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微信
微信最让人厌恶的沟通方式 你还在继续使用吗?
众所周知,我们常见的语音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表达和加深感情——比如在亲人、恋人、密友之间,语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慰藉和温暖。而在表达情绪时,语音比文字也更有优势。比如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对恋人的思念,语音的温度是文字所不具备的,语音给我们的改变,不容忽视……
语音还能让你自带光环,彰显个人魅力——前提是你的声音格外动人。
但是!许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点开微信时突然弹出一屏幕的语音信息,这时候想必你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一场景的背后,隐藏了这样一个话题,用微信发语音是情商低的表现吗?罗永浩曾在发布会上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用微信发语音是不礼貌且情商低的表现,当然他强调这一观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荐语音输入法。不过,从某些角度看,这一观点确实值得讨论。
很多人说,或许存在即合理,微信团队开发出语音信息,自然也符合这一普世理论。语音功能的初衷便是为了弥补中文输入效率低的缺陷,你只需拿起手机对着它讲话便能传递信息。从这个角度看,语音信息确实让信息发送者方便了不少。而且收听者也不是那么反感,语音信息自然能给你加分。
值得注意的是,语音信息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方便了信息发送者,但却给信息接收者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一条60秒的语音,你全部听完要60秒,这还是在能完全听清、听懂对方表述意思的前提下,有些人带点地方口音或者表述不清晰,你甚至要反复播放几遍才能确认意思。
语音信息还有一大弊端就是无法直观的显示内容——你必须要点击收听才能知道信息内容。如果是在一个微信群里,大家都发语音信息,你就不知道该收听谁的内容,有哪些重要内容又错过了。如果是一条条点击收听,就需要反复操作,令人无比厌倦!
事实上,在许多公共场合也不方便收听语音信息,比如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全场都在安静地听领导发言,这时候你的微信传来了语音信息,你点不点?这是何等的尴尬!
另外,有些智能手机的距离传感器不是那么灵敏,点击语音再将手机放到耳朵上收听,可能会出现语音外放的情况。但是语音内容又无法预判,直接外放这既干扰了别人,又暴露了隐私。
最后更新:2017-10-08 02: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