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27 返回首页    go 魔兽


印度银行业迎来新挑战

  巨额不良贷款,数字支付,传统银行转型,新型银行快速成长

  

  印度近期有两大动作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一是金融领域的“废钞”,二是财政领域的全国税制统一改革。两大动作的难度、力度及对印度的意义均非同小可。

  A 废钞令

  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废止原500、1000面值的卢比纸币,同时发行500、2000面值的新卢比纸币,银行为民众以新钞兑换旧钞。须知截至2016年3月31日,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占比印度流通货币的近86%,价值约14.18万亿卢比,并且印度还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90%以上的交易以现金完成。在此背景下,一次性废除86%的流通纸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印度政府声称“废钞”旨在打击恐怖主义和“黑钱”、腐败,但“反恐”实为借口,因为废钞令规定:居民将价值25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以下的旧币存入银行,不会受到追查,而一旦超过此限,如其存储与合理收入不符,则将面临高达60%的惩罚性税收。也就是说,不管收入来源,也不去逐一立案审查,但凡超过合理收入的部分,统统直接没收60%。

  “废钞”的代价与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一度造成股市跌至底点、高速公路大罢工道路堵塞、农业部门受损、商业活动大面积停摆等严重后果,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调低对印度经济的预期。2016年印度GDP增速为6.6%,较2015年的7.3%显着回落,服务业PMI跌至荣枯线下,“废钞”导致的卢比贬值也一度加剧了印度的国际收支逆差。

  然而另一方面,“废钞”迫使腐败集团“瘦身”,极大震慑了既得利益集团。“废钞”迫使民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推进金融的数字化、系统化,为发展现代支付体系铺下“地基”,有利于全国商业贸易长远的发展,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监管,扩大了有效税基,为今年7月1日的全国税制统一改革打开了通道。

  B 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印度银行业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一方面,它支持着世界上增长居前的大型经济体;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随时应对考验其实力和弹性的巨大挑战。

  最主要的挑战是不良贷款的负担。根据印度储备银行(RBI)的数据,截至2016年4月,印度银行业不良资产总额(GNPA)和重组资产价值达到1500亿美元。自2013年以来,这一数据每年同比增长近25%。目前,印度国有银行的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3/4以上,这一资产规模远远高于其净资产。但由于印度国有银行只持有28%的不良资产总额和重组资产价值,因而其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这导致金融系统资产和准备金之间存在着近1100亿美元的缺口。

  然而数字并不能说明整个行业的情况。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其银行业和金融业的变化是多层次的。尽管传统银行持续面临着资产和贷款增长停滞的压力,但整个印度银行业仍存在着诸多机遇,这意味着潜在的极大价值。印度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强劲,国家正处于数字化革命之中。此外,印度正在进行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包括监管方面的变革,从而为新进入者和现有银行产业带来新的更多的发展前景。政府的双重目标——鼓励数字化识别和无现金交易,正在推动印度金融行业的变革。

  除了推动数字化以外,新政策还允许新的国内投资者设立支付银行,即只能接受存款,不能发放贷款或信用卡的银行,或设立小额金融银行,即为服务不足的经济部门提供基本服务的银行,从而提升金融包容性,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与此同时,印度还进一步放宽标准,例如允许银行设立全资子公司,方便外国银行更容易地进入印度的银行业等。

  虽然变革仍处于发展阶段,但监管干预表明,印度已开始出现一个数字化、包容性强、可互动操作的金融服务市场。

  C 面临的困难

  在不良贷款方面,印度国有银行所占比例要高于私人银行。这些国有机构拥有深层次的网络,控制着印度银行70%的资产基础。

  从2009年到2016年,印度政府已向国有银行注入了150亿美元的资金。但在过去几年里,银行价值已经稳步向私营机构转移。仅近十年中,私人银行的资产份额已经从21%上升到25%,而剩下的5%资产份额为外国银行。在2006年至2016年银行所创造的价值中,这一变化表现得更为明显:私人银行的增长速度更快,为股东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2017年以来,印度的贷款增长一直萎靡不振。第一季度,印度银行的信贷账目缩水了4%。随着印度主要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继续承压,2016年4月至12月,企业贷款总额下降了3%,且大约有40%的未偿债务来自那些利息覆盖率低于1的公司,这使得偿还债务变得十分困难。

  早在2012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决定停止通用全国大约85%的货币,这使得印度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储蓄账户(CASA)存款激增。缓慢的贷款增长,再加上不断增长的储蓄账户存款,已经压低了银行的信用存款比率(存款的一种衡量标准)。如果信贷不能够回升,这些因素还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D 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前景

  尽管印度经济前景黯淡,但印度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过去4年,印度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6.6%—7.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到2020年,印度GDP增长速度可能达到7.7%。过去3年中,印度商品批发和零售通胀率一直呈现下行趋势。

  在过去10年中,印度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张和向上提升改变了印度原有的零售银行业务,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到2025年,将有8900万印度家庭进入中产阶级群体。向上提升的客户更具有市场洞察力,这也反映在忠诚度水平上。如今客户向熟人推荐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仅是10年前的50%,而自主寻求金融机构服务的可能性却比10年前增加了15%。且平均而言,如今的银行业务量相比10年前有了近20%的增长。

