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微信
微信官方出品!想要教會爸媽玩微信,就用這款小程序

作者:沈星佑
爸爸:女兒,你發的這個表情包真有趣,怎樣收藏下次用呀?
我:跟我上次和上上次教你的那樣,先長按表情包,選擇添加表情。
爸爸:添加完了,咦,我還是找不到它呀?
我:跟我上次,上上次,上上次教你的那樣,接著…… 爸,你拿媽的手機接下電話,我電話上教你。
以上就是我和我爸微信語音聊天的片段,也是教他用微信的情景之一。相信不少朋友也體會過,教會爸媽使用微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9 月 4 日,微信團隊又推出一個實用的小程序 「微信使用小助手」,通過官方製作的一係列視頻及圖文教程,幫助咱們的父母更好地使用微信。
「微信使用小助手」小程序使用鏈接
https://minapp.com/miniapp/4098/
也就是說,教會爸媽如何在微信上加好友、發表情包、打字、發語音、發照片、視頻和語音通話的任務,可以交給 「微信使用小助手」 這個小程序了。
點擊播放
GIF/1285K
目前小助手共提供 11 個教程,包括加好友、調整字體、發送圖片、發語音、視頻 / 語音通話和發表情包等,主要以微信基礎溝通功能為主,也是父母最常用的幾個功能。
每個教程包含 1-2 分鍾的短視頻和詳細的分步驟圖文說明。視頻由真人演繹,使用口語解說,在關鍵步驟會突出演示。
教程內容會根據手機操作係統自動匹配,目前有 iOS 和 Android 兩個版本。小助手使用大字體,界麵也相當簡潔,主頁麵和每個教程頁底部都提供意見反饋入口。據悉,微信團隊後續會根據用戶反饋逐漸豐富和改進教程內容。
點擊播放
GIF/1029K
圖片截自教程視頻
在此之前,我已經通過多次電話教學和手把手教學,讓我爸學會打字、語音和視頻通話。但如何在聊天中發表情包鬥圖,則是屢教屢敗。小助手上線,我將 「保存聊天中的表情」 和 「聊天中發表情」這兩個教程發給了我爸,讓他一邊看教程,一邊用我媽的手機練習。
孩子不在身邊,「微信使用小助手」確實能夠幫助父母自學,降低了老年人的學習門檻,也減輕了子女的教育精力。
超 2 億的科技產品 「弱勢群體」漸受關注
今年 8 月民政部公布的《2016 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 2.3 億人。
而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互聯網絡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2016 這 4 年間老年網民增長了 96.57%,到 2016 年底,全國 50 歲以上網民的數量為 6900 萬,互聯網滲透率為 16.33%。
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進入生活,公眾的生活方式也正隨之改變,雖說專為老年人定製的科技產品也不少,但日常高頻使用的科技產品,無論硬件或者軟件,鮮有考慮和優化中老年使用者的用戶體驗。可以說,全國超過 2 億的老年人,都是日常科技產品中的 「弱勢群體」。
蘋果 CEO 庫克與若宮正子
今年 8 月蘋果 WWDC 開發者大會上,最年長的開發者是日本一位 82 歲高齡的老奶奶,名叫若宮正子。60 歲退休後,她覺得市場上幾乎沒有一款應用或者遊戲認真考慮過老人家的感受,對此深深失望的若宮正子,決定開始學習編程。目前,她正在開發一款老人家玩的遊戲,名為 「Hinadan」。
蘋果 CEO 庫克曾問若宮正子是如何確保老年人可以使用她所開發的遊戲,若宮正子回答說:「我在編程中曾考慮過這一點——承認老年人失去聽力和視力,手指可能不會很靈活。」
我們的父母在自己原本熟悉的生活圈或者領域中也是 「高手」,但是隨著視聽能力、記憶能力、運動控製的衰退,卻在學習使用微信,或者是我們輕易上手的高科技麵前遇到困難。
社交軟件,讓年輕人連接了更多的朋友,卻限製了老年人的發言和表達。購物軟件,讓年輕人能夠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但大多數老年人都學不會網上買菜次日達。還有正在普及的移動支付、無人售貨等,讓年輕人的生活更便利了,但對於那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進行支付的中老年人而言,卻仍然毫不相幹。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可支配收入逐漸增加、移動網絡滲透率持續增長,這些因素開始讓老年人群體逐漸成為一些科技產品的目標人群。
滴滴打車敬老版上線,錘子手機 Smartisan OS 的遠程協助功能,以及更多產品上出現可以放得更大的字體、聲音。針對老年人的智能硬件也在湧現,多在醫療、智能穿戴領域,致力於解決老年人的某種疾病或生理缺陷,具有監控、防走失、定位等功能。
