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23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基金圈炸開了鍋:九泰兩隻定增基金涉嫌違約?

近日,九泰基金旗下兩隻定增基金中止受限申購、贖回的公告引發市場關注。本來每6個月有限開放申購、贖回的,現在不開放了。九泰基金說是因減持規則變化,估值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投資者利益。

不過,有人說這是“違約”,原本規定的受限申購贖回開放日,到前一天才說中止;也有人說本來開放申贖意義就不大,並且確實受政策影響。

九泰兩隻基金中止受限申贖

九泰銳益、九泰銳智兩隻定增基金於8月3日、8月4日先後公告,由於5月27日發布的減持新規影響,基金估值的公允性存在不確定,決定中止第二次受限開放日的申購贖回。以九泰銳益來看,原定的第二次受限開放日為8月4日到8月10日。

圖1:中止受限開放申贖的公告

何謂受限開放日,通常普通開放式基金時每天都可以申購贖回不受限的,而定增基金由於投資的定增股份有12個月鎖定期,因而基金基本是封閉的,大多會上市交易為投資者提供流動性。九泰銳益和九泰銳智也有上市交易,並且目前市價比淨值便宜不少。

受限開放,顧名思義,就是有限度受限製的開放申購、贖回,也是封閉式運作為投資者提供流動性需求的一種方式。根據這兩隻產品的招募書,產品成立後封閉運作5年,5年後轉為上市型開放式基金,而這5年當中可以每6個月開放一次受限的申購贖回,就是基金份額不變,申購份額和贖回份額進行匹配。

圖2:招募書中受限開放的規定

意思很簡單,受限開放不影響基金的份額和封閉運作。假設有10000份贖回,100份申購,那麼就是贖回的當中按1%和申購的匹配,當然反過來,亦然。

是否“違約”引發爭論?

既然中止受限申購贖回有違招募書說的約定,存在“違約”之嫌。那麼九泰基金緣何仍然要中止這一操作呢。事情得從九泰公告中所說的減持新規即今年5月27日發布實施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說起。

根據這個減持新規,定增股在原來的12個月的限售期到期之後,12個月內減持的股份不得超過50%,這相當於增加了定增股的鎖定期。這或許讓基金公司對定增股的股價估值,至今還未能確定如何估值。

在原來的12個鎖定期內,假設基金以10元錢認購了一隻定增股,認購後該股股價為12元,目前距離鎖定期到期還有300天,那麼持有該股股票的估值價格=10+(12-10)*(365-300)/365,即認購後出現浮盈都要根據鎖定期進行攤銷,出現浮虧則直接按市價確定估值。

過去攤銷是按照12個月或說365天,如今定增期相當於增加了,但基金公司或許還沒找到合適的估值方法,因而表示基金估值公允價格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如果現在還是按過去的估值方法,相當於是“高估”了,那麼對於申購的了是“虧”了,對於贖回的人是“賺”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投資者也將明顯傾向於贖回而不是申購,因為兩隻基金都是上市交易的基金。截至8月4日,九泰銳益、九泰銳智的單位淨值分別為0.987元、1.175元,而兩者的市價分別為0.744元、0.999元,場內的折價分別高達24.62%、14.98%。也就是說在場內就能以差不多8折買到,何必按淨值申購。而贖回的投資者按淨值贖回後,則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在場內買到同樣的份額。

因而,投資者理性的行為應當是贖回,而不是申購。這從此前的受限開放日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九泰銳益今年2月份的受限開放期,5天當中申購贖回的比例,最高的是隻有1.33%,最低為0.08%,選擇申購的投資者占比極少。

圖3:九泰銳益今年2月的受限申贖比例情況

更多定增基金將麵臨減持新規影響

受限開放日,若是不考慮估值的不確定性,依然按照原定估值方法進行估值,要繼續開放也是可以的,隻是申購的投資者可能就要“吃虧”。

讓定增基金可能更尷尬的,或許是將迎來到期,屆時就不是受限開放,而是麵臨完全開放,所有投資者都有權進行贖回,而若是由於定增股份不能全部賣出,則將麵臨贖回的“違約”風險。

據統計,財通多策略升級、博時睿遠定增、國泰融豐定增等7隻定增基金將於今年內到期,目前這些基金的股票倉位大多並不低,這些基金是否已做好到期應對,我們拭目以待。

圖4:部分定增基金到期情況一覽

(原標題:基金圈炸開了鍋:九泰兩隻定增基金涉嫌違約?真相竟然是)

最後更新:2017-08-07 08:54:19

  上一篇:go 53萬億的大資管江湖:“萬億俱樂部”成員達9家
  下一篇:go 房地產等與環保PPP同搭一輛車 商業開發撐大環保項目投資規模