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9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最嚴監管為市場亂象刮骨療傷

稽查執法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監管的重頭戲。近日,證監會亮出稽查執法半年成績單,不論是調查數量還是案件類型,均亮點頻頻,顯示了“最嚴監管”對資本市場各種亂象的“刮骨療傷”,以及監管層重拳治亂的能力與決心。

受製於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一些違法違規行為不斷挑戰監管底線。一方麵,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個人成交量占市場總成交量八成以上的交易結構以及短期投機炒作過多的非理性文化,決定了投資理念偏短視,價值投資理念弱化,羊群效應明顯,濫用信息、資金、技術等優勢從事內幕交易、“老鼠倉”、操縱市場等違法不當行為大量存在,嚴重扭曲價格信號,使治理完善、合法守規的公司得不到資金青睞,績差股、垃圾股時常被爆炒,使金融資源發生錯配。另一方麵,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股權結構一股獨大,容易滋生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犯罪,影響市場的透明度,導致信息的不對稱,損害市場的有效性。

隻有讓違規者付出慘痛代價,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才能對試圖鋌而走險者起到震懾作用。所以我們看到,僅上半年,資本市場就有302起案件立案,其中包括70起重大案件,並有118起調查終結。從打擊內幕交易“窩案”到查處團夥化複合化操縱市場案件,從拒絕“帶病申報”到重罰“忽悠式重組”;從緊盯超高送轉到約束大股東減持,證監會直指資本市場積年沉屙,開展多起專項行動,覆蓋申請首發上市、再融資、資產重組、減持、舉牌、退市的上市公司全生命周期,傳遞出“淨化市場環境,防範金融風險,提升監管執法能力”的監管意圖。

特別是那些針對資本市場痼疾,嚴厲執法而產生的具有標誌性的事件,如浙江九好“忽悠式”重組案、山東墨龍內幕交易案、唐漢博團夥操縱股票案、鮮言信息披露案等,這一樁樁一件件,對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的牛鬼蛇神,以及上市公司、首發申請企業和相關中介機構,都產生了強烈的警示作用。資本市場的痼疾正在悄然瓦解,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正在構建,一個讓資本市場回歸服務並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本質的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

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抑製證券市場違法違規的高發態勢,必須讓違法違規者承擔高昂的成本,加大資本市場法律供給,從《證券法》修訂層麵加大行政處罰力度,相應地在刑罰方麵對敢於挑戰監管底線者給予嚴厲懲處,此外,還需有針對性地提升監管部門的執法權限,在麵對涉案當事人抗拒、躲避調查,拒絕調查人員進駐的情況時,可以允許調查人員通過向法院申請傳喚令的方式解決“調查取證難”的問題。

(原標題:最嚴監管為市場亂象刮骨療傷)

最後更新:2017-07-12 08:54:25

  上一篇:go 浦東科投MBO劍指三A股
  下一篇:go 貝因美“閃崩” 去年曾巨虧7.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