購增長並不一致?京東業務為什麼在2016年會加速?
2008-2016網購年複合增長率65%,快遞年複合增長率45%
來源:艾瑞谘詢
2008-2016年,網購市場規模複合增速超過65%。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尤其是網絡購物快速興起,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1300億元,增長到2015年4.7萬億元,複合增速達65%,網購規模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了13.8%。激增的市場需求使得快遞業爆發式增長,快遞業60%的業務量來自電商。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快遞業務量規模從2007年的12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312.8億件,複合增速超過45%,快遞業務收入亦從343億元增長到近2800億元,複合增速達30%。
來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保持了平均50%以上的增速,市場規模自2014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一。全程時限處於58小時至60小時,72小時準時率從2012年的72.4%提升到2016年的75.53%;距離在1000公裏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夠在48小時內送達。
國家郵政局網站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完成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快遞業務收入實現2181.2億元,同比增長27.2%。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快運、冷鏈等物流服務,服務品類向著生鮮農產品、易腐食品和醫藥等高端品易逝品擴展,業務量、業務收入增長協同性呈現走強趨勢。此外,上半年,快遞服務鄉鎮覆蓋數量超過80%。
2011-2013年趨於一致,2014年後擴大差距
當網購訂單占物流訂單比例越來越大的時候,物流速度會隨著網購增速放緩而顯著放緩。我們整理了相關數據,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和一些問題。
來源:國家統計局、艾瑞谘詢
網購的快速發展推動快遞的迅勐發展,二者增速在2011-2014年趨於一致。那麼網購訂單占快遞訂單比例能夠達到多少?
2014年開始快遞行業增速脫離網購增速,也遠高於阿裏巴巴電商業務增速,依然保持較高增長。快遞訂單為什麼能夠加速?擴大差距原因是什麼?
從2008年-2012年,阿裏巴巴電商業務交易額增長速度基本高於行業增速3-10個百分點,甚至在2012年有所擴大優勢,阿裏比網購平均增速高10.7%。
2013年-2116年,阿裏巴巴電商業務交易額增長速度慢於網購平均增速3-12個百分點,在2015年的時候擴大到13.5%。為什麼阿裏巴巴增速在2012年後開始落後行業增速?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2011年以前,快遞業務量的增速明顯慢於網購規模的增速。可能的原因是當時網購作為新興行業,自身體量較小,導致增速較快。而由於體量小,無法對下遊的快遞行業產生重大影響。2011年-2014年,雙方增速大致趨於一致。
快遞公司對網購公司依賴度有多高?高度依賴
2011年,淘寶和天貓(當時還叫淘寶商城)貢獻了全中國近6成的業務量,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變成了65%。中通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2014-2016年,來自阿裏係的訂單分別為80%、77%、76%。另外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電商情況也基本相當。而這裏還沒有包括來自京東,以及貝貝網、蘑菇街、拚多多等垂直電商的訂單。阿裏巴巴電商業務日訂單量不超過4000萬單,而拚多多5月份日均訂單量已經突破500萬單,算上京東開放平台的訂單已經接近日均千萬單。所以目前三通一達等主要物流快遞公司訂單量85%以上來自電商,一點不奇怪。
但是2014年以後,雙方的增速卻在擴大差距,這次是快遞業務量的增速高於網購規模的增速。我們認為是統計口徑差異導致的,就是網購實際增速較高,但統計網購數據有重大遺漏,尤其是來自微信電商生態的訂單。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微商的分流作用。微商分為幾個部分,主體是個人號代理分銷(傳銷或分銷,數千億級別)、微店(有讚、口袋購物,前者過百億交易額,後者過千億)、服務號(微拍堂,百億級別),還有拚多多一家目前日均訂單量已經過500萬,而這些新興的電商產生的交易額可能並沒有被納入到網絡零售規模的統計中。
來源:億歐智庫
億歐智庫統計顯示,微商(朋友圈C2C代理分銷交易)規模在2014年僅為950.3億元,2016年估計達到3607.3億元(約同年電商規模的7%),連續兩年增長速度超過90%。2016年過10億銷售額的微商,超過20家以上,其中棒女郎超過100億。微信當中,還有大量的個人商品交易,東哥本人也曾經在微信上直接轉賬向朋友購買過跨境電商、野蘑菇、車厘子等商品服務。而這些交易額,是不會計入到網購統計數據當中,而實際上都會使用物流快遞服務。
微信電商是一個龐大的多樣化的生態體係,雖然不成熟,但交易規模以數千億計,或可能達到阿裏體係的五分之一。微信電商交易額的迅速增長推動了快遞的發展,但也嚴重稀釋了阿裏巴巴網購的市場份額。
從2012年底開設微信公眾號以來,大量的淘寶/天貓賣家,都在把淘寶用戶洗到微信上。交易也開始切換,微店交易,或者直接微信好友轉賬交易!由此可見,電商規模增速放緩,但是快遞業務量卻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原因很可能是線上流量(交易額)從傳統電商轉移至微信電商生態。“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之前發布的《2017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微信占據了中國手機用戶30%的時間,遠遠超過其他APP。可見雖然線上流量增速在放緩,但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2017年快遞、網購增速趨於一致
我們通過商務部的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和物流業務量增速的比較。2015年開始有擴大差距的趨勢,但從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趨於一致。
來源:商務部、郵政局
首先,2015年-2016,物流業務量的增速開始大幅增長並且甩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這和我們前麵第一張圖所觀察到的現象一致。
對此,我們有以下解讀:
騰訊整頓至微商發展放緩。2016年3月-9月,騰訊封停了涉賭違規微信群25000個;封停了朋友圈售假個人微信號11200個;封停了遭用戶投訴的三級分銷商城3000家;刪除/封停了發布黑五類廣告的微信公眾號5000個。隨後,《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在2016年9月開始實施,表明國家層麵的監管正式開始。這無疑會降低微商交易額,進而拖累快遞業務量的增速。
有意思的是從2016年下半年起,物流快遞業務量增速開始下滑,與此同時,實物網購增速卻在上漲。最終,雙方增速於2017年又趨於一致。
微商的行業的崩潰,影響到了微信電商生態
普通消費者開始回歸阿裏,2017年阿裏和京東等電商的增長速度將超出投資人預期。
騰訊微信將發力社交電商,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推動小程序電商的發展。
微信希望在微商上丟掉的幾千億交易額從微信淘寶客上找回來。阿裏和騰訊死磕電商,是不爭的事實。
依托騰訊微信流量的電商,將受益於社交電商
網購增速並沒有加速放緩,我們認為依托騰訊微信的流量資源,京東的二季度和三季度財報會持續超預期增長!
最後更新:2017-08-19 2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