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擬IPO的大洋泊車“經典項目”“怕”雨天

北京的一場大雨澆出了一家即將在創業板IPO的企業大洋泊車的產品質量問題。7月6日,北京遭遇大雨襲城,當《紅周刊》記者打算把車停入一處由大洋泊車為提供商的封閉式立體車庫時,卻被告知該車庫漏雨,可能還會出現短路斷電情況。

在資本市場上,大洋泊車的名字並不陌生。2年前大洋泊車一度籌備上市,輔導券商為銀河證券,但隨後傳出銀河證券終止輔導,而大洋泊車也終止了上市計劃。此次衝擊創業板,有意做“山東停車第一股”的大洋泊車,似乎誌在必得。但其產品在雨天的表現和其雄心之間仍存在不小差距。

存疑的技術領先

據《紅周刊》記者了解,世界上第一座機械式立體停車庫1920年誕生於美國,至今已有90多年曆史。而我國機械式停車設備的研發和使用則始於20世紀80年代,1988年北京建成首座升降橫移類機械式停車庫。90年代起,國內外許多企業開始看好中國的停車行業,通過設立合資企業、技術引進等方式,將國內廉價的生產成本與國外成熟的技術相結合,參與停車行業的競爭。正是在這樣“百舸爭流”的背景下,大洋泊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大洋泊車”)於2001年在山東省濰坊市正式成立。

大洋泊車最新《招股說明書》稱,公司是國內較早對機械式停車設備研發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公司現已成為集智能化立體停車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安裝、維修保養於一體,具有專業的管理、研發、生產和售後服務團隊的國內立體車庫骨幹企業。公司液壓傳動、大傳動比傳動技術已達國內領先水平,新型梳齒交換技術、梳齒搬運機器人和夾輪搬運機器人搬運技術、防墜落架技術和車庫運行智能控製技術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其中,新型液壓升降驅動技術突破了傳統升降橫移類設備在高度、速度、安全性方麵的技術瓶頸,將升降橫移類設備層數由最高7層提高到15層,升降速度由最快5.6米/分鍾提升至最快28米/分鍾,同時克服了傳統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冒頂技術問題。

單就招股書而言,大洋泊車的技術產品性能已經領先行業。就此,《紅周刊》記者聯係到了對立體車庫項目頗有研究的曾任某企業總工程師的吳先生。他在大洋泊車成立初期曾前往該公司實地考察,因此對大洋泊車的產品和市場情況略有了解。吳先生介紹說,國內立體車庫企業和德國等發達國家企業在技術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對於大洋泊車,他說,該公司的產品在濰坊當地占有穩定的市場份額。

盡管吳先生不願直說大洋泊車的技術水準,但其表述透露出大洋泊車的產品技術和國外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經典項目”出現漏雨尷尬

大洋泊車披露,公司的下遊客戶主要為房地產企業、政府和醫院等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等配套項目,而記者在查閱公司官方網站公布的具體客戶名單後則發現,大洋泊車的客戶中不乏萬科公司、中國北車集團、北京武警總醫院等知名單位。其中,大洋泊車在北京武警總醫院建立的升降橫移式立體車庫共15層,於2011年8月交付使用,為目前北京最高的立體鋼結構停車庫。公開資料顯示,該立體車庫建成後好評如潮,在2014年由中國采購與招標網和中國名企排行網組織的“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立體停車設備十大品牌”評選中,該立體車庫更是成為大洋泊車的“經典項目”。

以上大洋泊車的“經典項目”應該體現了其在2011年時的技術水準,同時幾年實際運營也應體現其真實質量。但恰恰是這個項目,卻成了《紅周刊》記者的一件“糟心事”。

7月6日,北京地區遭遇大雨侵襲。上午11時許,記者驅車到上述被稱作“經典項目”的15層立體車庫,並打算將車子停進該車庫。但車庫工作人員攔住了記者,並告知該立體車庫已暫時停運,理由竟是“雨天車庫漏雨”。該工作人員說,每次大雨,該車庫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漏雨情況,漏雨會導致設備短路進而導致車庫斷電,於是工作人員索性就在雨天暫停了立體車庫的運營。對立體車庫來說,如果斷電車庫就會癱瘓,外麵的車無法入庫,車庫裏麵的車不能出庫。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輛在下雨前停入車庫的車正被提取出來。

