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49 返回首页    go 微信


微信图换成“中国”背后:中国卫星47年前吹的牛逼,现在都实现了

这两天有一个大新闻,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在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微信的启动界面,将会替换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全景,动图是这样的:

原照片的中心是非洲,但是替换之后的照片,中心是中国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这张照片替换的背后,是我国的卫星技术,从远远落后,到世界领先的漫漫历史

我们从替换前的图片说起,这张照片的官方名字是,AS17-148-22727,大家都习惯性地称为“蓝色弹珠”

这是美国的宇航员,于1972年在阿波罗17号上,拍摄的真实照片,原图是这样的:

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那个时候国际的航天领域,美国是毫无争议的老大哥,早早就实现了载人登月,而我们当时的水平极其落后,1966年,世界各国卫星数量图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我们当时和贫穷的非洲、拉美等地区,在一个水平线上,1969年,我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台风肆虐、干旱横行、强寒潮多发

我们因为没有自己的气象卫星,根本预防不了这些灾害,在周总理提出,要建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时,我们在这个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1970年气象团队成立的时候,总共只有十几号人,大家也什么经验都没有

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号称卫星中的劳斯莱斯,建造的难度非常大,对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工业水平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不是谁都能造的出来的

我国台湾省花了12.2亿,去年成功发射了福尔摩沙卫星,其实只是一个地球观测卫星,但被台湾媒体强行叫做气象卫星,还声称已经全方位超越,大陆的风云系列卫星,然而, 这个所谓的“气象卫星”,照出来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自动打马赛克有木有!根本无法识别拍的是啥

日本人也想要这样的气象卫星,于是造了一个“向日葵8号”

然而,技术上日本也达不到要求,很久都没有做出来,没办法,日本只好找自己的美国爸爸,从技术到硬件,基本全靠美国帮助,才勉勉强强造出了,这个“向日葵八号”

所以,日本的“向日葵八号”,基本可以视为美国的卫星

目前世界上一流的气象卫星,只有俄罗斯的Electro-L,和美国的GOES-R

图:美国的气象卫星,是不是很像日本的加强版?

我们一开始造卫星时,处境比所有国家都艰难,我们没有技术和经验,也不可能去抱美国的大腿,从选气象站的地址,到建站到设计卫星到发射,全部都要靠自己

为了选建站地址方便,我国这些第一代卫星人,就睡在外面的泥地里,身上只盖着大衣

吃饭就靠干粮,建地面站时,凡是能自己做的,他们都做了,自己当泥工当瓦工当木匠,地下电缆、电话线是他们从气象中心要来的,排水沟是他们合力挖出来的,水泵是自己趴在地上安装的,就这么,他们一点一点,亲手把地面站建了起来

没卫星建造的技术,他们就组队去美国学,当时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原本是15美元,但是,他们为了多买些设备和配件,宁愿每天就花7美元,剩下的全部挤出来,买美国先进的设备回去

就这么,中国的气象卫星,也一点一点地发展起来了,筚路蓝缕十几年,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搭乘着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升空!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沸腾,中国人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

但是风云一号的水平,距离世界先进还有不小的差距,卫星只在轨运行了39天,后来发射的卫星,还在轨道上突然失控,高速旋转,危在旦夕

幸好在场的科学家们临危不乱,硬是通过一系列惊人的操作,让一个高速旋转的卫星“安静”了下来,成功避免了一次大事故

不过随着我们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路也走得越来越顺,到了去年发射的风云四号时,我们的气象卫星,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风云四号A星填补了3项国际空白,实现了全球首次,静止轨道干涉式高光谱大气探测,等多项技术突破:

千里眼:搭载迄今为止我国最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在赤道上方约35800公里处,可获得高时空分辨率成像资料。

大气CT机:搭载世界首个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1个小时便能完成一次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大气的垂直探测。

捕捉器:我国首次在卫星上安装静止轨道闪电成像仪,可对我国及周边区域的闪电频次和强度进行探测。

监视器:能够对地球同步轨道的带电粒子辐射和磁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还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了,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序列

可以说,在气象卫星领域,我们已经不输给任何人了!

除了气象卫星领域,导航卫星领域,我们也早已崛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GPS就逐渐应用到了,全世界的电子设备上,大家平时手机导航使用的GPS,就是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美国的GPS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的民用市场

然而,GPS毕竟是美国自己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美国人就会利用,自己GPS的优势打击对手

1996年,我国台湾省的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妄图分裂国家,造成了着名的“台海危机”,当时的解放军展开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向台湾附近的东海海域,发射了3枚导弹以示警告,当时我们的军事设备上,使用的就是民用的GPS

然而,第一枚导弹命中落点后,后续两枚导弹的GPS信号,突然被美国切断,导致导弹无法追踪,大大偏离原定落点

随后,美国向台湾,派出了两支航母舰队,由于美国切断了我们的GPS信号,在美国航母舰队前进时,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对美军舰队进行追踪

我们这才明白过来,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卫星,没有我们自己的导航定位系统,一到了关键时刻,美国人随时都能扼住我们的咽喉,可以让我们的导弹打不准,可以让我们侦查不到美军的位置,这在战场上是极为致命的

