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7 返回首頁    go 魔獸


齊星債務局中局:托管方請求政府10億馳援

3月下旬爆發的齊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星集團”)的債務危機,越來越超出合理的常識預期。在為期三個月的托管協議到期之後,一度取得各方共識的“重組不破產思路”突然反轉,“破產重整”成為新思路。而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則公開聲明稱,“在過去的三個月內,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被迫處於非正常狀態。”

外界普遍猜測,曾經的托管方西王集團看中了齊星集團的優質資產。但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明確否認這一說法,並稱西王集團曾準備30億元,整體策略是對齊星集團進行重組。

齊星集團與西王集團之間的糾葛並非表麵的一切。《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獲知,齊星集團與西王集團之間長期存在互保關係。王勇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齊星方麵對西王集團的擔保額逐步退下來,但後者對前者的擔保額卻一直退不下來。”

更為複雜的糾葛還不止於此,西王集團曾以自己的經營現金流墊付齊星集團的相關款項。這令西王集團的資金鏈也開始承受巨大的壓力。《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掌握的材料顯示,6月初,鄒平縣政府向濱州市政府發出《關於協調解決西王集團有關資金問題的請示》(以下簡稱“協調解決資金的請示”),稱“因企業資金有限,請求政府協調解決10億元,使用期6個月”。

記者了解到,當地企業有“互保”的傳統。除了齊星集團與上市公司齊星鐵塔之間有“互保”關係之外,齊星集團與托管方西王集團亦有托管關係。而除了西王集團之外,被指出與齊星集團有互保關係的,還包括多家企業。

多位金融業人士告訴記者,在互保網中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之後,會影響到金融機構對於某一特定地區的企業的集體性的信用評價,從而加大這個區域企業獲得信貸的難度,使整個地區企業的資金流動性都受到影響。

通過“互保”獲得流動性支持,又是支持企業快速擴張業務的基礎性條件。在通過互保獲得信貸支持之後,齊星集團一度業務擴張迅速,公開資料顯示,齊星集團對外投資的企業多達28個,持股比例在50%以下的有12家,涵蓋創投、租賃等多個行業。2016年以來,圍繞齊星集團的起訴多達15起。如此快速擴張的投資,反過來又對企業的現金流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齊星集團和它所遭遇的危機以及連帶所引發出的一切,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著去產能之下的中國經濟麵貌。

救助的選擇

一切變故開始於三個月之前。2017年3月28日,有山東當地媒體傳出消息稱,山東鄒平一家名為齊星的企業,已經瀕臨資金鏈斷裂。

這不僅意味著齊星悲劇性的命運已經注定,更重要的是,一幹向齊星放貸的金融機構也將被牽涉其中。除此之外,齊星集團參股的齊星鐵塔也遭遇暴跌,銀行、金融機構停貸、催賬,脆弱的資金鏈條已難保全。

由於齊星集團是鄒平龍頭企業,鄒平縣政府出麵協調,齊星集團與西王集團簽署《委托經營三方協議》,至此,齊星被西王集團托管,時間期限是三個月。也就是說,截至7月2日,三方托管協議已經到期。

到期之後,西王集團、齊星集團、鄒平縣政府三方即刻簽署了《解除托管協議》,前者全麵退出對齊星集團的托管。鄒平縣政府在6月28日公開的意見中稱,齊星集團債務危機發生後,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協調下,4月3日起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全麵托管。

然而,7月5日淩晨,一名為“趙長水地盤”的微博賬號發布一則《齊星集團關於被托管事件的聲明》(以下簡稱“被托管聲明”).

“被托管聲明”稱在過去的三個月內,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被迫處於非正常狀態,企業經營受到極大影響,公司品牌深度受損,原有的正常發展不能維繼。

記者多方證實,“被托管聲明”內容,為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授權發布,並經其本人簽字認可。

趙長水在“被托管聲明”中表示,“為了響應鄒平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本著顧全大局的原則,齊星集團趙長水及各位股東在事件之後遵紀守法,力盡克製,選擇隱忍,但從沒放棄過給地方經濟帶來巨大利好的齊星集團,堅定相信齊星的未來是美好的。”

就在7月4日,西王集團發布《關於西王集團有限公司對齊星集團托管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托管事項公告”)顯示,地方政府對托管事項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為:從審計評估機構對齊星集團初步的清產核資情況看,齊星集團已經資不抵債。但齊星集團方麵對此並不認可,“被托管聲明”中稱,審計機構對齊星集團的清產核資,沒有得到齊星集團的允準,最終形成的評估報告,與實際情況背離甚遠,齊星集團不予認可,沒有簽字。

