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4 返回首页    go 微信


微信小黑人用6年等到地球转身,这些人却用了15年……

微信启动图片昨晚终于换了!

微信启动图片由NASA公布的第一张完整地球图片,更换为中国风云四号卫星图,背景中的地球图片将从非洲上空视角变为中国所在的东半球上空视角。

原图“美国NASA发布的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

1972年“蓝色弹珠”北方朝下的原始照片 | Wikipedia

新图: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

在这背后,是科研人员15年的坚持与付出。

科学家说,这辈子能够啃下这块让美国、欧洲

都知难而退的硬骨头,值了!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团队送正样产品出所

风云四号的故事

太空中,刚从太阳的炙烤中钻入地影,去年年底发射上天的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上,两台完成代际技术跨越的仪器——新一代扫描成像辐射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经受住了太空中巨大温差变化的残酷考验,源源不断地下传遥感数据。

地面上,他们的研制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风四载荷团队的科学家们,长长松了口气。15年的坚持与付出,终于没有白费!

离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这对崭新的“中华慧眼”正传回大量“中国数据”。其中部分数据是国际气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国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目前没有任何一颗在轨卫星能够提供。

风云四号综合技术性能国际领先,填补了三项国际空白!

去年底成功发射后,在轨测试期间, 风云四号卫星为今年5月北方地区严重沙尘、6月华北特大暴雨、6月底至7月初南方持续降水以及“苗柏”“南玛都”台风等的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运会等重大活动发挥了气象保障作用。

目前风云四号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序列。

当别人放弃时,我们坚持!

“没有辐射计,就不是风四;没有探测仪,就不是中国的风四。”上海技物所副所长、探测仪主任设计师丁雷这句话所指的,是十几年前,中科院院士匡定波力排众议,支持研制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的魄力。

1997年风云二号卫星刚上天,下一代风云卫星就已开始规划。匡定波提出,应该发展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这种利用傅立叶变换原理的探测仪,可以为大气做“超级CT”——把大气从地面开始“切片”,将100公里大气切成上千层,测出每一层的温度、湿度等数值,为灾害性天气监视和大气化学成分探测服务。

这是遥感领域红外光谱技术的一场革命。早先,美国、欧洲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到2006年,由于技术难度过大、所需经费太多,美国放弃了,欧洲也大幅调整了计划。

如今,当中国的探测仪开始提供全球独家的数据时,美国的研发队伍尚未重新聚集,欧洲的仪器还要等到2022年才能发射升空。

“当别人放弃时,我们坚持;做成功了,就领先世界。”华建文说,过去中国向国外卫星要数据,现在是国际气象界迫切需要中国的卫星数据了。

卫星载荷带民企一起“上天”

航天器能做多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即使科学家能够设计出最新的载荷,如果关键器件没有厂家能够加工,仍旧是画饼。

项目开始之初,根据设计要求,载荷中需要一些激光器、分光计,当时国内找不到这些器件,可是,当外方了解到具体参数后,就回绝了技术合作的要求,或者以没有“销售许可证”为由,不愿卖产品。

自己设计,自己研制!

有一种名叫铝基碳化硅的材料,跟铝一样轻,热胀冷缩形变又小,导热性能还特别好,但比铝硬3倍,非常适合做风云四号这种热环境复杂、轻量化程度要求高的卫星载荷的结构件。可由于加工困难,一直没用上。

2009年,国内终于有企业能够加工这种材料。他们马上找到这家企业,和它一起改进技术,最终研制出了国内首套铝基碳化硅扫描机构框架,并成功应用在两台载荷中。现在,这个行业已面对国内广泛应用。

感应同步器中的码盘是关键部件,扫描仪和探测仪能够实现高精度“指哪打哪”,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达到航天要求的产品,国际上也只有一两家能做,一听说产品精度这么高,他们都一口回绝。

最后,科研人员辗转在常熟找到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家厂的主人,退休前是昆明机械厂的总工程师,曾参与过国家组织的相关产品的研发。不过,这家民企研制航天高可靠产品的经验不足。研制人员几乎手把手帮着解决可靠性问题,最终研制出了满足航天要求的国内最高精度的感应同步器。

碳纤维编织材料、特种检测设备、长寿命高性能润滑脂……15年,风四团队通过项目,带动了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升级。华建文说,“看到自己的技术和业务引导,让这些行业得到改变,这种成就与满足感,不亚于卫星上天。”

15年的努力,为这些科学家点赞!

人民UpkS0:棒!终于不用每天盯着好望角了,可以看到咱们自己的大陆啦!

王兴星:厉害了,我的国。

天才是小顽石:细微的改变,却是巨大的进步。

吟啸徐行 :今年地理高考可是考了微信的图啊~结果~现在~它!换!了!那明年高考又可以考了……

纪晓岚° :只不过是从世界地理的考题扩大范围到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文科生们加油

murmur:我只想知道,微信图片上的那个人是谁?

@地理事儿君:单身狗可以放心了,还是一个人看地球!

说到这个很幸运、上封面看地球的小人,

来,最后以一道智力题来结束吧~

微信中的小人究竟站在哪里?

(图片 知乎用户“徐佳杰Pierre”)

解:根据原图做出辅助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小黑人站在星球上,测量可知星球的直径是小黑人的36倍。

假设:若小黑人的身高为1.8米,则星球的直径仅为64.8米。

若这个星球的直径为一万米直径(普通星球直径),则小黑人的身高为277米。

假设:微信中的小黑人是站在月球上

由此可知:月球直径3474千米,人的身高=104000米。人身高1.7米,这个球的直径=56.8米。

综上所述:

1.小黑人站的星球是一个未知新星球

2.小黑人是个身高为277米的巨人

3.若小黑人站在月球上,他是个身高为10万米左右的超级巨人

来源 人民日报 红网 哒哒

编辑 余虹洁

BOSS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最后更新:2017-10-08 09:53:02

  上一篇:go 重庆排名第一的晓宇火锅,微信步数当钱花,吃到你扶墙出!
  下一篇:go 注意了!微信有“大变化”,赶快重启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