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微信
微信6年来首次变脸,有这样一位海归不应被人忘记……
北京时间,9月25日下午五点开始,全世界的微信用户都陆续迎来了一个新的启动画面:那个伴随你我的熟悉的小人,将看着一个新的地球在 Ta 面前升起。
没错,那个熟悉的“地球”图案,已经换了一张图了!究竟怎么回事,和启小德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微信诞生6年以来首次改变启动界面。
点击播放
GIF/2022K
新照片是来自国产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拍摄到的最新卫星云图,截至目前,风云家族共有7颗卫星在轨,每天为她们脚下的十几亿人民提供来自万里高空的天气信息。
那么,“风云四号”究竟是一颗什么样的卫星?
风云四号
风云四号A星小档案
体重:5400公斤,风云系列最重
生日:2016年12月1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工作: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科研试验星
性能:气象卫星
寿命:设计寿命7年
那么这个小家伙,究竟有多厉害呢?
1分钟扫描百万平方公里
快如闪电,稳如磐石
卫星拍摄云图的过程,就像一台扫描仪——扫描地球不同区域的图,然后拼起来。大气活动瞬息万变,卫星扫描速度越快,自然获取的数据价值越高。
点击播放
GIF/1415K
风云四号拍摄的“地球24小时”画面
风云四号的表现称得上“快如闪电”——其搭载的扫描计,15分钟即可完成一次对东半球全球大气的扫描成像,扫描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云图,时间只需要1分钟。也就是说,假如某地突发气象灾害马上需要当地云图数据,一分钟就可以得到。
另一方面,图像的准确度也取决于卫星本身的精度,卫星镜头的抖动角度不超过钟表上秒针一秒转过角度的4321分之一……
垂直探测大气层
全国分析只需1小时
风云四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垂直大气探测器”,坐在控制中心,直接接收来自太空的“分析报告”。
这归功于探测仪器拥有1600个探测通道,可以将大气层像切面包一样在垂直方向切层,获取每一层的精确数据,只需1小时即可完成全国大气分析。
1分钟500张闪电图
稍纵即逝不再是问题
对闪电的观测和研究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强对流天气的特点,但闪电的稍纵即逝是人所共知的,想要直接看到它都不是很容易,更何况拍摄。
此次,风云四号上首次搭载了一台闪电成像仪,在一秒钟内即可拍摄500张闪电图。结合卫星云图,对灾害天气的观测将更加立体直观。
一星当两星
“双卡双待”
风云四号,是全球第一颗同时搭载了垂直大气探测仪和其他仪器的气象卫星。
为了实现这一点,上海航天研发团队用了三年时间钻研消除震动的原理和技术,最终,他们将风云四号的振动干扰降到了0.1mg——你用手敲一下桌面的震动量级约为300mg,也就是震动还不到手敲桌面的三千分之一。风云四号一颗卫星实现了两颗卫星的效果,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工程奠基人
风云四号取得了如此的成功,其奠基人功不可没。
他,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他,曾担任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因此,他又被誉为中国航天的“总总师”。
他就是任新民。
任新民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工程奠基人。
航天四老
任新民在1949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后毅然回国,参与到中国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之中。从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到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到如今刷屏的风云系列,他所做的事正像“风云”两个字一般,宏大而壮阔,但是他本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是那样陌生。
当几亿人在为微信开机图上的风云卫星拍摄画面疯狂刷屏时,这一天距离任老去世才过去7个多月。
1915年,任新民生于安徽,天资聪颖,也是学霸级的人物。16岁的他开始寄希望于科技救国,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
1945年,任新民告别了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远赴重洋,赴美求学。
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任新民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便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密西根大学在工程学领域实力非常强。在2017年USNEWS美国工程学院排名中,位列第六名。
任老当时在美留学的室友,也是后来东北工学院的院长李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眼中的任老除了维持生计的打工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普
1948年9月,刚毕业的任老就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那是该校第一次聘用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为讲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任新民毅然放弃了国外舒适的条件,回到中国。
1956年,钱学森老先生开始组建中国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沉稳且经历相似的任新民令钱老印象深刻,于是招致麾下,两人打算一起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从这一刻起,任新民的人生都与中国的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在那个时代,搞航天,造导弹,填写中国航天的空白,无异于天方夜谭。
任新民在苏联援助的P-1导弹实物交接协议上签字。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普。
1986年, 任新民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总工程师。这一年,任老已经71岁。2年后,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获得圆满成功。
1988年9月7日,我国首次发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1999年,任新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6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之际,任新民与钱学森等五位专家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颁发的“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我们每每到谈到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等人的名字总会脱口而出,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任新民的名字。
直至今年2月12日,任老病逝,都不曾引起巨大轰动。
任老的送别仪式上,一个巨大挽联上写道: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有人问:“大国崛起”跟我们普通人有何关系?
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今天只是2秒的微信动画,可能只是你我觉得很简单的一个变化,但是对于研究者们,却是呕心沥血得出的成果。
国人受益于国家崛起,而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每一位国人的努力,“风云四号”的成功虽然看似和你我日常生活毫无干系,但其实它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这种进步值得我们关注、赞扬,并为之骄傲,我们也应该为今天微信这一个个小小的举动而点赞,让更多的人深知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文章内容整理自北美留学生日报、果壳网、中国气象局、中国日报、INSIGHT CHINA)
最后更新:2017-10-08 1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