據記者了解,封閉式立體車庫一般具備防雨、防曬、防霜凍、防塵等功能,這也是該型產品市場推廣的賣點之一。大洋泊車的“經典項目”似乎沒有達到這一基本指標,而且公開資料顯示,以上立體車庫剛剛投入使用6年時間。

對此,吳先生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認為,封閉式立體車庫不應該出現這種狀況,像漏雨短路等狀況較多地發生在開放式立體車庫係統上。他說,現在很多室外立體車庫呈敞開式結構,並不封閉,因此這種開放式車庫在係統防水沒有處理好的情況下,雨天可能會出現短路停電等問題。

“經典項目”出現如此尷尬,大洋泊車如何能領軍行業?

有多少底氣衝刺“山東停車第一股”?

據記者了解,2年多前大洋泊車就曾衝擊資本市場,但最終終止IPO。如今,大洋泊車卷土重來欲衝刺“山東停車第一股”,那麼其對自己的產品質量以及自身的技術實力是否有足夠的底氣呢?

大洋泊車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公司此次IPO募集資金計劃投向智能立體車庫漢中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工程、智能立體車庫曹縣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工程、智能立體車庫研發中心等一係列智能車庫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為3.27億元。這些項目計劃總計新建8個廠房用於生產和倉儲,形成年產2.6萬個智能立體停車位的生產基地,布局華中、西南、西北市場。

大洋泊車希望借助上市進行產品智能化轉型,公司認為,“高質、高效、高智能”的停車設備已成為行業發展方向,行業內對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的技術進行升級的部分產品已經具備了以上特點。

實際上,即使擁有資金,大洋泊車的技術和產品升級也會被限定在特定產品領域。以上述位於北京武警總醫院的15層升降橫移式立體車庫為例,可能就缺乏升級的空間。吳先生指出,國產2至3層的小型立體車庫目前可以實現完全的自動化,但是如果是高層大型車庫,以國內目前的技術水平,要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尚有難度。“可以看到,我們現在很多小區內部的地下立體車位基本都是2層構造,這種小型的立體車位是不需要人為輔助控製的,可以通過感應實現完全自動化。但是對於像北京武警總醫院這種高層立體車庫,還是必須要利用人為輔助,尚不能完全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在這方麵國內企業和德國等發達國家企業在技術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除上述技術難點,據記者了解,以上15層180個車位的立體車庫,車主取車時需等待約2分鍾。不過,若有10個人排隊取車就需要等20分鍾。這在吳先生看來,等待時間長導致立體車庫使用不便,這也是很多車主不願意把車停在立體車位上的原因之一。“高層的停車位取車等待時間過長的這種技術難題國內至今難以攻克。”

記者還采訪了不少車主發現,目前很多車主更傾向於在路邊的停車位停車,他們認為,路邊停車即停即走,與在立體車庫停車相比反而會更加方便快捷。

從大洋泊車自身的研發實力來說,仍有明顯不足之處。資料顯示,大洋泊車於2014年10月31日取得了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國家稅務局和山東省地方稅務局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3年。據大洋泊車《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大洋泊車擁有員工467人,其中技術及研發人員34人,占員工總數比例為7.28%。而據科學技術部辦公廳於2016年2月1日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滿足“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等若幹條件。換言之,大洋泊車研發人員必須達到47人才能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而以目前的情況,大洋泊車的技術研發人員數量距離“及格線”還有13人的差距,恐將無法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複審。這種人才狀況,從側麵反映出大洋泊車技術升級的窘境。

另外,若大洋泊車未能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複審,其享受的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也將失去。

大洋泊車擬上市募集資金所投項目的基礎存在諸多明顯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其成熟的“經典項目”產品6年內就出現漏雨情形,這究竟是行業相關主流產品的共性,還是大洋泊車的特例,都需要公司給予說明。若是基礎產品質量存在問題,其智能化的設想也許隻能停留在紙麵上。

(原標題:擬IPO的大洋泊車“經典項目”“怕”雨天)

最後更新:2017-07-09 15:06:43

  上一篇:go 茅台大跌拖累消費類板塊 存量資金博弈漲價題材
  下一篇:go 異常的職工薪酬或成金鴻順粉飾業績的“狐狸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