這個人口超過 2 億的 「弱勢群體」,開始逐漸進入主流視線。
借助小程序,微信在連接更多群體
目前微信月活躍用戶已高達 9.63 億,其中 80、90 後典型用戶占據 65%,新增用戶必定需要從典型用戶的兩端輻射,因此青少年和中老年群體愈發受到重視。
報告還顯示,微信的中老年用戶,平均每天發送 44 條消息,其中語言消息超過 1/5。在音視頻通話方麵,老年用戶每月人均使用音視頻通話 9 次,人均時長達到 82 分鍾,超過 95 後以及 80、90 後典型用戶的 65 分鍾。在發紅包上,老年用戶每月人均發出 25 個紅包,金額為 380 元。
總而言之,老年用戶在增長,也日漸活躍。
作為一款裝機必備的國民應用,微信需要最大限量地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共性需求,所以要大規模地針對老年人群的用戶體驗去做適配,可能性不大。但這個群體的需求不容忽視,微信團隊也一直在關注這個群體的使用習慣。
中老年人是一個太過特殊的群體。除了智能手機普及這個因素,他們用上微信的主要原因,不僅是由於孩子將其作為重要的溝通工具,也因其是自己打開老年生活另一扇大門的鑰匙。

微信是年輕人最常用的溝通工具之一,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學習門檻和學習渠道過於單一(主要是通過子女學習),讓他們並不能像年輕人那樣輕鬆熟練地使用微信。
在一些長輩的群裏,曾流轉過一份網友整理的《中老年微信使用指南》,內容從 「什麼是微信」、「如何發送圖片」,到 「如何不讓某些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甚至還有 「老人手機使用家規」、「微信群友自律歌」,內容東拚西湊,還摻雜了不少廣告。這份在老年用戶中流傳甚廣的指南,並不能教會他們使用微信,甚至還會誤導他們的使用。
因此微信推出了 「微信使用小助手」這款小程序,它不僅能幫到有學習需求的父母,也能多多少少地解決孩子不能在父母身邊手把手教學的問題。
微信我想學會語音、紅包、交話費,年輕人的東西學起來有點累;微信我想學會點讚、群聊、表情美,年輕人的腳步我們也想去追。
這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聲,孩子出門在外,他們想通過朋友圈照片和心情了解孩子的近況,生日快到了想給孩子發個紅包,家裏的近況也想拍張照片發個語音告訴他們,而孩子回到家裏注意力卻依然在手機上。當老年人也能夠流暢使用微信,他們能夠了解孩子的喜好,更好地溝通。
國民應用的人文關懷和實際行動
從語音輸入、字體放大,到 「微信辟謠助手」,再到 「微信使用小助手」,微信團隊一直在通過多種解決方案用實際行動來提升中老年人的用戶體驗。
今年 6 月,微信推出過 「微信辟謠助手」。用戶不僅可以主動搜索謠言,如果爸媽閱讀或分享過的文章,一旦被鑒定為謠言,還會收到辟謠提醒。該功能一度被認為能夠作為身邊謠言粉碎機,拯救爸媽的朋友圈。
微信辟謠助手
去年年底的公開課上,張小龍說,2017 年的春節取消紅包營銷活動,讓用戶能夠多陪伴家人。而今年隨著小程序的發布,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大量場景都能夠通過微信解決,這些去中心化、用完即走的功能,也一如既往體現了微信產品中的人文關懷。
除了保持克製的產品設計,微信對產品自身的反思,在科技產品領域也實屬罕見,難能可貴。
用戶被魚龍混雜的群聊、日漸聒噪的朋友圈耗費過多的注意力,成為重度低頭族,麵對麵之間的交流開始被削弱減少。此時,微信則和用戶一起探討應該如何使用社交網絡,一起思考科技與人性的矛盾。今年 3 月,微信和用戶一起做了次實驗,拍了一部名叫 「微信實驗室」的視頻,找來 6 個身份不同的人,讓他們關閉微信 12 小時,並記錄了期間發生的故事。
這組視頻讓很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使用微信的行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嚐試放下手機,回收多餘注意力,重拾人際間麵對麵的交流。
微信不能取代麵對麵的交流,選擇微信來維持聯係也不意味著全然放棄麵對麵的溝通,兩者其實是互補的關係。
作為一款無處不在的國民應用,公眾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微信,使用微信的群體也會越來越多元和豐富。而微信團隊也在低調踏實地優化產品,提高用戶體驗,營造更加健康、包容的微信生態。
「微信使用小助手」小程序使用鏈接
https://minapp.com/miniapp/4098/
關注「知曉程序」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9-08 0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