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魔獸
前8月房企長三角拿地最多 未來土儲生態觀現分歧
調控並未阻礙房企拿地步伐。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9月13日,全國50大熱點土地出讓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額達2.13萬億,相比2016年同期的1.53萬億上漲了38.8%。
其中北京、杭州、南京、重慶土地銷售淨額超過千億,上海、武漢、蘇州、鄭州、天津、廣州、合肥、佛山、濟南、成都等城市賣地超過500億。
統計局數據也顯示,房企在購置土地方麵仍表現積極。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麵積1422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1%,增速比1-7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6609億元,增長42.7%,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
長三角最受關注
“有規模才有江湖地位”已成為房地產行業目前共識。正因如此,大型房企仍然積極獲取土地資源。
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顯示,今年1-8月,全國房地產企業土地成交權益金排在前三的是碧桂園、萬科和保利。
從各城市群拿地權益金額來看,長三角仍是房企重點關注的區域。長三角地區TOP10企業拿地總價高達2497億元;中西部和珠三角以1673億元和1463億元分列第二、第三位;環渤海地區由於推出土地城市數量較少及熱點城市如北京多為聯合體競得,拿地總額位列第四位,為1378億元。
從城市排行榜來看,一二線城市仍為房企拿地投資的核心,部分三四線城市土地交易活躍。1-8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TOP10城市總計成交8663億元,同比增長34.3%;規劃建築麵積TOP10城市成交174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5%。其中,北京以1640億元的成交總價保持冠軍位置,同比上漲273%,政府加大土地供應效果明顯;重慶和廣州同比漲幅超100%,分別以948億元與686億元的成交總額排名第4、第6位;濟南在8月以較高的成交總價進入榜單前十。規劃建築麵積方麵,徐州和廣州增長顯著,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76%和135%。
從重點城市土地成交權益金額TOP10房企來看,北京、南京、重慶和廣州超六成席位為全國性品牌房企。
克而瑞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沈曉玲認為,在政策嚴格的今年,房企拿地依然積極。從主觀因素來看,大型企業、航母型企業本身就需要做大規模,因此積極補貨;有一定規模、想進一步提升行業地位的企業也會積極拿地。
沈曉玲表示,客觀環境較好的市場雖然有著非常嚴格的政策,但市場整體需求仍較為旺盛,房企依舊願意在這些城市布局,如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圈等。拿地方式上,今年以收並購居多,這要求企業從談判技巧和項目測算入手,而一級拿地和棚戶區改造對企業有資質要求,如果企業此前沒有類似項目經驗,則風險依舊存在。
拿地者多審慎
盡管大型房企在今年以來拿地積極,但對未來的拿地態度出現分歧。包括恒大、萬科、融創、碧桂園等企業表示未來會審慎拿地,而中海、保利、龍湖、富力等則態度相反。
恒大充足的土地儲備總量遠超其他品牌房企,土儲中一二線城市占比達72.6%。基於對現金流和利潤的考量,恒大在半年報中稱,準備在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將土地儲備總量控製在每年負增長5%-10%。據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這相當於每年減少1000至2000萬平方米拿地量。
融創中國在半年報中稱,上半年土地公開市場熱度不減,出於謹慎考慮,大幅減少在土地公開市場拿地。融創表示,其把握住2015年及2016年的土地市場機會,完成了一線、環一線及核心城市的全國化土地儲備布局,獲得了充足的土地儲備,並且在與萬達就13個文化旅遊項目91%的股權達成合作,使其土地儲備得到進一步補充。這足夠支持公司在未來幾年保持穩健增長,未來將減緩獲取土地。
不過,中海對於未來拿地態度表現略積極。半年報中公司表示,下半年仍會采取積極參與、細心研判、審慎出價的原則,在公開土地市場補充土地儲備,同時開拓更多渠道。下半年預計將會繼續保持積極拿地力度,計劃全年新增約1600萬平方米土地,拿地開支1000億。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企業的拿地計劃與其發展規劃、發展速度和發展目標相匹配,也與其發展戰略、負債率、現金流匹配。部分企業在過去大量儲備土地,帶來高負債率,如今降低負債率的方法就是提高銷售規模、減少土地獲取。而中海地產等房企提出將積極拿地,是因為這些企業過去的發展速度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如今要繼續擴大規模。
歐陽捷認為,“有規模才有江湖地位,有江湖地位才有話語權。”根據克而瑞統計,房企前30強今年以來拿地力度強勢增長,拿地規模已達去年七成;百強房企半年度的銷售金額集中度達58.1%,較去年提升了13.3個百分點;前十大房企市占率達26.6%,較2016年底升了7.9個百分點,集中度上升趨勢明顯。
(原標題:前8月房企長三角拿地最多 未來土儲生態觀現分歧)
最後更新:2017-09-16 15: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