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7
微信
注意啦!微信里的几大骗局你可能都不知道!
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各种APP更是层出不穷,最具标志性的应该就是微信了,不少网友说微信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取代我们的钱包,甚至替代了发红包、业务汇款、转账、借钱……方便是方便,但由此带来的财产纠纷也不少。
你知道吗?
转账999元和1000元性质大不同
小何与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时不时会发带有520、1314、999、88等金额的微信红包、微信转账给对方,并有表达爱慕的附言。
后来两人分手,小何认为自己发过的1万多元微信红包和转账都是借款,想要求前男友偿还。但对方却认为这些钱都是赠予,不应该还。
两人对簿公堂,法院认定其中八千多元为借款,而对诸如520元、999元等具有特殊含义金额的转账不予认定为借款。
法律专业人士对此表示,“情侣之间的金钱来往比较特殊,司法实践中被认定为赠予的可能性很大。部分金额并不是一般借贷习惯上的整数,如果没有其他证据,通常被认为是用来表达爱意。”
有微信转账截图却要不回借款
几个月前,小琳曾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借了2000元钱给朋友,但事后没有补借条,只留下一张转账的截图。
没多久这位借钱的朋友就“消失”了,不仅不还钱,微信、电话连一句回应都没有。小琳没办法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开庭后,小琳出具了当时双方转账的截图,但收款人的昵称只是一个网名,头像也不是本人,聊天记录已经被删除,法院不能判定借款人就是被告。
由于一直联系不到借款的朋友,小琳的截图虽然是证据但是却不能孤证定案,法院最终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
小贴士
对于微信转账、发红包方式的借钱,小编建议钱可以微信转账,但借条还是要给,最好能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做说明,有纠纷时办理会容易很多。不要因为怕麻烦、碍于情面而不留借条。
同时,发红包时系统默认附言“恭喜发财,大吉大利”,转账时可添加“转账说明”。这时一定不要偷懒,务必在留言处备注好钱款的性质。微信沟通中也可以确认好对方的身份信息和款项性质,有备无患。
点击播放
GIF/52K
虽说移动互联发展的快速,但是,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没有保障,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常见的微信小骗局的案例,大家赶紧get起来!
骗局 1
性格测试
其实是某APP开发的营销测试,这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录泄露隐私。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骗局 2
投票获奖
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账号、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的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骗局 3
集赞换奖品
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往往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骗局 4
筹款治病
这类案件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财产难追回,其目的只是为了骗取钱财,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
骗局 5
拼团买水果
这种拼单主要是为商家增加APP下载量和手机消费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骗局 6
砍价链接
这类砍价信息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
骗局 7
转发免费送
免费送的“品牌商品”一般都是购物网站上批发的成本价格低的便宜货。
骗局 8
转发领流量
这类其实是广告公司想筛选哪些手机号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个一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着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打推销电话了。
赶紧分享给你的小伙伴看看
千万不要再着了骗子的道了!
最后更新:2017-10-08 07: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