  上述这些新型的客户,代表着银行市场的开放。对比过去的客户,他们更有可能被一个或另一个新兴的价值主张所吸引。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快速技术的使用者,他们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频率和时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接入成本的下降促进了数字技术的普及,截至2016年12月,印度的移动电话通讯比率已降至2013年水平的50%,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数字化需求则呈现爆炸式增长。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和印度储备银行在过去几年的监管推动了更多企业间良性竞争和数字商业模式的出现。新的银行类别开始出现,如支付银行和小型金融银行。外国公司进入印度市场也变得更加容易,因为现在他们可以在印度设立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像印度所有的银行一样运作,其分行的发展或筹集国内资本的行为均不会受到限制。

  

  图为印度互联网使用情况

  近来,印度政府推出了所谓的人民财政计划,为数百万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们开设银行账户,以促进金融普惠。截至2017年3月,印度银行已建立了约2.8亿份此类账户,允许用户获得政府补贴、汇款、信贷、保险等。与此同时,印度推出低成本的数字平台以促进数字支付,例如RuPay,一种国产的、较便宜的替代国际信用卡或借记卡(如万事达卡和VS卡)的支付软件。此外还有统一支付接口(UPI)、一个促进移动平台上的银行账户之间资金转移的系统、巴拉特的货币界面(BHIM)、一个基于UPI的移动应用程序。

  在印度,数据的可用性已经变得更加民主。随着现在银行可以通过IndiaStack系统和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从单一来源访问客户信息,许多数字金融项目都使用国家唯一的标识号(Aadhaar)来认证客户。例如,最近印度推出的DigiLocker便是一种基于云的文档存储系统,可以用来共享数字化的身份文件和证书。

  这些发展让金融公司有机会为数以百万计的新客户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没有遗留问题,基础设施成本较低的新进入者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在任者在接触和服务客户方面均有优势。由于许多现存的银行都有资产负债表的限制,因而,相对不受约束的现存银行也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接管部分批发贷款。此外,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上的中断,都可能有助于新银行创造价值并提高效率。

  E 推动性举措

  印度银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在任者和新入行者均可以利用一些推动性的举措来克服传统的障碍。

  利用“数据海啸”来获取消费者需求

  可靠的、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正在印度出现,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金融服务领域,以促进决策明智化、快速化。除了金融交易记录和信用这样的传统数据源,银行现在还可以从电子商务购物、公用事业支付和社交媒体等新来源中获取个人的海量信息。

  

  图为印度的九种新旧数据来源

  由日本着名信息技术公司NEC提供生物识别系统,印度政府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Aadhaar.8年来,印度国民ID管理局(简称UIDAI)通过Aadhaar收集了超过10亿居民(即近90%印度人口)的指纹和虹膜扫描,并将其存储在一个高度安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回报,UIDAI已发行了10亿多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覆盖了印度大部分成年人口。印度政府正推动整个金融行业使用这个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这对印度银行业有着重大影响。该系统不仅可用于核实客户,还可用于贷款、直接转让补贴和其他多种金融业务、金融交易,这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的正规和非正规业务的商业格局。

  在运用识别客户信息的基础上,金融服务的参与者可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务、更快的审批、更多的定制产品,以及更好的保险产品。将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数据来源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目标客户。如今,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利用“数据海啸”来开发未满足的融资需求的颠覆性商业模式,从而蚕食传统银行业务的空间。

  培养以合作为主导的数字生态系统

  在未来3到5年内,印度银行业最重要的机遇将是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战略要求银行将自己嵌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中,以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例如,一家支付银行应该可以允许客户通过本地零售商网点进行现金支付或套现,而无需利用传统的、更昂贵的分支机构和自动取款机。

  这一战略将要求银行与合作伙伴建立密切的关系,建立跨越各自平台的综合数字基础设施。这种能够嵌入到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并建立一个完全的数字模型的机制,主要依赖于合作伙伴的物理网络来访问客户。它有改变经济和为服务能力不足的部门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以中小型企业为出发点发展信贷需求

  随着企业贷款持续萎缩,印度银行业下一个增长机会将是为印度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非正规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在非正式经济的推动下,预计到2020年,将有5000万中小企业进入正式的银行领域。

  面对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传统银行在服务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些中小企业之所以转向非正式融资渠道,是因为他们无法筹集银行所要求的抵押品。高利率、债务和处理需求便是其回避正规银行的常见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传统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贷款机制,因为这些机制并不适合中小微企业。为合理评估中小微企业的信用度、价格风险,并设定适当的贷款限额,传统银行需要使用非结构化数据,如先前的交易细节和来自商品和服务税(GST)平台的数据,甚至是来自社会媒体的数据。

  印度的银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传统的参与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数字的增长正推动技术和客户思维的改变。这一时期的波动给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传统银行需要采取大胆的举措,并启动重大转型,才能充分利用当前的机遇。而对于不受制于传统的新进入者和相对受约束较小的银行来说,其发展道路较为平坦。那些掌握了上述新能力的新型银行,有可能在规模上建立真正世界级的银行业务。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7-08-16 09:13:08

  上一篇:go 黄金美元命悬关键分界线 联储纪要影响不一般
  下一篇:go 特朗普欲挑起对华贸易战?这些你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