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
魔兽
2016年广东为企业降负2000亿 但七成企业仍反映成本增加
广东省政协调研组7月19日发布的《关于优化我省实体经济营商环境的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2016年广东省一共降低企业成本2124.63亿元,但是调查显示仍有70.2%的受访企业反映2016年总成本增加,只有7%的受访企业反映成本降低。
据南方日报7月21日报道,该《报告》是在广东省日期举办的“2017年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公布的。
《报告》称,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具体包括2016年2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7年2月出台《广东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等。
从效果来看,2016年广东一共降低企业成本2124.63亿元,其中全省地税实际减免各项税费1523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比2015年下降19.6%,占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的比重为14.3%,比2015年下降6.2个百分点,现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实现“零收费”。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建立,营改增全面扩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全省营改增试点累计实现减税1126.08亿元。
并且,2017年降成本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1—6月减负约1582亿元,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93.87亿元,累计实施高新技术减免税727.85亿元,为小微企业减税107.02亿元。
不过,《报告》进而指出,当前广东实体经济营商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报告》说,据广东省工商联对全省500家企业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4份)显示,70.2%的受访企业反映2016年总成本增加,22.8%反映基本持平,只有7%的受访企业反映成本降低。
具体而言,主要存在着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突出、生产要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然有待加强、人才短缺问题仍然严峻等六大问题。
针对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报告》指出,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政策“好看不好用”,并且税收、技改、研发、人才等政策性补助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企业普遍反映很难拿到相关补助;二是行政服务效能有待提升,受“少做少错”思想影响,部门间推诿扯皮、懒政庸政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企业隐性成本增加,企业反映,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时对劳资双方没有完全“一碗水端平”。
针对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报告》则指出,2016年广东省工业总体税负为17.17%,比全国(14.61%)高2.56个百分点。目前企业反映较多的主要是各种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问题,有待进一步清理规范。与此同时,一些地区行业商协会也存在借助影响力收取会费、乱摊派等现象。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突出,《报告》披露,由于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担保抵押物不达标,以及财务制度不透明等原因,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调查显示,80.2%的企业未能获得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帮助,96.8%的企业没有享受过企业债转股政策。
针对生产要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报告》则指出,首先是人工成本刚性上涨,调查显示,87.9%的受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并且是各项增加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企业反映称:“不涨工资,既招不来人又留不住人。但是工资涨上去,企业又吃不消”。此外,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当前政策限制工业用地分割出让,不允许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建宿舍,不利于企业盘活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对此,《报告》提出诸多建议,包括增强政策制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见性和执行的均衡性,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隐性成本;全面清理规范行业协会收费;探索以PPP模式建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重点支持中小制造业企业“过桥”转贷,并建议将佛山、中山等地“过桥贷”的做法在珠三角复制推广,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开展“飞地经济”合作等。
最后更新:2017-07-21 1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