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1 返回首頁    go 微信


天使“創客”李竹:微信必複、春節無休、沒有辦公室,他說天使不能太舒服

7月12日,清科集團旗下中國創業與投資第一門戶——投資界(www.PEdaily.cn)與清科研究中心聯合發起,國內頂級私募股權數據庫私募通提供數據支持,前後曆時4個月籌備評選的「2017投資界TOP100投資人」榜單隆重發布。

「2017投資界TOP100投資人」總榜單上每一位投資人都有著深刻的行業洞察,決策敏銳果斷,在詭譎的創投江湖中辨識千裏馬、獨角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接下來,《投資界》將對上榜投資人進行追蹤報道——從人生履曆到經典案例以及背後的投資邏輯,《投資界》將一一放送,敬請期待。

姓名:李竹

年齡:51歲

職位:英諾天使創始合夥人

代表案例:新美達、遊族網絡

被並購、拿融資、創業失敗、歸零。李竹的創業經曆是“反周期”的。

1993年初次創業,五個清華剛畢業的毛頭小子向家人借來10萬塊錢,在清華園賓館的一間客房起步。憑借自主研發的軟件,一年賣出百萬利潤。公司成立僅3年就被清華同方並購,這在當時還是個新聞,被央視二套采訪報道。1997年,清華同方上市,李竹完成了作為創始人的一次成功退出。

2005年,to B起家的李竹和劉懷宇乘著P2P視頻網站的風口,試水to C業務,創辦悠視網。這次創業他首次接觸到“風投”,是現在大名鼎鼎的紅杉,李竹記得,當年的紅杉還僅有沈南鵬、張帆和一個助理。憑借上一段成功的創業經曆,悠視網成了紅杉中國最早投的項目之一,也吸引了多家美元基金追捧,比如A輪的紅杉、SIG,B輪的高原資本、DFJ、迪士尼。

和第一次創業借來的10萬元啟動資金相比,融資數千萬美元的悠視網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然而2008年的經濟危機,讓李竹感受到來自資方的壓力。

“投資人要求我們,盡快實現盈虧平衡,當時我們就壓縮成本,不敢大規模買版權,也控製服務器帶寬,隻是盡力想去賺錢。結果呢?錢是賺了一年,但廣告多導致體驗下降,用戶增長放緩了。”

緊接著,樂視、搜狐、優酷土豆等平台展開版權大戰,背負盈利壓力的悠視網步履維艱。身為CEO的李竹開始頻繁出席各種路演、論壇,用他的話說,“創始人不屬於自己,要把臉放在地上”,“你看,現在無論是視頻訪談還是直播,麵對鏡頭都是一條過,當年練出來了!”

從2011年起,李竹不斷向媒體透露下一輪融資的信號,然而最終沒有等來C輪。悠視網,這個一度和PPLive、PPS齊名的視頻平台,沒能逃出C輪死魔咒。

“錢不能決定命運啊!”李竹把這次慘痛的失敗歸結於自身戰略失誤。“第一,這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過早追求盈利實際上是違反規律;第二,因為當時是用P2P技術起家的,沒有認識到版權的重要,後來發現版權決定一切。這些都是原來沒認識到的規律。”

2013年起,李竹和創始團隊開始回購股東手裏的股份。不久前,沈南鵬等投資人的名字才從悠視網的董事名單中消失。“創業失敗,也要對投資人有個完整的交代。以後有其它項目還要回饋他們”。

如今,人到中年的李竹像是中關村創業大軍中普通的一個。第三次“創業”,他的核心業務隻有一個——做給創業者第一張支票的人。

最像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

2013年成立的英諾天使基金,被李竹視為自己的第三次“創業”,自此,他也完成了從個人天使向機構天使的進化。

英諾最為特立獨行的一點是沒有合夥人辦公室。在中關村鼎好大廈的英諾創新空間,有一張開放式辦公桌,英諾的創始合夥人就常駐在這裏。每周一晚上,他會和團隊聚在一起吃著盒飯看項目,這是英諾的傳統。如今他與筆者隔著的這個會議室的桌子,或許便記錄過那些激烈的討論和簡陋的飯粒。

“這麼做是讓團隊意識到我們跟創業者是一樣的,投資人過得太舒服,用俯視的眼光看問題,跟創業者就不貼近了。”

