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8 返回首頁    go windows


支付寶微信入網聯、餘額寶調額度!是監管壓製還是自己怕了?

支付寶微信入網

馬總曾放豪言,假如銀行不做出改變,那麼就去改變銀行!但他同時也說過,一旦國家需要,我們也能夠一秒鍾就將支付寶送出去。

如今離這一步愈來愈近了,中國非銀金融業集體“繳械投降”!這不是駭人聽聞,且看下文!

7月31日,微信和支付寶在幾個城市都會宣揚“無現金”,固然央行8月10日否認發出書麵通知要求禁用“無現金”字眼,但某寶已悄無聲息的將“無現金”的說法改成移動支付“黃金周”。

微信支付也悄悄將活動頁麵上的文字表述,從“已進入無現金生活”變成了“已進入微信支付智慧新生活”。

8月4日,央行下發文件,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形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並給出了最終時間:2018年6月30日。

8月11日晚間,餘額寶的辦理方天弘基金公布通告,自14日起將餘額寶個人買賣賬戶持有額度下限調解為10萬份。

這三個事情表麵上看起來驚濤駭浪,實際上並非如此,淺顯一點講:

中國最可能顛覆銀行係統的互聯網金融巨頭已被收編。

排名第一第二的支付公司並入網聯。

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基金低低投資下限。

為什麼要這麼做?筆者根據近來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治來看,已釋放出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金融業的監管不能放鬆,國家決不允許行業無序發展。

不論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主動的參加網聯,還是餘額寶自動下調投資額度,抑或是紅嶺創投頒布發表清退p2p營業,都預示著,金融強監管大幕已拉開。

互聯網金融

從2013開始,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迅速膨脹,發展最快的就是第三方支付、p2p及貨幣基金,後者以餘額寶為代表。

發展之初,互聯網金融被定義為普惠金融,通俗一點講就是做小業務,為中小企業服務,但後來很多機構的改變了初衷。

比如大標模式(給一個客戶借很多錢)、脫離實體經濟(很多機構用錢賺錢)、跑路(非法集資被查)、危及金融係統安全(貨幣流通不經過監管許可的金融機構)……

以國內最大的貨幣基金餘額寶為例。成立僅四年時間,體量已大到嚇人!截至6月30日,餘額寶規模達1.43萬億。

更可怕的是,其增速也非常嚇人,淨資產半年激增了80%。在規模效應下,餘額寶賺錢能力也非常驚人,二季度利潤達到128億,屬於“躺著賺錢”。

從本質上來講,餘額寶屬於貨幣基金,這些錢最後還是流入了銀行係統,但就這樣一出(儲戶存款搬家)一進(大額存單存入),餘額寶就賺了很多錢。

餘額寶和投資者賺的錢多了,銀行賺的錢就少了,銀行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監管機構能看著自己的親兒子受傷害?

從這一點上講,餘額寶必須認慫,因為其不僅規模大,對傳統銀行的顛覆,也超乎現象!餘額寶4%的收益率比銀行才0.35%活期存款利息高出10倍!

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餘額寶的1.46萬億不回到銀行體係,那麼餘額寶相當於一年能讓銀行少賺近500億,這個數字,哪家銀行看了都不爽。

除了麵臨監管層的壓力,這麼大規模其實餘額寶自己也怕了!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都是希望客戶把更多的錢投給自己,以便更靈活的去做投資和資產配置,但其實並不是錢越多越好。

幾乎所有的金融業務賺的都是利差,從一部分人手裏把錢拿過來借給另一部分人,如果錢太多沒人借款這個生意也不能長久。

餘額寶現在資金規模越來越大,但貨幣基金可投資的資產就那幾種。這也是餘額寶收益率越來越低的主要原因。

餘額寶

更重要的是,在投資者一端,餘額寶需要做到T+0的贖回,而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所投資的資產與其之間的結算是T+1,這就對基金本身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於餘額寶沒辦法及時贖回自己投在各種金融產品上的錢,普通投資人的贖回需求往往需要通過申購者的資金來相抵,如果不足以相抵,還需要基金動用自有資金墊資。

所以,若單個用戶的投資額度高達幾十甚至上千萬,一次贖回帶來的資金撤出金額是巨大的,這對天弘基金的流動性要求很高。

在極端情況下,這樣的大額資金集中撤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擠兌一旦發生時,基金自身可能會出現管理風險。

