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8 返回首頁    go 微信


微信支付不安全?我可能玩兒的是假微信

現今社會上有著一句話,“出門不帶錢,隻要帶手機”,足以說明現在微信支付等手機支付方式有多麼受歡迎,但是,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微信支付也可能不安全呢?

自央行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新規實施起,近半個月以來仍有部分支付機構並未按照新規進行整改。據了解,微信支付存在未落實實名認證、未執行限額規定、未按照相關交易驗證要素等規定。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王豫甲表示,他已經向央行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提交了書麵行政舉報書,實名舉報微信支付業務涉嫌違規......

齊女士表示,她之前在微信上綁定了兩張銀行卡,但在“支付管理”一頁並沒有看到實名認證的信息,在7月1日之後,微信也沒有進行任何提示進行實名認證操作,因此她也不清楚自己有沒有真正完成實名認證。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關於微信支付未實名認證的並不鮮見。

此外,關於限額的問題,經過測試,未實名認證的賬號可以收取轉賬3000元,收取紅包1000元,共4000元。當轉賬額度接近3000元時,微信才提示,“單日收錢金額超過限額,需通過添加一張銀行卡驗證你的身份信息後,才可以繼續收錢”。而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王豫甲僅綁定一張銀行卡,仍然可以購買理財通基金。網友發現自己在實名認證時,操作手續非常繁瑣,而且不易通過審核,其次,即使沒有通過實名認證的賬戶,在收取紅包、轉賬、甚至購買理財產品時,也絲毫不會受到1000元限額影響!

央行回應稱:中國人民銀行對於收到的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將進行調查核實,並依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但是微信並沒有嚴格執行限額、交易驗證要素等規定。齊女士表示,在未完成實名認證的情況下,她在轉賬、購買理財產品時並沒有受到任何限製。

賬戶支付難防洗錢風險

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執行實名製也是為了落實反洗錢。薛洪言表示,客戶身份識別即實名認證是反洗錢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支付機構應當遵守反洗錢的有關規定,履行反洗錢義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層有可能對微信進行處罰,不過部分支付巨頭在做業務方麵總打擦邊球,有時監管層也沒辦法,隻是象征性處罰。

上述支付行業人士表示,雖然微信支付在實名認證環節存在爭議,但目前監管機構沒有對類似行為明確的處罰標準,這實際上削弱了支付新規的效力。

最後更新:2017-10-07 23:14:06

  上一篇:go 微信分銷商城小程序8月新增兩波更新和優化
  下一篇:go 微信發語音借錢:聲音一模一樣,竟然也是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