李竹對創業者可謂是有求必應,這在天使投資人中並不多見。曾經在某個場合筆者加他微信時,他翻了半天衣兜,摸出一個手機,抱歉地笑道“加這個吧,那個號滿了。”而如今,這個號也快滿了。

他的好友列表裏全是創業者,有被投的、擬投的、別人推薦的、一麵之緣的,不論是誰,隻要微信裏找他,大部分會在1小時內得到反饋,最慢也在半天以內。“隻要給我推薦項目的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一定安排同事或者自己去看,投或不投都肯定給他一個回複。”

在他看來,英諾並不是一個金融機構,把錢和經驗投入中小型企業,是在支持實業,所以天使投資本質上是幹實業的。“董事會上,我們天使的屁股是要坐到創業者這邊的。”於是,基金成立4年,他依然衝在一線看項目;被投項目要融資,他和創始人一起和VC談判;甚至項目想給團隊發期權,或者讓他減持他也都很痛快。

聽來似乎殘忍,從0到1是天使的扶植,而IPO的時候很有可能讓天使出局,這樣的創業者有不少。“所以我說,天使投資人能不能掙到百倍回報,跟人品有關,與眼光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要看創始人會不會留你到最後那一刻。”

讓創業者覺得靠譜,和創業者站在一起,李竹也獲得了相應的回報。遊族網絡是李竹在做個人天使時投資的一家公司,於2013年借殼上市,在股東名單上,李竹成為唯一留下來的早期投資人。

春節給創業者封“紅包”

推想科技創始人陳寬沒有想到,大年二十九這天竟然還能見到投資人。在他的印象中,投資人的春節往往從聖誕節就開始了。

“我們是一家專注於臨床應用的深度醫學人工智能公司,目前是國內首例……”一個小時後,坐在對麵的李竹一拍桌子,“我們願意支持,給TS!”

2016年春節前夕,李竹出手兩次,另一個項目是“億幕”,專注於利用字幕生產與翻譯協作幫助全球MCN優質視頻內容傳播。今年初,推想科技獲得紅杉領投的5000萬元A輪融資,億元級別的新一輪融資又即將完成,而億幕也已經完成了8000萬元的A輪融資。

鑒於兩筆投資的不俗效果,李竹已經把春節前的這一個禮拜定為英諾的一個傳統,今年春節前又投了五個項目。

“你看,首先那會兒投資人都休息了,沒人和我搶項目;其次,一些創業者從國外回來探親,可以跟我們談一下;還有一些是過了春節想辭職出來創業的,我們就在節前把TS簽了,讓他踏踏實實過年、踏踏實實跟單位提辭職。”李竹狡黠一笑:“等春節過後其他機構再想進就晚了一步。”

這或許又將成為英諾的一個獨門秘籍,因為能在短短一周內給出TS,得益於英諾的決策機製。

在英諾,一個項目有兩個合夥人同意就可以投,李竹對內部的要求就是“創始人如果見了第二個合夥人,必須決定投不投。”如此一來,能極大提高決策速度。

而對於決策準度,英諾要求每個合夥人必須專注於兩個領域,如此一來,個人天使的優點就得以在機構體製下最大限度發揮。再輔以高效的盡調,保證對每筆投資負責。

1年跑出上億美金估值,才算優秀

李竹負責的兩個領域是文娛和AI,一方麵與他個人的創業經曆息息相關,另一方麵在做個人天使時投出獨角獸美團和上市公司遊族網絡,讓他對於趨勢的把握更為敏銳。因此,李竹往往出手迅速,英諾也承襲了這種投資風格。但有一個創業者,讓李竹猶豫過。

初見齊偉,是在2011年清華校友TMT協會成立的時候。李竹是會長,齊偉在秘書處任職。當時齊偉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主營業務是給迪士尼做遊戲外包。

“我們之間有聊過,能給迪士尼做外包,產品的品質肯定沒問題,但也就一年收個幾百萬外包費,沒有太大空間。”於是,從個人天使到2013年英諾成立,李竹都沒有打算出手。

直到2014年,他接到齊偉的電話,電話那頭,齊偉表示想做一款自己的休閑遊戲。“如果你自己做自己的遊戲,我們就可以投資!”於是不久,齊偉的檸檬微趣就獲得了英諾250萬元天使投資,這款自主開發的遊戲,便是賓果消消消。今年7月28日,檸檬微趣披露了招股說明書,啟動IPO進程。

