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微信
当心!微信转账错转一千元,百度查追回钱款方法又被骗三万多 正确方法在此!
随着网络支付平台兴起,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微信钱包、支付宝办理转账业务。可是,万一因为大意,钱款转错了人,该怎么办?王杰、刘明利用他人想追回钱款的心理,谋取钱财。日前,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二人批准逮捕。
男子微信转错钱,向百度求助
今年6月11日,陈涛的一个朋友发来微信说自己最近手头紧,向陈涛借1000元急用。朋友有难,陈涛二话不说,当即表示立马通过微信转账给他。转完账,陈涛问朋友收到钱没有,朋友说没有,陈涛一看转账记录,才发现把钱转给了另一个跟朋友使用相同头像的微信好友。
可是,陈涛跟这个微信好友并不熟,甚至忘记当初是怎么加的好友。陈涛不好意思问对方把钱要回来,毕竟是自己转账转错了。他也怕这个微信好友不承认,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涛想到通过百度搜索求救。
陈涛在百度上搜索“微信转错钱怎么办”,网页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陈涛从排名靠前的几条里看到一个联系电话,心急如焚的他立马拨打了电话。对他来说,研究到底通过几个步骤来操作太复杂,不如直接打个电话动动嘴找专业人士来解决。
“专业人士”现身,帮忙“退钱”
打通电话后,对方自称小王,陈涛向小王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小王表示“小菜一碟”。随后,小王加了陈涛的微信和支付宝,并询问他支付宝的余额情况,陈涛以为对方调查支付宝的情况是为了方便之后的操作,就如实相告。之后,小王通过支付宝发来一个二维码,让陈涛输入自己支付宝内的余额及支付密码,陈涛照做,支付宝内6000余元就被转出去了。陈涛询问缘由,小王解释说是通过转出来的方式查询转错的那笔钱,事情办成后钱都会转回来。
到了6月12日,陈涛联系小王询问退钱进度,对方说上次的操作不对,又通过微信发来一个二维码,陈涛又输入了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余额及支付密码,卡里9986元又被转走。又过了两天,陈涛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钱才能转回来,小王说还要再操作一次,陈涛说:“我支付宝和微信绑定的两张银行卡里的钱都被转走了。”小王便让他绑定其他银行卡。已经入坑的陈涛没办法,只好再将自己的另一张银行卡绑定支付宝,又扫了一次小王发送的二维码,通过余额宝转走1.9万余元。
过了几天,陈涛越想越不对劲,又打电话给小王,已经无法接通,陈涛这才想到报警。
为便于行骗,出钱刷百度排名
经查,小王名叫王杰,90后的他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使用手机支付平台,难免会因一时疏忽转错账或充错手机号,他认为通过这个常见的失误可以给自己找到一条“生财之路”。2017年5月,他开始实施自己的“赚钱大计”。他先在网上留了电话,然后出钱刷了一个微信充值不到账的排名,使自己的联系方式能够靠前,让百度搜索“转错账”的人能够第一眼看到自己留的电话号码。他还购买了4个人的身份证、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及支付宝账号。
王杰的邻居刘明知道王杰在网上做诈骗的事,就要求一起干,“想要跟王杰一起发财”。王杰便将其中2个手机号给刘明用,但4个手机号都绑定了同一个号码,如果王杰在忙无法接听,3秒后电话会自动跳转到其他手机号。诈骗得来的钱,二人平分。
截至案发,王杰、刘明分三次通过二维码骗得陈涛3万余元,其中,刘明单独诈骗9986元。
微信错转钱,该如何讨回?
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案例,当使用支付宝、微信等形式转账出现错误时,可以积极与对方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以民事纠纷提起诉讼。那么,面对此类诉讼,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问题一:支付宝、微信等转错账提起诉讼,相关法律依据是啥?
律师徐苏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因此,收到错误转账拒不归还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收款人负有全额返还的义务。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徐苏介绍,这就意味着,在追回全额钱款的同时,当事人还可以请求一并返还产生的利息,此外,如因配合返还而产生交通费、误工费、手续费等必要费用,可向相对人主张。
徐苏提醒,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纠纷的管辖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是没有管辖权的,因此需要到被告户籍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问题2:如何获取提起诉讼需要的基本信息?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一旦提起诉讼,需要在起诉状中写清楚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互联网转账,转给陌生人,如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呢?
对此,徐苏建议,如果是微信转账,是需要先添加对方好友才能成功转账,所以对方的基本信息当事人基本是清楚的,很多微信也与联系方式相互绑定;就支付宝而言,可以通过联系客服取得帮助。如果仍无法获取对方信息,可求助于专业律师,或报警。
问题3:若想要成功维权,应该备好哪些证据?
如果想要成功维权,还需要给法庭提供各种证据。徐苏提醒,当事人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报案回执、对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为防止对方挪用或挥霍,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以保障财产安全和最大化减少损失。
来源:江苏网警
最后更新:2017-10-08 1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