西王集團該“托管事項公告”描述,根據經審計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齊星集團總資產176.43億元,淨資產66.39億元,2016年1~9月營業收入83.40億元,淨利潤1.77億元。“托管事項公告”進一步解釋,“下一步,依法依規對齊星集團進行破產重整”。而在6月28日,鄒平縣人民政府在《關於西王集團托管化解齊星集團債務的意見》(以下簡稱“化解意見”)中對此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被托管聲明”則強調,齊星集團堅持自主經營的決心不會動搖,任何有悖於這條原則的行為和做法,齊星集團所有股東和員工不支持、不答應、不妥協。並稱,“齊星集團已與外部金融機構積極對接,初步達成意向,有能力、有意向將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帶入正常發展的軌道。”趙長水在聲明中表示,齊星集團定於7月5日下午在齊星大廈20樓召開股東會。本報記者獲悉,該股東會議並沒有如願進行。

西王集團一高層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目前鄒平縣政府及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聘請的第三方機構,對齊星集團進行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工作已經初步完成,齊星集團已經資不抵債。該高層人士稱,西王集團最終退出此番托管,緣於齊星集團債務繁重,但目前山東省各級政府仍在積極做西王集團的工作,爭取其繼續接手齊星集團。

互保額度45億?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下半年開始,齊星集團發生銀行債務違約,招商銀行青島分行首先采取行動,查封其相關賬戶,涉及2000多萬元。銀行此舉成為債務危機的導火索,很快引起連鎖反應,今年2月份債務風險暴露,齊星集團向鄒平縣政府尋求相助。3月27日,鄒平方麵召開債權人會議,起草了《齊星集團有限公司銀行業債委會合作公約》(以下簡稱“合作公約”),隨之該“公約”被當地媒體披露,齊星集團債務危機被正式公之於眾。

“齊星不是暫時性資金困難,而是已有兩年左右的時間。”4月12日,王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記者獲得的“合作公約”內容顯示,齊星集團僅銀行方麵的債務就達70億元,包括36個債權方。

齊星集團官方網站描述,該公司地處山東鄒平縣,始建於1995年2月,是一家以鋁產品深加工為主業,並涉及鐵塔、新材料、金融、地產等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其控股的山東齊星鐵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2月10日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王勇坦言,兩者之間存在擔保關係,2014年互保額度最多達到45億元。

為規避風險,西王集團早在2014年、2015年有意縮小兩家企業之間的互保規模,雙方曾簽訂協議約定在2015年底逐步結束互保關係。截至事發,齊星集團對西王集團的擔保8億元左右,而西王集團給齊星集團的擔保則有29億元。

西王集團同樣地處山東鄒平,始建於1986年,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鋼為主業,配套物流、金融、國際貿易等產業的全國大型企業。控股西王食品(18.880, -0.35, -1.82%)、西王特鋼西王置業三家上市公司和西王集團財務公司,擁有總資產399.2億元,位列2016中國企業500強第404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199位。

王勇介紹,齊星方麵對西王集團的擔保額逐步退下來,但後者對前者的擔保額卻一直退不下來。

30億元托管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一份名為《委托經營三方協議》(以下簡稱“三方協議”)內容顯示,“三方”中的甲方為齊星集團,乙方為西王集團,丙方是鄒平縣人民政府。

三方協議行文稱,因甲方存在生產經營困難,三方協商確認,在丙方主導下,甲方同意將其人、財、物等資產全部交由乙方托管經營。而“托管目標”是甲方及其關聯企業的全部資產,以及任何相關的資產。

根據三方協議,托管期限為三個月,三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托管期限。西王集團將負責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發放職工工資,按規定繳納相關保險並墊付銀行利息。同時,西王集團投入的資金在齊星集團進入破產重組程序後、債務清償之前,將全部優先受償。王勇當時向本報記者坦言,整體策略是對齊星集團進行重組,不提倡破產,而西王方麵已為此準備30億元。

關於齊星集團此番債務危機,王勇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是老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弊端;此前同樣地處鄒平的長星集團債務危機,銀行向企業紛紛抽貸;用銀行貸款到外麵盲目投資,短貸長投、盲目決策。而後者則是其如今困境的最大原因。

4月5日,山東省政府召開風險化解專題會議,山東省金融辦、山東銀監局、濱州和東營兩市主要負責人等參會。會上提出,省市要全力以赴支持西王集團托管齊星集團化解風險。此外,齊星集團債權人委員會也提高到省一級,債權人會議由省級行出麵參加。

“局中局”?

