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微信
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产品三句金言,胜读十年书
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产品三句金言, 胜读十年书
第一句是:减法!减法!减法!
“你问我们和竞争对手比有什么区别,我们没有他们那些臃肿艳俗的部分。”
极简——是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法则。
“摇一摇”功能推出后,
马化腾给张小龙发了一个邮件:
“摇一摇真的很好,但要防止竞争对手抄袭,
但为什么不把预先该想到的都想进去,
让别人想模仿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进行微创新。”
张小龙回复说:“微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别人总可以加一点东西来跟你不一样。
但我们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最简化。”
复杂的东西都是脆弱的,极简才能不被超越——这是张小龙的理念。
如何才能做到极简?
张小龙说:把自己当作傻瓜。
“乔布斯能瞬间把自己变成傻瓜。
我不行,我要5分钟酝酿才能变成傻瓜。”
只有傻瓜都会用的东西,才是极简的。
所以张小龙的微信拥有两大极简。
第一个:不用人教你也会用。
“如果产品需要弹出Tip来告诉别人该怎么做,那你就失败了。”
第二个:把复杂功能简单化。
“微信做了这么久,功能增加了非常多,
但界面跟第一个版本变化并不大,
比如,你如果不扫二维码去定位一个公众号,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公众号是什么。
很多功能都是隐身的,你只有去用它时它才存在。”
大部分创新,都是把问题搞复杂化。
但张小龙的创新一直是化繁为简。
“外在形式越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
因为它已经不再依赖形式,必须依靠智慧。”
张小龙第二句狠话是:口碑!口碑!口碑!
“我在生活上不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但对待产品却分毫必究。”
张小龙对微信细节的苛求令工程师们恐惧。
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
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
都是他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工程师:
“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需要修改?”
对方说:“没看出来啊。”
张小龙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极致——是张小龙的产品开发法则。
每一款产品,都经过成百上千遍修改才被允许上线。
这位乔布斯的东方信徒,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每次产品更新前,办公室都会传出大声的争执和叫骂声,
张小龙可以为一个很小的细节与产品经理争执一个通宵。
“他是一个独裁者。”研发部前员工宋轩说。
但宋轩也不得不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的。”
所有做产品的人都说追求极致,为何做到的很少?
“因为很多人在极致之前,就妥协了。”
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张小龙。”
张小龙第三句狠话是:凡是以KPI为目标的领导都是不合格的!
“整天将KPI挂在嘴上的leader,
都是不合格的,庸俗的,没有想法的,
令人痛苦的,无法言语的。”
商人或经理人往往会选择做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事,
而艺术家只愿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不知道妥协。
毫无疑问,张小龙更像后者。
坚守——是他骨子里极其闪亮的品格。
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微信,
“微信的很多功能QQ都可以实现,
QQ的渠道好,资源又非常深厚,
为什么还要开发一款全新的社交软件?”
张小龙一直用着碎了屏的手机
在微信诞生两年后的一次公开演讲中,
马化腾揭晓了一个秘密:“微信概念出来的时候,有三个团队都在做。”
但最后,只有张小龙的团队坚持了下来。
微信上线后,运营商通过腾讯内部向张小龙施压。
腾讯副总裁致电张小龙:希望停止更新微信版本。
张小龙怀着发布最后一个版本的心情,
破釜沉舟地授意下属推出了带语音的微信,
虽然得罪了领导,但微信终于站稳了脚跟。
张小龙是一个极其“护犊”的人,
开发产品时,腾讯高层让他添加很多商业功能。
张小龙态度十分强硬:“等我离开腾讯你再加吧。”
正是因为张小龙的这一个个坚守,
微信后来才得以取得俾睨天下的辉煌。
做产品更是在做情怀
张小龙还有一句暖心话:产品要有爱。
腾讯员工对他的评价几乎千篇一律:“他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产品经理。”
有一次在一个产品讨论里,
同事提出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
能引诱用户点击而提高点击和下载数。
张小龙脱口而出:“不要这样误导用户。对产品人来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情怀——是张小龙的又一个产品设计法则。
比如,春晚的红包大战。
当时,竞争对手把这当成一个大战,说一定要在数据上超过微信。
但张小龙定下的目标——不是超越对手,而是怎样帮助用户更高效的抢到红包。
“我们的产品逻辑就变成了废除所有多余过程,让用户花尽可能少的时间抢到红包。”
但最后,微信的口碑特别好。
当然数据也很好,不会不好。
这就是张小龙的情怀——产品要有爱。
就像“和菜头”描述的那样:
“这个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
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
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
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
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主导者格局的胜利
在米聊、陌陌等多款软件抢占先机之下,
微信为何能异军突起,最后雄霸天下?
行业人士公认:这是主导者格局的胜利。
这格局就是——
极简的审计理念,
极致的产品追求,
坚守的毫不退让,
有情怀的人文精神。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12月7日。
当时三名宇航员在阿波罗17号飞船上,
用一台80毫米镜头的哈苏照相机,
拍下了这张完整的地球的发光照片。
从45000公里之外看过来,
地球像一只蓝色弹珠,这也是照片名字的由来。
微信开机界面就是基于这张照片合成的,
只是外加了一个面对蓝色星球的孤独背影。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背影就是张小龙。
张小龙曾多次引用一个用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人站在地球之外?”
背影,或许在他眼里已经不仅仅源自孤独,也源自深层次审视自己的渴望。
最后更新:2017-10-08 01: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