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3 返回首页    go 微信


“西安地铁”微信传播三高峰:区域焦点如何演化成全国热门话题?

导读: 还原“西安地铁”事件前因后果,解析微信传播奥秘。

自从微信指数推出以来,小编就一直想小试牛刀,恰逢前不久西安地铁3号线所用电缆偷工减料被曝光,“有幸”坐过三次3号线的小编每每夜半入睡之际便心生余悸惊坐而起,后怕之余也很想知道全国人民是不是都在关注我们这些蜷缩在西北一隅普通人的死活,于是小编便在微信指数中搜索了“西安地铁”,结果请看图:

趋势图显示,整个事件热度在今年3月15日几乎呈直线攀升,在16日到达第一个也是最高的一个高峰,19日从低谷呈75°角再次急剧攀升,于22日到达第二个高峰,随后小幅度下降,至25日到达最后一个高峰。然而你以为西安地铁事件就真的是从网友举报贴开始的吗?NO!列队准备,听小编为你揭秘事件的前因后果。

此事说来话长。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有关西安地铁的议题一直在本地微信朋友圈流传。

2016年8月—9月,在西安地铁酝酿调价之际,西安本地微信公众号『贞观』接连发表两篇文章:

文章指出:“西安地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原本国资控股90%的西安地铁置业,变成了一个神秘女人旗下公司控股80%的合资企业。”两篇文章共八万多的阅读量,却一直没能得到正式回应,而西安地铁票价涨得依然风生水起。

2016年12月2日,西安当地微信公众号『粉巷财经』接力:

『粉巷财经』用调查到的细节证据对『贞观』说法进行证实,并首次将焦点聚集在“两个女人”,但总体阅读量没能突破3万。2016年12月3日,『贞观』全文转载『粉巷财经』的文章,阅读量飙升至10万加。公众对西安地铁的意见和情绪已经做了足够的积蓄。

第一高峰:电缆员工首质疑,公众关注度激增

在2017年3月13日,网帖《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出现在天涯论坛上,作者自称是奥凯电缆员工。文中就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在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投标、施工过程中问题给予呈现,其中不乏技术性的细节。该帖将诉求重点放到“公众安全”,由此引发了市民的普遍关注,本地若干公众号也进行了跟进传播。

3月15日,陕西奥凯电缆公司在其官网进行了回应,文中提到了“报案”细节一定程度上从反向进一步激化了舆论。

官方反应还算迅速。3月16日上午,西安地铁公司官微发布声明称,对此事高度关注,已经成立调查组开展广泛的调查核实。

当晚,@西安发布 发布了“关于地铁三号线有关与情的回应”,称坚决挺纪在前、依法处置、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将事件推至舆论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高峰:电缆质检结果公布,事件持续发酵

在3月17日,西安市政府召开地铁3号线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宣布调查组已经调取了地铁三号线电缆采购合同等资料,并将舆情反映的电缆抽样送到国家指定权威机构检测,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同日,澎湃新闻对该事件进行报道。

3月20日晚上21点半,西安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陕西奥凯公司生产的5份电缆样品全部不合格,副市长鞠躬道歉。

公众出于自身对安全的关注,在公布全部样本电缆均不合格后,社会舆论也被推送至高峰。

第三高峰:多议题助推舆论,后续报道需关注

议题之一:“粉巷财经”旧事重提,从电缆事件导引至西安地铁的“地产项目”,女商人成为继电缆之后的热点。

对于事件发生深层次的原因成为微信朋友圈新的传播动力。

议题之二:在确认问题电缆后,媒体对招投标环节进行了充分的质疑,并力促调查的深入。媒体微信公号集中在这个议题发布若干评论,督促调查应该继续深入。

议题之三:陕西奥凯产品涉及企业、项目越来越多。成都部分地铁的电缆项目、合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均有使用。3月24日,『粉巷财经』再爆猛料,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作为供应商,获得了包括大唐集团、中石油等企业的供应网络成员证书:

随后澎湃新闻的跟进报道,将西安地铁事件推至最后一个风口浪尖:

由此,西安地铁由区域性的焦点事件逐渐演化成全国性的热门话题,同时也达到微信关注度的第三个高峰。

规律在此!

目前,西安地铁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回顾整个事件传播过程,我们能总结出微信传播的几点规律:一是微信传播呈现明显的“地方化”,地方性圈、群的参与是本地舆论生成的主要动力;二是自媒体公众号取代当地主流媒体,成为激活舆情的主要媒介;三是地铁事件中有明显舆论焦点的转换,这也是微信指数峰值不断出现的原因。议题在地产和电缆之间的更替、地方性话题向全国性话题的转换、安全问题向腐败问题的延伸都拉长了舆论传播的平台期。

最后更新:2017-10-08 02:23:27

  上一篇:go 微信SEO优化排名微信搜索引擎外站开放对接
  下一篇:go 微信新功能:绑定孩子QQ和微信 可禁止孩子玩游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