于是,我们开始研究自己的导航卫星,但是导航卫星的难度,并不比气象卫星小,美国一共发射了30颗卫星,才形成了现在的GPS,导航定位系统要想覆盖全球,最少也要有24颗卫星,这绝不是一个小国,自己可以单干的

比如说印度,在2006年时,印度就提出,要自己建导航卫星,号称印度版“北斗”,然而直到现在,也仅仅只有7颗卫星,能导航的范围仅限于印度一个国家,就这么一个残缺的系统,印度人没用多久,还有四个原子钟出现了故障,卫星陷入报废状态

今年8月31日,印度想要继续发射导航卫星,却在发射过程中偏离预定轨道,直接发射失败

从台海危机之后,我们就砸了数百个亿,要建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然而,我们2003年造出的北斗一代,虽然是我们自主建造的,但仅仅只有三颗卫星,质量上也只是差强人意

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气,就选择参加了,欧洲的伽利略计划,希望一起发射导航卫星,上来我们就很有诚意地,支援了2亿欧元

可是欧洲始终视我们为敌人,他们从来也不想,与我们真正分享技术,我们的技术人员

被欧洲排斥在,伽利略的决策层之外,之前说好的技术合作,也被欧空局全部搁置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我们感觉自己被深深利用了,欧洲人想的是,美国你们求不上,不和我们一起和谁一起呢?然而,我们想的是,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带我们玩儿,我们就自己干!于是,我国退出了伽利略计划,出来自己单干

没想到,随着时间的迁移,我国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欧洲却停滞不前,我们的北斗二代,反而后来居上,超过了欧洲的伽利略计划

地球的外围就那么大,卫星的轨道和频率是有限的,对于卫星的轨道和频率,国际上讲究的是先占先得的规矩,谁抢到了就是谁的

2005年,伽利略计划的第一颗卫星上天,然而欧洲人发卫星速度不够快,预定的第三颗卫星还没有上天,我们就嗖嗖嗖,连发了三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抢先欧洲一步开启了频率,为啥,因为我们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了,我们有这个经济和科技实力

由于我们的北斗,和伽利略计划的卫星,在频率上有部分是重合的,我们的卫星走了欧洲的路,势必就会让欧洲无路可走

前三颗卫星已经占先了,我们就步步紧逼痛打落水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往天上放,放卫星的速度跟放烟花一样,有的时候嫌不够快,还直接一箭双星,我们就是要赶在欧洲前面,搭建好我们自己的北斗

欧洲人又没钱办事效率又低,眼见着我们一直放卫星,欧洲人气得不行,于是通过美国给中国施压,想让我们的卫星慢一点

可是我们一旦占先,怎么可能给对手留机会?我们根本不理欧洲的抗议,按照既定速度疯狂发卫星,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发射了27颗卫星,到2020年,我们还要完成35颗卫星组网,这个速度简直可以说是丧(干)心(得)病(漂)狂(亮)

我国的北斗系统发展到现在,早已经盖过了欧洲的伽利略,成为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互有长短,虽然一些地方和美国的GPS还有差距,比如原子钟还略逊一筹

但是在某些功能上,我们的北斗已经超过GPS,比如安全性能更高,定位精度更准,还具有GPS没有的三频信号

其中,北斗二代采用的无源定位,在全球定位系统中,都是一次技术性的突破,超越美国实现了双向通讯功能

我们的北斗系统,已经可以军用,这两年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等多个行业内,北斗也进行了小范围的民用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手机上,用上国产的导航系统!

到了量子卫星领域,则完全是中国人的天下,我们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其量子通讯技术至今领先全球

目前,只有我国,能将量子实验送入太空,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所有国家,在量子卫星上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我国的潘建伟院士,在量子通信领域早已世界闻名,美国的科学家说起潘院士,也连连表示称赞

图:潘建伟院士

除了风云系列、北斗系列,我们还有“海洋”系列海洋卫星,“资源”系列资源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返回式系列遥感卫星,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截止到2014年,我国在轨的卫星数量,已经以139颗超越了俄罗斯,成为了全球第二,2017年,我国的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达到了192颗,占据全世界的13%!虽然和美国的40%还有差距,但是已经超过了,后面的俄罗斯、日本等一大截,从当年和非洲一个水平的菜鸟,摇身变成直接同美国竞争的大牛

我们的航天技术,已经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变成了现在的世界领先!

欧洲的宇航员,为了抱上我们的大腿,都开始纷纷开始学中文,甚至直接来我国学习、训练

最近就有两名欧洲宇航员,来中国参加联合训练,希望将来能和中国宇航员一起,登上我们即将建成的空间站

看着这些曾经瞧不起我们的人,现在上赶着来我们这儿训练,蛋蛋姐忍不住要说,让别人求着抱大腿的感觉,真爽!

参考资料:

中国气象报《“从零到一”的记忆——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历程回顾》

网易军事《中国建设北斗全球定位系统 35颗卫星组3重天网》

《大国重器风云四号 :可提前数小时提供强天气变化预警信息》

梨视频《欧洲宇航员来华联训,对中国同行赞不绝口》

《中国卫星发展计划概况》

最后更新:2017-10-08 10:29:44

  上一篇:go 微信回应手机崩溃BUG:正在紧急修复,不要乱试
  下一篇:go 天使“创客”李竹:微信必复、春节无休、没有办公室,他说天使不能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