托管也並不順利。

3月7日,鄒平縣政府、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三方共同商討托管方案。本報記者獲悉,該方案商定,齊星集團負責組織召開股東會就托管事項進行表決,鄒平縣政府負責組建工作組,西王集團負責抽調管理團隊準備接管。

然而,此番托管並未實現。

3月11日,齊星集團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近期集團將全力處理閑置資產,對閑置廠房、閑置設備、閑置車輛、集團總部部分樓層進行處置與租賃,爭取最大的資金,用於充實盈利性企業的生產運營。4月6日,齊星集團常務副總裁趙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印證,“由於齊星的反對,托管未能成行”。趙強即齊星集團董事長趙長水之子。

3月28日,當地媒體報道“齊星集團有70億元的信貸敞口”,一時間,齊星集團處於輿論風口浪尖。而接下來,該公司更顯被動。趙強稱,2017年春節前後,部分信貸業務到期要續作,需墊付一定資金續展,造成3月初資金短暫性緊張,3月27日召開債權人會議,3月28日醞釀自主脫困方案。

一時間,輿論均指向了西王集團,並質疑其背後扮演的角色。王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解釋,托管方案並非外界所言西王集團盯著齊星集團的優質資產,此前西王集團給齊星集團提供擔保,後者以11家核心子公司作為抵押,一旦發生代償,西王方麵可以采取行動,此舉在商業規則範疇內。但他稱,如西王方麵一味采取行動,會觸及區域金融風險等各方麵問題,綜合考慮後最終希望能妥善解決。

但其此舉也遭到了法律界的質疑。4月14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齊星集團債務風波研討會”上,與會相關專家則認為,齊星集團簽訂的三方協議效力不當然及於其關聯企業,齊星集團的各關聯企業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齊星集團在未經關聯企業同意的情況下,無權將其經營管理權托管給第三方。他們對此分析認為,西王集團無權根據該托管協議托管經營齊星集團的關聯企業。

西王方麵為避免齊星集團的債務危機波及自身,提前發行了20億債券。王勇稱隨著形勢的發展,趙長水後來專門找到王勇,向他承認錯誤,轉身請求西王集團施以援手。趙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4月1日上午,西王集團與當地政府會晤,當天下午,鄒平縣政府找到趙長水,重提三方托管協議,趙長水卻沒有答應。

趙強曾公開解釋,齊星集團旗下產業中存在虧損企業,但大部分項目,比如鋰電池項目等,盈利能力都很強。

西王集團資金承壓

鄒平縣人民政府前述“化解意見”明確,7月3日托管到期日,解除三方協議,西王集團全麵退出托管。在托管期間內西王集團投入的資金,待齊星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作為共益債務優先受償,確保西王集團資金不受損失;齊星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采取多種方式解除西王集團與齊星集團、縣供電公司的擔保關係,支持西王集團發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協調解決資金的請示”顯示,6月3日,鄒平縣政府向濱州市政府請示,“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托管以來,西王集團因啟動生產、墊付工人工資保險、墊付銀行利息,以及西王自身被銀行抽貸、償還債券等原因,目前企業資金比較緊張。”而早在3月29日,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解釋,2016 年 1~9 月份,西王集團總資產 403.21 億元,淨資產 147.04 億元,賬麵資金 26.89 億元,營業收入 201.26 億元,淨利潤 2.26 億元。該澄清公告稱,“西王集團經營狀況良好,賬麵資金充裕,將積極應對齊星事件的潛在風險。”

“托管事項公告”印證, 托管事項根據協議約定,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其子公司托管期間,負責籌集資金,用於托管目標的生產運行、發放職工工資、繳納相關保險,托管期間按照基準利率支付銀行利息。這份材料描述,自托管之日至 2017年 7月 2日 , 公司累計墊付營運資金、工資/社保及利息 21196.75萬元,“上述托管期間的墊付資金均來源於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

三個月後,西王集團也陷入了資金危機。

“協調解決資金的請示”中,鄒平縣政府明確,受齊星事件影響,日前市場觀望情緒嚴重,基金及投資機構已從等候觀望到行動,造成西王食品股票大跌,“如不果斷采取行動,企業將麵臨巨大風險”。

“協調解決資金的請示”內容顯示,西王集團擬籌集資金兌付西王食品股票質押的25億元借款。該請示內容沒有掩飾“企業資金有限”的現狀,請求政府協調解決10億元,使用期六個月,剩餘部分由西王集團自籌解決。

但西王集團所在的鄒平縣無法拿出前者所需資金,“鑒於我縣財政資金緊張”,已懇請濱州市政府協調解決該筆10億元資金。

至今,這場危機仍在繼續。

最後更新:2017-07-08 12:37:43

  上一篇:go 我國4500米載人潛水器完成所內研製 月底在南海海試
  下一篇:go 深交所上周發出13份監管函 信披違規是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