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
windows
蘋果取消打賞抽成:我不收可以,微信你也不準收!
當一位APP開發者有什麼體驗?
一位APP開發者能夠以一頂十瀟灑地寫出各種代碼,並且熬夜加班開外掛急速開發出APP。然而,他也有害怕的時候——蘋果Appstore又出新條款了!因為,稍不注意沒遵守條款,自己辛苦開發的APP就可能要大改。
今天,蘋果又出了新條款,這次的內容和原創作者、平台商有關。蘋果針對內容原創作者取消了自己30%的內容打賞抽成。換句話說,蘋果這一政策的前提是,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也不允許從原創作者的內容打賞中抽成。
蘋果取消內容打賞抽成
9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蘋果官網應用商店App Store3.2.1第七條就有關打賞等現金禮物行為做出了最新說明。
新修改的政策開始允許部分送禮、打賞行為可以不走蘋果的內購流程。
也就是說,隻要是獨立用戶間的自願打賞,並不被第三方抽成,就不用交30%的“蘋果稅”;但如果存在第三方來抽成,那麼這部分收益就必須經過蘋果的內購流程,由蘋果公司收取“蘋果稅”。
對於外界關注的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於9月18日下午分別聯係了微信和知乎方麵了解情況。
微信方麵稱,雙方正在密切溝通中,目前暫無新進展。而知乎方麵表示:“對知乎來說,專欄的讚賞可以不接蘋果內購,繼續用微信支付;而Live還是繼續使用知乎幣。”
對此,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表示,此次蘋果更新規定很可能是原創作者和APP廠商們提出抗議後,蘋果做出的調整。如果新規仍不能讓人們滿意,還可以提起訴訟的方式解決。但客觀上來說,企業運營,不是以消費者是否滿意為準,而是以市場競爭和法律為框架,如果企業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那麼它提出的規定是要遵守的。
蘋果此前將第三方應用中向原創作者的“打賞”劃入“應用內購買”,要求第三方應用要麼關閉“打賞”功能,要麼向蘋果提供30%的收入分成。這一規定曾引發巨大爭議。
蘋果曾被匿名舉報涉嫌壟斷
早在6月11日,蘋果更新的新條款指出,打賞被視為應用內購,將從中提取30%的分成。
蘋果這一舉措在引發外界熱烈討論的同時,也被很多人稱為是在繳納“蘋果稅”。
麵對強勢的蘋果,國內大部分社交和直播等平台選擇了服從,但在一些法律人士的眼中,蘋果的行為不僅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且違反了國家關於互聯網信息服務和網絡出版物的相關法律法規。
今年8月8日,由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牽頭,28家軟件開發商向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等部門提出了舉報。
根據達曉律師事務所的介紹,蘋果所存在的涉嫌市場壟斷的行為有以下表現:
一、拒絕交易,表現在單方麵下架中國開發者軟件,不給予具體的合理解釋;
二、差別待遇,對待中外開發者訴求處理效率不同,部分規定無中文;
三、附條件交易即搭售,表現在應用內消費隻能使用apple pay支付;
四、定價過高,主要集中於蘋果對電子服務行業收取30%及不等的抽成。
8月30日,記者曾聯係達曉律師事務所負責該案件的律師,該名律師透露:執法機構都已經接受了舉報材料,根據法律規定,執法部門需要展開調查,截至目前,還沒有得到正式立案的通知。
除此之外,8月30日,四川法也律師事務所也接受31款受損應用程序開發者的委托,向國家工商總局提起了對蘋果應用市場的反壟斷舉報。
蘋果和微信的流量之爭
眾所周知,微信和蘋果曾因iOS版微信公眾平台關閉讚賞功能而大打出手。
對此,蘋果從2016年就試圖向軟件服務業務突破。不過,在國內市場,蘋果的新戰略與騰訊一係列免費的應用、免費的增值服務等產生了衝突。截至目前,蘋果來自於服務的營收僅為72.66億美元,總量並不大。
8月2日,蘋果公司發布的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當季營收為454.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3.58億美元增長7%;淨利潤為87.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7.96億美元增長12%。
在這樣的情況下,曾經作為蘋果增長引擎的大中華區卻連續六個季度出現營收下滑,同時也是蘋果唯一出現營收下滑的市場。
雖然蘋果CEO蒂姆·庫克淡定地指出,中國內地當季銷售持平去年同期,拖累大中華區銷售增長的地區是中國香港;但大洋彼岸的很多分析師認為,蘋果銷量的連續下滑與中國手機製造商的崛起有關。此外,也有部分分析師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中國一款非常火爆的應用程序——微信。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曾健輝 湯亞文
點擊播放
GIF/428K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最後更新:2017-10-08 05: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