在利率高企的時候,無論個人還是機構的資金,購買餘額寶等貨幣基金之後,貨幣基金再通過同業存款的形式存回商業銀行,但一旦貨幣收益發生顯著變化,這種無風險生意將難以為繼。

之前就發生過類似存款“擠兌”的現象。

2013年6月,市場資金麵特別緊張時,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至10%左右。而此時貨幣基金收益率隻有3.5%左右,巨大的利差使機構立刻從貨幣基金贖回,投到銀行間市場。

在贖回浪潮下,由於貨幣基金投資的部分債券尚未到期,基金公司不得不虧本出讓底倉,並用自有資金墊資應對贖回。

像天弘基金這樣的“巨獸”若發生風險、甚至危機,也不可避免的會對整個金融市場和其他金融機構產生影響,嚴重時,或會引發係統性風險。

在7月的金融工作會議上,高層已經強調,金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

這次會議被視為金融監管的轉折點,高層的態度變了,央行的態度也隨之大變!金融事關國家安全,屬於國之重器!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入網聯伊始,有很多人猜測這兩家公司宣傳“無現金社會”是被收編的導火索。

無現金生活

後來甚至有傳言稱,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明確提出刪掉“無現金”宣傳字眼等三點要求。

8月10日,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未對各分支行下發過這樣的書麵通知。

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它可以以數字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紙幣形式存在,拒收行為說輕一點是在挑戰央行的權威,說重一點其實是在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其實站在央行的角度,它是鼓勵無現金社會的,大家以後都用手機支付了,就不用費勁印那麼多鈔票,以後發鈔票多寫幾個零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金融和數據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比如比特幣就是一段代碼,沒有發行機構、沒有以任何一種貴金屬或紙幣形式存在。

所以,餘額寶和微信被收編其實是監管部門要把金融數據牢牢的控製在自己手裏,網聯的成立就可以讓支付寶、微信支付這些巨頭把有價值的數據分享出來。

在這之前,支付數據都是各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專有信息,與刷銀行卡有很大差別,當支付寶或微信用戶實行購買時,銀行不會取得主要的支付細節。

舉個例子,經過支付寶從建行轉出的錢,進入了支付寶建行賬戶;然後,支付寶從本人的農行賬戶,給你的好友打了一筆相同額度的資金。

全部過程當中,除了支付寶,沒有一個中介機構、監管機構能夠看到這筆交易。這是最令央行不安的,因為央行沒法監管。

網聯建立後,這些數據或許要與其他合作夥伴分享。央行期望協助各商業銀行獲取客戶數據,避免支付寶和騰訊取得過大市場能量。

如今,移動支付已深入“民生領域”,移動支付的數據能夠輔助實現大眾資本的高效設置,加強政府綜合管理水平,但這些數據如今不在監管部門的掌控當中。

從悲觀的角度剖析,數據缺少保護,移動支付時代是沒有隱私的。移動支付所產生的大數據反應了用戶的生存軌跡,比方社保記錄,生物醫療材料等。

這類隱私信息與消費習慣相比,一旦走漏,更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風險,而用戶麵臨數據的力量則顯得摧枯拉朽。

因而,移動支付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最大化的保護百姓隱私,是監管部門不得不麵臨的問題,除了保護居民資金安全,還需要保護大家的數據安全。

從網聯的股東分布已能夠明顯的看出這一點,第一大股東就是央行;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外管局的投資平台,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東,也都是“央行的人”。

歸根結底,網聯平台是央行強加給第三方支付的一個中介機構。有人說,網絡時代是“去中介化”的,但因為“去中介”的同時完成了“去監管”,所以政府不會點頭答應。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會議閉幕當天,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一個公開論壇上出語驚人——要警惕數據寡頭!

由此可見央行關於金融、消費大數據的關注度。從目前支付趨勢來看,銀聯代表的銀行卡支付日漸衰微,第三方移動支付才預示著未來。

假如沒有網聯,將來的金融、消費大數據必將被支付寶、財付通等機構壟斷,構成數據寡頭。所以,搶奪這些數據的掌握權,也是央行推出網聯的主要緣由。

最後更新:2017-08-20 00:39:52

  上一篇:go 支付寶、知乎、App Store 的圖標為什麼都是藍色的?
  下一篇:go 支付寶是在這5個方麵盈利的,你可能一直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