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魔兽
刚刚 央行再度出手!“现金为王”被打脸
7月24日一大早,就传来一个大消息:央行通过逆回购的方式,净投放货币2200亿元!
2200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
你可以参照这个数据:上周5个工作日,央行净投放货币5100亿元(见下图),创下了半年以来单周货币净投放的最高纪录,平均每天投放1020亿。今天一天“净投放”的量,就是上周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行文至此,一定有半瓶子醋的家伙来砸场子:你说的不对!今天还有1385亿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所以这部分钱应该减去!
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央妈早就提前把这笔即将到期的MLF对冲完毕了。7月13日央行续作了3600亿的MLF,而7月份总共只有3575亿元的MLF到期。
关于近期的货币政策,市场一直充满了猜测。原因是7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的时候新华社发布的通稿。在这个通稿里,两位最大领导提到货币政策的时候,都使用了“稳健”,而没有提到“中性”。
于是市场猜测,有微妙变化。“中性”两个字,是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上的,同时不再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然后货币政策就收紧了。这次领导不提“中性”的同时,又再次提到了类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话。
但诡异的是,两天之后央行在自己的通稿里,又加上了“中性”。
但事实上,7月14日到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后,货币政策有非常细微的变化。
在会前20来天,央行一度长时间暂停逆回购,不断从市场里收回资金。似乎在配合会议上比较严肃的氛围,因为会议是加强监管的。但是从会议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就开始大手笔投放。事实上,会议之后第一个工作日——7月17日,股市出现了大跌,几乎酿成股灾。
所以,7月17日到21日,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的第一周,央行大手笔净投放了5100亿的货币,以阻止股灾的发生。而今天(7月24日),再次净投放了2200亿元。
我们可以这样说:金融工作会议前后这一个月,央行重演了1到6月货币政策“先紧缩——后放水”的全过程。不信?我们看看今年1到6月基础货币的变化:
年份 | 月份 | 基础货币总量(亿元) | 增减(亿元) |
2016 | 7月 | 284119 | -4952 |
8月 | 285240 | +1121 | |
9月 | 290707 | +5467 | |
10月 | 290135 | -572 | |
11月 | 291923 | +1788 | |
12月 | 308980 | +17057 | |
2017 | 1月 | 307811 | -1169 |
2月 | 302689 | -5122 | |
3月 | 302387 | -302 | |
4月 | 299464 | -2923 | |
5月 | 299585 | +121 | |
6月 | 303772 | +4187 |
可以看出,央行在2016年12月做了最大一笔“放水”之后(年末资金紧张,一般会大放水),在2017年1到5月的确收紧了货币,基础货币有4个月是下降的,5月微增。
但正如我在专栏里多次指出的那样,由于经济没有转型,这种紧缩必然带来钱荒,弄不好会惹出事端。果然,到了6月初央行开始不断大手笔投放货币,最终让6月基础货币大增了4187亿元。此外,由于货币乘数上升,6月最终的广义货币M2暴增了3万亿,此前我们已经进行过分析。
6月全月和7月中下旬的两次“货币大放水”,向我们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央行货币政策不会再收紧了,也没有条件再收紧(CPI偏低,经济下行压力即将显现).
对此,有一些学者的表述方式是:央行的目标从“降杠杆”变成了“稳杠杆”。总之,央行激进的时代结束了。而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也尘埃落定,监管比狠时代也过去了。
这对于楼市、股市、债市等,都将构成利好。股市将有望走出一波鸟笼里的反弹行情,但风险仍然不小,因为扩容压力会逐渐恢复。楼市的货币大环境有所回暖,但利率优惠正在全面消失(银行成本上升),再加上调控政策,主要城市成交量上仍然会逐步减少。
在这样的时候,真的不能盲目相信“现金为王”了。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城市的具体情况,开始考虑配置点资产。具体是什么,很难一概而论。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7-24 14: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