“天使投完以後的一年,如果項目能跑到1億美金(估值),就是我們內部的優秀項目的標準。”李竹說,“我希望英諾的每個合夥人每年投出至少一個這樣項目。”

未來,AI和IP為王

AI和IP,是李竹認為未來幾年最容易產生優秀項目的領域,這不隻是他個人負責的方向,同時也是英諾關注的主要領域。他認為這兩個領域的機會在於,AI將把物質的生產成本降到最低,給人以物質上的滿足;而IP核心是占領人們的心智,提升愉悅體驗。

如何從海量早期項目中發現“潛力股”,李竹自有一套方法:

IP方麵,李竹會優先看能夠生產IP的領域,比如文學和漫畫。“IP包括了專利,這是技術創新最需要重視的東西,也包括了文創裏麵的知識產權。”此外還有IP的交易。創業失敗的經曆讓他對版權的重要性有了深刻體認,“IP的跨界交易是個大生意。”

AI方麵,李竹會尋找那些最快被AI替代的領域。他認為,凡是需要人重複操作的、花時間學習的、薪資高或危險性高的工作,都會被AI快速替代。“駕駛是重複操作,醫生需要長期學習,律師、股票操盤手薪資高,所以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能投顧都是我們看好的領域。”李竹解釋道。

然而,創業者即使處在這些領域之內,也不一定會獲得投資。對於AI,李竹認為已經發展到應用層麵,如果創業公司兩年內沒有銷售收入,他肯定不會出手。

從今年起,每年都有IPO

“過去12個月我們投了90家公司,在天使行業算比較多的。更值得驚喜的是過去12個月,我們有6家公司掛牌新三板,3家公司申請IPO,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變化。”李竹認為,一隻基金做得好不好,還得靠業績說話。

目前,英諾已經完成三期募資,一期9000萬、二期4億、三期15億,管理著20億規模的英諾,還沒有專門負責募資的人。

“英諾的一個特點是管理團隊都做LP,每隻基金一般GP自己出10%-30%。因為投資裏有自己的錢,更有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

另外,英諾還較早地引入了政府引導基金。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投引導基金參與了英諾的第二期和第三期,至今已合作兩年有餘。就在今年5月該基金舉行的十周年慶典上,李竹獲評為最佳天使投資人。

“一般一個天使基金能發展三期,就已經非常寶貴了。”隨著2014年雙創浪潮,天使基金曾一度遍地開花,而2015年的股市大跌和2016年的資本寒冬,讓不少早期基金都沒了續集。加之投資機構備案製的實行,規範了運作,抬高了投資基金的門檻。

“天使基金能否走得長遠,主要看三點:首先要看創始人是不是有好業績;其次要願意持續做天使能吃苦;再次要有專業方向、規範運作。”李竹說。

作為一個已經有4年曆史的天使投資機構,英諾共投資了200多家公司,李竹希望從今年開始,每年都有公司能夠IPO。

四年當口,兩次進化

在英諾成立4周年的大會上,李竹麵對在座的80位LP講述了兩次進化。

第一次,他完成了從個人天使到投資機構的進化,多年的天使投資經驗和人脈為英諾奠定了基礎,規範化的運作模式和投資策略讓機構得以快速成長。於是,英諾成立一年後,便連續三年獲得清科“中國天使機構投資十強”。

第二次,他完成了英諾從天使機構到平台的進化,使英諾得以迅速觸達各地創業者。目前,英諾從原本的3位合夥人發展為16位,覆蓋了北京、滬寧杭、廣深港、廈門、矽穀等多個城市,形成了跨地域的天使平台。“我們希望創業者了解英諾天使,也知道在哪裏能找到我們,英諾願意做第一個給他們支票的人。”

如今,英諾在全國已有近8萬平米的創新空間,今年預計會超過20萬平米,而李竹依然不打算給自己安排一間辦公室。創業時“把臉貼在地上”的李竹現在戲稱自己是“天使狗”。“你看,一般我們要看一百六七十個BP才會見其中的十五六個,最後可能投一兩個,所以天使真的很辛苦,絕對是有點情懷的人才能長期幹的事。”

最後更新:2017-10-08 10:29:29

  上一篇:go 微信圖換成“中國”背後:中國衛星47年前吹的牛逼,現在都實現了
  下一篇:go 微信怎樣去追女生聊天,6個技巧教你跟女生熱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